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首发于 http://www.pcpop.com/doc/2/2748/2748369.shtml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从iPhone SE说起

Apple在上个月发布了4英寸的iPhone SE,这款产品就是将iPhone 6s的核心硬件装进了iPhone 5s的外壳里。似乎总是有很多人说,怀念iPhone 5的经典工业设计,怀念iPhone 5的轻易单手把握,似乎全世界的大多数人都喜欢小尺寸手机,但事实究竟如何?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分析公司Localytics周一公布数据称,苹果公司新推出的iPhone SE智能手机在上市后首个周末的销售表现不佳。Localytics数据显示,在正式上市后的首个周末,iPhone SE在所有iPhone机型总销售量中所占比例仅为0.1%,远低于苹果公司最近以来发布的其他一些机型。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什么值得买的用户调查 仅有17%用户表示iPhone SE值得购买 也说明了其完败

这样的数据说明,用户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真的那样喜欢小屏手机,特别是4寸这样的小屏。甚至我都怀疑 那些说喜欢4英寸小屏手机的人,大部分都是那些还在用iPhone 5/5s而舍不得买iPhone 6/6s,自己欺骗别人,也在欺骗自己的人。现实是,你在身边见过用iPhone SE的人么?

但我也不能否认,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魅蓝note 3,PRO 5这样动辄5.5/5.7英寸的大屏手机。还是有不少人喜欢可以方便的一手把握的小屏。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从京东iPhone 6s销量排行看,虽然5.5英寸的Plus还是排名第一,但后面紧跟的都是4.7的6s,虽然选择4.7的6s用户选择有部分是出于价格因素,但这数据还是足可以说明,依然有相当多的用户还是更为喜欢相对小屏的手机。

喜欢小屏的用户依然不少,这是通过上面事实证明了。因此对于魅族而言,研发一款相对小屏的手机切入这个细分市场将会是不错的决策。但这款小屏手机具体是什么尺寸,如何规格,则是一个需要研判的问题。

当然这里的小屏并不是说iPhone SE那样的4英寸小屏,而是能够完美单手操作尺寸,就如iPhone 6s一样5英寸左右的size。魅族在MX2,MX3时代一直就强调5英寸左右手机是最为合适单手操作的手机,其实直到现在魅族也是这样坚持。但在MX4之后,高端手机越做越大,其实是受到技术方面的禁锢,和市场需求推动双方面作用的结果。

Exynos 5430/7420这样高端SOC方案,虽然工艺先进,能效比高,但整体功耗依然偏高,如果强行做成小尺寸虽然不是完全不可能,但这样做必然会牺牲续航和散热,另外一方面,市场需求大多消费者还是更为希望大屏手机,借此大屏,用户能够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因此魅族的手机,特别是旗舰手机一直都越做越大,但魅族一直都没遗忘初心,想打造一款合适单手使用的性能级小屏手机。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PRO 6确定为5.2英寸,因为这是一个最为合适单手操作的黄金尺寸,单手就可以轻松把握。这个黄金尺寸对于其他手机而言可能还需要更小,PRO 6得益于超窄的边框,能够将5.2英寸的屏幕塞进其他品牌5英寸级别的机身里。即使是相比4.7英寸的iPhone 6/6s,5.2英寸的PRO 6也没有宽大多少。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PRO 6是一部可以单手优雅操作的手机。

放弃与再生

在2月23日,黄章说:PRO 5 mini 本来设计就不够出彩,这个项目直接砍掉吧。把最新的金属工艺用上,重新设计产品做 PRO 6。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但也就在这50天之后,魅族就发布了PRO 6,当然短短的50天时间,并不足以重新设计一款手机。很自然的不出意外,现在的小屏的PRO 6就应该是之前的PRO 5 mini。但也可能PRO 5 mini到6的转变,就是黄章在微博里提及的的最新金属工艺,还有天线设计的变化。(李楠还说小屏旗舰要推迟很长时间,这充分这个言论仅仅是单纯的营销传播而已……),即使是这方面的细微变化,50天时间从修改设计,到出货,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我还是更为倾向于PRO 6就是之前的PRO 5 mini。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再来说说之前的所谓iPhone 7谍照:其上下部分采用弧边设计,用来透过天线信号。当然,这个谍照不知真假,具体核实还需要待到Q4。但这样类似的设计,已经被魅族PRO 6采用。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之前MX5、PRO 5由于要考虑到天线信号问题,机身后盖的上下部分依然是塑料材质,塑料盒中端的金属散热在色差上基本没有,但在质感上依然存在差别,让人觉得略微不爽。而新设计在机身边缘部分有一小圈塑料部分,使得Wifi和网络信号可以穿透。这样的设计使得手机背面的金属占比更高,手感更好。同时这样的新隐藏天线设计,经过我们和PRO 5的三段式比较,其在WIFI和4G信号强度方面也无明显差别。

