中國古代有沒有親自上陣廝殺的君主?

guai66

當然有了,特別是亂世之中,哪個君主不得親自上陣提兵廝殺,簡單列舉幾個吧。

驍勇善戰李元昊

元昊人生中的第一戰就是在天聖六年【1028】五月對甘州回鶻發動的甘州之戰,24歲的元昊一舉擊敗夜落紇可汗,拿下甘州,因此,元昊被父親德明立為太子,為他向遼國請婚。

【元昊劇照】

之後在明道元年【1032】九月,作為太子的元昊親自帶兵奇襲涼州,打敗廝鐸督奪取涼州,使西夏的勢力延伸到河西一帶,拓疆數千裡,對於以後西夏立國有著巨大的作用意義。

西夏立國後對宋國的著名三次戰役以及遼國的河曲之戰,都是元昊親自帶兵衝鋒陷陣取得勝利,以勝逼和,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地位。元昊這貨在軍事上還是比較不錯的,外加上逆天的運氣,總是像開掛一樣取勝。

我常想,大概元昊很喜歡那種金戈鐵馬一馬當先的率領千軍萬馬呼嘯而過的感覺吧!

嗜酒的千里駒

五胡十六國有不少被稱為千里駒的人才,前趙皇帝劉曜就是其中一個。劉曜本是漢國的宗親,在漢國滅西晉之戰中立下汗馬功勞,被封中山王,鎮守長安。在權臣外戚靳準之亂後,平定靳氏,自己稱帝,改國號趙。

【劉曜】

做了皇帝的劉曜依舊喜歡馳騁疆場,徵巴、氐,服關、隴,每次都親率大軍長驅直入。在與後趙爭霸之中,打得石虎滿頭包,對了,被網絡吹捧的冉閔的父親石瞻就是死在這場戰爭中。

劉曜的武力值很好,就是有一個惡習,嗜酒,平時喝,打仗更喝,終於到了誤事的地步,石勒為了挽救敗局也親率大軍來攻,劉曜還喝的醉醺醺的,別人勸諫他還砍了人。直到出戰還飲酒數鬥,還沒開戰了,劉曜就從馬上掉下來,看看醉成什麼樣了,直接被後趙俘虜,前趙就此亡國。喝酒亡國,多麼慘痛的例子啊。

褒貶分化冉棘奴

冉棘奴之前名氣本來沒有這麼大,只是被網絡烘起來了。這裡不說他本人如何,就是討論一下他的武力值。冉棘奴的武力值也是極高的,他人生經歷大小戰事,基本都很少失敗,當然,失敗那麼兩回都致命了。


【冉棘奴】

特別是他人生中的最後一戰,面對鮮卑人的重重包圍,他本人在戰事中竟然還能斬首三百餘,然後突圍出包圍圈,邊走邊戰二十餘里,只可惜因為馬脫力而死,倒地被擒。如果不是戰馬死了,冉棘奴說不定依舊會逃出生天,可見冉棘奴不但武功好,體力也強啊!

就是這樣。



猴格大人

其實,歷史上大部分開國皇帝,都是親自上陣廝殺過的君主。比如劉邦、趙匡胤、劉秀、劉備、劉裕、陳霸先、拓跋珪、朱元璋、楊堅、李淵、努爾哈赤、忽必烈等皇帝,他們都可以稱之為馬上皇帝,他們都曾上陣廝殺過。

即便是王朝的第二、三代君主,有上陣殺敵經驗的也有。比如李世民、朱棣、趙廣義、皇太極等。他們雖然都從自己的上一代君王中繼承了皇位,但是早年也都是在戰場殺伐過的統軍將帥。

不過,到王朝中期和後期,有上陣廝殺經歷的君主就相當罕見了。歷史上明確記載的,恐怕就是明武宗朱厚照了。

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韃靼小王子率五萬大軍進犯明朝邊境,於是,明武宗朱厚照以威武大將軍"朱壽"的名號,調集長城一線的明軍主動出擊韃靼軍隊,應州之戰就此打響。