虽然iPhone的外观传言历史上往往大部分是假的,但不能代表完全没真的,上面这样的谍照并不可能完全是空穴来风,后面如果iPhone 7真的采用这样的天线设计,那真的可以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在之前PRO 5的评测之中,我就提及PRO 5的2.5D玻璃面板不够圆滑,和金属边框之间存在段落感,而在PRO 6这个问题基本已经解决,2.5D玻璃面板和金属边框的弧线融为一体,更为平滑,正面和反面的弧线基本角度相同,更为对称。魅族现在对于2.5D玻璃面板的把握更为纯熟了。

PRO 6在布局上有一点重要变化,就是将耳机接口从顶部都移动到了底部。这样的变化其实是更为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手持手机听歌的时候,耳机线缆不会从后部搭落碍事,而用户将手机放进荷包的时候,大多人也是习惯是底部向上的,这样的耳机线缆也更为容易理顺。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笔者之前评测的魅族手机基本都是黑色,而这次恰好随机到白色面板的金色,那这里就要提及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正面的边框,这个问题对于黑色的机型而言并不明显,我个人也更为喜欢所谓的熄屏美学,就是在关闭屏幕时候屏幕和面板融为一体的感觉。但对于白色面板而言,屏幕黑边问题就突显出来,上面的图是我借用大米评测的,对于PRO 6 的普通边框VS 乐视PRO 2 ID无边框设计 VS 华为P9的超窄边框,大家看看就好,我就不多言吐槽了。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第二个问题就是调色的问题,PRO 6的金色,相比iPhone 6/6s稍微浓郁一点,不过整体观感iPhone 6/6s的金色还是更为接近,近似香槟色,较为低调,而不会像有些友商调配的金色那样浓墨重彩,过于奢华以致突兀,而有暴发户的感觉。

整体而言,魅族PRO 6相比PRO 5在外观工艺,细节处理,还是材质方面都有全面提升,这样的提升虽然从每个角度看来都仅仅是不大的进步,但也就是这多方面进步的积累,使得PRO 6的颜值无敌,可以说是最为漂亮的手机,这个最为漂亮,并没之一。在MX2,MX3时代,笔者我的评测就说过,会做壳的手机就只有两家,是Apple和Nokia,尾随其后的是蓝绿两厂OPPO和vivo,魅族在做壳方面相比他们还是有差距。但魅族做壳的水平,每代产品都在踏踏实实的进步,在4时代基本解决了整体结构造型的问题,在5时代基本解决了材质质感问题,而在6时代则在机身的细节处理和协调性上又有大幅提升,这样的提升使得PRO 6在外观方面可以挑剔的地方不多,可以说是颜值最高的手机,并且没有之一。

意料之内的屏幕表现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全白显示iPhone 6亮度更高,整体色温更低,观感偏黄,其他三部AMOLED在默认设置色温都更高,偏冷。当然PRO 5/6提供了色温调节功能,冷暖随意。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iPhone 6相比AMOLED在全黑之下漏光更为明显,是意料之中,也无需多言。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正视角度各个旗舰都表现完美,在大角度的可视角度测试,三个AMOLED色彩损失都很小,但亮度有移动损失,iPhone 6在观感亮度上损失小,更为靓丽,但色彩在观感上出现了明显的偏差,泛白了。

我们具体使用Spyder 5 Elite校色器对PRO 6屏幕进行客观测试,分别测试在最高亮度,默认设定下全白/全黑亮度,色温。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魅族PRO 6全白最高亮度为354nit,略微低于PRO 5,默认色温为为8685K,整体较为偏冷,PRO 6搭载Flyme提供了调整功能,具体色温可以悉随尊便。PRO 6的亮度不算太高,这样会使得在屋外强光情况下的可视度存在一点问题。不过平常使用不会有问题,大多人甚至不会用到最高亮度。