此戰中,朱厚照表現出驚人的勇氣和極高的軍事天賦。他不讓一個文官同行,自己卻親臨前線同敵人戰鬥,與將士們同吃同住,甚至親自上陣殺敵,鼓舞了士氣。戰爭期間,他先派少量部隊引蛇出洞,再不斷增加兵力,牽制敵軍。通過這種戰術加上皇帝親征的巨大調動力,明軍最終敗退了蒙古軍。據說,朱厚照還親手斬殺了一個蒙古兵呢。

然而,後世文人和士大夫們都抹黑朱厚照。

《武宗實錄》寫道“蒙古軍隊陣亡十六人,明軍陣亡五十二人”。將這場明朝中葉難得的大捷,硬生生的寫成了一場鬧劇。

但個人覺得這場戰爭明朝是打勝了的,這點從之後蒙古人在較長時間內不敢南下就可以知道了。而且,朱厚照親手斬殺一敵這一件事,應該也不是吹的,很可能是真的。畢竟如果真要吹牛,那朱厚照大可以吹斬殺幾十人,何須這麼“謙虛”呢?

如果這麼看來,那麼朱厚照就是大一統王朝中期,罕見的上陣廝殺過的君主了!


這些歷史要讀

這樣的君主多去了。隨便舉幾個例子:

一、戰國時代,有趙武靈王趙雍。趙武靈王即位時,內有中原大國欺負,外有匈奴犯邊,國力羸弱。於是趙武靈王決心改革趙國的政治軍事,頒令推行“胡服騎射”,並親自率軍北擊匈奴,一舉擊敗匈奴,佔領今內蒙古南部黃河兩岸之地,建立雲中、九原兩郡,使趙國成為戰國時的強國。史書上雖然沒有趙武靈王親自殺敵的記載,但他頒“胡服騎射”令時方38歲,正值壯年,要全民“胡服騎射”,自然要身體力行,自己先做,想必他與敵對陣時也應該是躍馬馳騁、挽弓提刀衝殺在前的。

二、唐太宗李世民。《舊唐書 本紀第二 太宗》中就有李世民親自上陣殺敵的記載:“有高陽賊帥魏刀兒,自號歷山飛。來攻太原,高祖擊之,深入賊陣。太宗以輕騎突圍而進,射之,所向皆披靡,拔高祖於萬眾之中”。當時,李世民只有十八歲,就已經輕騎突擊敵陣,而且“所向皆披靡”射殺敵將魏刀兒,武藝不差啊。且,李世民可是能一箭射死自己的兄弟的……

三、成吉思汗及元朝前幾任皇帝。蒙古人善騎射,崇拜英雄,打仗時不能衝鋒陷陣,是當不了首領的。《元史》記載,成吉思汗還是小部落首領時被別的部落追殺,一路逃亡,路上就殺數人。

四、朱元璋。《明史 本紀第一 太祖》記載,郭子興被人暗算捉了,朱元璋率兵來救。史書說:“太祖亦甲而擁盾,髮屋出子興”,好個“甲而擁盾”,就是要衝鋒在前的裝束。又,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時,史書記載:“己丑,友諒悉鉅艦出戰,諸將舟小,仰攻不利,有怖色。太祖親麾之,不前,斬退縮者十餘人,人皆殊死戰”,“親麾之”即親自靠前指揮作戰,有敢臨陣退縮的將領,就開斬,竟斬了十餘人。

當然,清朝的前幾位皇帝也是衝鋒陷陣的好手,奴爾哈赤,皇太極每次都是親自領兵衝鋒的。奴爾哈赤就因為在寧遠之戰中衝得太前,被袁承煥一炮取了性命。

最後再說一位,十五歲就當了明朝皇帝的明武宗朱厚照。《明武宗實錄》記載,朱厚照與蒙古小王子在應州大戰,最後擊退蒙古人。書中記載朱厚照回京後對自己的老師說“朕在榆河親斬虜首一級”,雖不敢說他親斬敵一首級是否屬實,但這位明帝確實是在邊疆打過仗的,明朝正史《明史》中也是有明確記載的。