PRO 6的屏幕没什么意外,完全在预期之类,表现和之前的MX5和PRO 5也并没什么差别,相比S7 Edge除了分辨率的差距,观感也基本一致。不过魅族的Flyme没有怎么针对AMOLED的特性进行优化,如三星有熄屏时钟,vivo有针对amoled优化的暗色主题,魅族也许应该参考借鉴。

从核到簇

PRO 6是采用的联发科X25 10核处理器,其基本是第一款采用十核处理器的手机,这对于营销而言是很好的卖点。但X25核心数最多,但不等于最强,在这个方面我们还是需要有清楚的认知。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联发科在X20开始,引入了Cluster 簇的概念,X20有三个簇,2个大核心的A72,4个高频的A53和4个低频的A53,分别负责极速的执行指令,媒体任务和轻负载。MTK宣称Helio X20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叫做CorePilot的异构计算调度算法,它委派每个任务到一个特定的集群,它也负责电源的管理和热量分散的效果,进而使设备冷却器和能耗降至最低,电池的续航也将因此得以最好地发挥。当然,这个仅仅是MTK的宣传,实际如何还是要靠系统化的测试和贴近日常使用的体验来说明。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我们依然使用Geekbench 3来测试各个处理器的单线程和多线程性能。在单线程方面,由于PRO 6采用了默认频率高达2.5GHz的A72处理器,其单线程性能表现十分出色,十分接近骁龙820,Exynos 8890,甚至还要快于低频版的骁龙820。多线程测试X25排名更是排名第一,甚至高于Exynos 8890。

不过我们必须说明,这个测试成绩是存在水分的,X25虽然单线程性能高,但其A72大核心只有两个,而骁龙820和Exynos 8890有四个大核心,其多线程理论性能实际上也是通过2个A72+8个A53堆砌而成,实际性能表现并不会有上面跑分这样好看。

不过这样说,虽然X25的实际性能不会有上面geekbench跑分这样看,但也不会差,从移动app应用特点看,A72更多是处理的突发应用负载,都仅仅是瞬时响应,双核心的A72也可以基本满足,而4个大核心在没完全启动的情况,往往任务的性能需求就结束了。现在移动App更为注重的是瞬时单线程突发性能,再就是长时间待机的轻任务负载需要,而PRO 6搭载的2+4+4的X25性能已经能够很好的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在CPU性能相关的应用体验方面,X25已经很优秀了,相比骁龙820和Exynos 8890也不会有明显的差别。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除开CPU,再来说说内存,PRO 6相比PRO 5也从LPDDR4缩水成LPDDR3,但虽然如此,在性能上并不会有太大差别。之前PRO 5的Exynos 7420虽然是DDR4,但是采用CCI-400总线,LPDDR4的性能并不能完全发挥,实际应用性能LPDDR4和3并不会有太大差别。不过内存容量的扩充却实实在在,PRO 6的标配内存容量从3GB提升到4GB,这样内存容量的提升,在多任务运行,特别是手机长时间使用而不重启的情况下,对于手机的运行和响应速度有明显的提升,这样的提升对于用户而言是更为实实在在的。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魅族PRO 6 X25的GPU是ARM公版最新架构的mali T880MP4,相比PRO 5的malt T760MP8虽然在GPU本身架构上并无太大变化,但增加了对AMBA4 Ace-Lite接口的支持,使得其对于带宽需求更少,功耗更低,同时CPU和GPU之间的传输延迟更小。使得Mali T880相比T760的能效比有进一步的提升。按照ARM官方PPT,mali T880性能是T760 1.8x,而执行T760相同性能,功耗要低40%,但这个数据是植根于14/16nm VS 28nm之上的,实际提升并没这样大。

具体的3D理论性能测试我们使用GFX Bench 4.0进行,GFX Bench 4.0虽然添加了Car Chase测试场景,采用OpenGL ES 3.1+AEP,但这个测试项目负载过高,性能需求远超过现在手机配备的性能,因此我们还是依然采用曼哈顿和T-Rex进行测试。这两个测试项目分别测试原生分辨率和1080P Offscreen性能。原生分辨率能够更好表现设备实际性能,而1080P Offscreen性能则将测试条件统一,合适横向比较。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我们以Manhattan 3.0 offscreen作为主要指标衡量性能,魅族PRO 6 3D性能大概是PRO 5的70%。虽然T880相比T760效能有提升,但X25的GPU T880MP4规模仅为Exynos 7420 T760MP8的一半,这个效能提升并不能弥补规模的缩减,在3D性能上PRO 6是明显弱于PRO 5的。

按照以往的惯例,魅族的“真”旗舰一直都是采用三星旗舰同规格的CPU,我们再将PRO 6和Exynos 8890版的三星S7 Edge进行对比。PRO 6 X25的GPU和Exynos 8890虽然同为T880,但规格分别为MP4和MP12,这就是说X25的GPU规模仅为Exynos 8890的1/3,如果用桌面显卡GPU类比,这个就是1399元GTX960和7999元Titan X的差距……

这一代高通骁龙820相对Exynos 8890存在一定性能优势,X25相比骁龙820差距更为巨大,即使是小米5标准版的阉割版820也是如此。PRO6 X25的880MP4规格和华为Mate 8的麒麟950比较接近,两者的性能表现业务在伯仲之间。相对高通中端的骁龙652,X25大概也仅20%的性能优势,当然相比联发科自家中低端X10,P10之类,还是性能优势明显。

魅族PRO 6搭载的联发科X25虽然是联发科的旗舰处理器,但从绝对性能上相对高通和三星的真正旗舰,在性能上还是有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在GPU方面更是如此,这点我们必须直视,不能回避。不过我们还是要从用户实际需求出发,T880MP4虽然不是很强大,但也足够满足绝大部分应用和游戏的性能需求,特别是所有2D游戏和大部分3D游戏的需求,真正差距就在于那些极少数的重度3D游戏,但这些重度3D游戏会有多少人去用手机玩呢?至少我不会,我个人觉得用手机玩所谓的大型3D游戏,特别是gameloft那些现代战争这样的游shan戏zhai,和自虐并无太大差别。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除开CPU性能和GPU性能,PRO 6的多媒体性能也需要特别提及,X25估计是目前最为强大的视频播放SOC。之前PRO 5采用的Exynos 7420虽然可以使用硬件解码器+解码HEVC,但在支持码流和编码格式上存在限制,如长度2分钟,容量1.4GB的三星变形金刚4K HEVC宣传片,在PRO 5上播放是幻灯片,而在PRO 6上几乎不用做什么设置,使用系统自带的视频app,MX Player或者kodi都可以任意流畅播放,稳定24FPS。而这样的视频在电脑上需要GTX 950以上的显卡才能硬解的。

整体而言,PRO 6搭载的MTK X25在spec上相比高通晓龙820/Exynos 8890这样的“真旗舰”还是存在差距,但这样的差距并不会明显影响绝大多数体验。同样也是得益于这样规格的缩减,X25才能实现较小的芯片规模和功耗,实现更高的集成度。X25相比旗舰方案更小的面积,更低的功耗和更高的集成度,使得其可以完美的融入5.2英寸这样的小屏手机,虽然将骁龙820这样的大核心塞进5.2英寸并不是不可能,并且也有友商这样做,但这样做需要付出很大代价,牺牲散热设计和续航,并且实际性能也会受到高温降频影响,并不是一个明智的抉择。而联发科X25则就像一个甜点,可以从恰到好处的规格满足用户绝大多数的需要,对于现在而言,打造一台小屏的性能级手机,联发科X25虽然不够PRO,但从硬件上来说无疑依然是最佳的选择。

PRO的名副其实?

PRO 6被人吐槽不配称PRO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储存系统的缩水,PRO 5采用了全新架构的UFS储存系统,使得连续读写性能和IOPS性能大幅提升,但PRO 6由于MTK X25方案的限制,却又退回了传统的EMMC存储系统,这点的确让人觉得遗憾。但PRO 6的存储系统性能具体怎么样,我们还是要经过系统的测试才能说明。

我们使用Androbench 4.1读写进行测试,4.1相比我们之前使用的3.6增加了操作队列并发数,虽然这样的测试相比实际情况性能更高,但也能够更为充分的展现极限性能。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和预期一样,PRO 6的NAND性能相比PRO 5全面缩水,无论是连续读写,还是IOPS性能都是有明显的下降。但其性能相比之前的MX5还是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如此,PRO 6的NAND性能甚至不输于一些UFS的机型,如小米5,PRO 6除了连续读速度差于小米5,连续写和读写IOPS性能都要优于小米5。虽然PRO 6的NAND性能相比PRO 5缩水,但其性能依然很优秀