50後男人

親自上陣的君主,劉備相對神氣些,敢上前去會呂布,雖說三個打一個說明不了什麼,起碼膽量還是有的。此前擊黃巾時劉備還射傷過張寶的左臂,箭法還是可以的

呂布:這個沒說的,呂布是三國第一勇將,本身就是武將出身,自矜勇力,怎麼都很難按捺住手癢癢,所以經常都是親自上陣。如果說虎牢關前大戰劉、關、張三英時他還只是董卓帳下一將的話,那麼濮陽城下惡鬥曹軍六猛時則是正而八經的諸侯了,絕頂兇悍。雖然最後都敗了,但他最盛的威名也是憑這兩仗確立的,據說目前在中國體育界廣為流行的“雖敗猶榮”一詞就是這樣來的。按說,呂布手下也有張遼、高順這樣的高手,本來完全沒必要“事必躬親”的。

馬超:在被曹操趕出西涼之前,馬超是西涼諸侯。這位帥哥和呂布極其相象,難怪曹操會說“馬超不減呂布之勇”,手下放著龐德這樣的超一流人物卻不讓他過過癮,非要親自和許褚、張飛(當然那時龐德病了)這樣的狠角死磕。拜託了,你已經是諸侯了,幹嗎非要跟其他君主的手下較勁?一點都不顧及自己的身份。否則,龐德和許褚誰的刀更強豈不有個交待,那多好?不過話又說回來,不這樣的話還真就不知道張郃的武力底線是多少了。

公孫瓚:如果說以上兩位還是以超強武力為堅實後盾的話,那麼公孫瓚就有些搞笑的成分了(當然是指演義中的)。先是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明明看著呂布連挑河內名將方悅、張楊部將穆順和孔融部將武安國,公孫瓚居然還揮槊親戰呂布,結果是戰不數合敗走,感情是覺得時不可失,如果不會一會第一勇將不甘心吧。接著是磐河戰袁紹時,文丑策馬挺槍直殺上橋,公孫瓚就橋邊與文丑交鋒,結果是戰不到十餘合抵擋不住,敗陣而走,被追得弓箭盡落、頭盔墮地、披髮縱馬、馬失前蹄,可真夠狼狽的。不過公孫瓚親自上陣可能也有難言之隱,那就是在收趙雲之前,他手下可能根本就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貨色。象被文丑殺敗時,瓚手下健將四員,一齊迎戰,被文丑一槍,刺一將下馬,三將俱走,明顯水貨嘛。後來遣大將嚴綱為先鋒,被麴義拍馬舞刀斬於馬下。不知道收了趙雲之後,公孫瓚還是不是這般不知自己的斤兩,反正演義中沒說。這個人挺愣的,我還真有點喜歡他。

孫策:這又是一個狠角色。攻零陵時,孫策引十二騎上神亭嶺探營,被太史慈攔住叫陣。當時孫策手下在場的有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等一眾好手,但孫策卻親自出馬,為我們奉獻了一場精彩絕倫的經典單挑,而且由此引申出後來的英雄相惜,這一仗還是很有價值的。接著攻牛渚,孫策又是親自上陣,喝死一將,挾死一將,由此闖下了“小霸王”的威名。不過孫策算是肯聽人言的,攻吳郡時,孫策又想出戰,張紘諫曰:“夫主將乃三軍之所繫命,不宜輕敵小寇。願將軍自重。”策謝曰:“先生之言如金石;但恐不親冒矢石,則將士不用命耳。”隨遣韓當出馬。所以我們後來就沒什麼機會看孫策和人單挑了。


正點說娛樂

西楚霸王項羽!中國古代能稱為“軍神”的人,他如果說自己第二,那就沒人能稱第一了!既能親自率軍衝鋒陷陣,以三萬騎兵屠殺五十六萬大軍,並攻破城池;以20多騎衝殺5000追兵。同時也能說單挑就單挑,劉邦手下的神射手看見他都被震懾得無法直視,更別說動手了。簡直視敵軍如草芥一般,千古無二的猛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