PRO 5是魅族第一款采用USB Type C的产品,但其仅仅是接口物理上是采用的USB Type C接口,并没有提供USB 3.1的高速传输性能,对于PRO 5而言Type C的收益仅仅是快充和正反充的便利,这让人略微遗憾。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而PRO 6则弥补了这一遗憾,在电气层面上,也能完整的支持USB 3.1,使得其可以达到更高的传输速率。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我们使用USB连接电脑进行传输测试,电脑使用的是Z170平台+三星SM951 256GB配置,保证在电脑端不会出现瓶颈。具体测试我们分别在在USB2.0/ 3.0模式下,复制一个3000MB的文件,在USB 2.0模式下,其速度基本就接近USB 2.0的速度极限,在USB 3.0模式,其读写平均速度更可以达到150MB/S左右的速度,虽然这个速度低于NAND的极限速度,但相比USB 2.0已经有了很大提高,阻止其继续提高的瓶颈应该是MTP模式。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首先我们还是用电池容量(mAh)/机身近似体积(cm3)来衡量各个手机的电池容量/体积比。这个系数可以用来近似比较各个机器的电池容量/体积比,数值越大越好。

PRO 6的电池容量/体积比为844.9999999999999px3,相比PRO 5略高。PRO 5采用的Eyxnos 7420方案,集成度低,需要较多的额外独立芯片,PCB面积更大,因此这个系数并不算太高。而PRO 6虽然采用MTK方案,但其还是有Sensor Hub,独立的音频芯片电路,因此在集成度上也不算太高。此外在性能硬件相同的情况下,芯片/PCB占用空间恒定,手机尺寸和厚度越大,可以留给电池的空间就更多,因此对于追求小屏,超薄的PRO 6而言,在电池容量/体积比上就不会太高。对于PRO 6这样较小的尺寸的手机,为了维持较薄的视觉厚度,只能继续降低机身的绝对厚度,对于PRO 6这样的颜值优先的手机,只能适当牺牲电池容量了。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PRO 6虽然电池容量较小,但续航能力相比PRO 5还是略有提升,虽然其工艺依然是28nm,相比Exynos 7420的14nm落后两代,但由于CPU和GPU的规模更小,整体功耗还是更低,使得续航能力较好。如果PRO 6在5.2英寸的机身之类搭载Exynos 7420/8890,骁龙810/820的真正旗舰SoC方案,其续航能力肯定是无法让人接受的。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再来看看充电速度,PRO 6的充电规格和PRO 5一样,都为24W,我们还是在关机和开机状态使用各个手机原配充电器进行测试,每隔10分钟记录充电数值。PRO 6从0充满100,前部分速度曲线和PRO 5差不多,但在末端部分更快,在1个小时时间就可以从0完全充满。但实际考量PRO 6的电池容量更小,充满绝对速率还是略慢于PRO 5的。

这样快速的充电速度可以说是相当任性,任意一点碎片化时间,插上快充充一会,就可以多坚持不少时间,这对于经常有突发商务活动和随意出去鬼混的人而言,是十分吸引人的。

去EICO化的Flyme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Flyme从最开始版本,准确的说从叫Flyme之前,从2008年的M8初始版本开始,就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交互设计中最为成功的产品。但在Flyme的成功背后,有一家并不太为人所知的公司,这家公司就是eicodesign,其为魅族M8到MX4 Pro的Flyme提供了整体的交互设计方案,我们可以说Flyme的成功,甚至魅族手机的成功,eicodesign都功不可没。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当然,eicodesign是一家第三方的商业设计公司,并不是属于魅族,他也同样为一加,美图秀秀这样的第三方提供整体的交互设计方案。但eicodesign众多的移动交互设计方案之中,还是仅仅只有Flyme最为成功。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黄章对于更为理解用户需求,同时也更为敏锐,能够更好的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用户真正的需求。也可能是由于黄章的过于高瞻远瞩,他的想法实现也并不是一般人力可以完成,仅有eicodesign这样的精英团队才能兑现。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黄章和eicodesign是天作之合,黄章的偏执和eicodesign的细致缺一不可,仅有这样的完美组合才能打造出Flyme这样中国最优秀的移动交互产品。

但这样的完美组合在MX4 Pro Flyme OS4之后就截然而止了,Flyme 5时代则由魅族内部杨颜主导,Flyme 5虽然也很优秀,但总感觉缺少eicodesign时代的灵动的气质,感觉不够水灵。虽然Flyme 5依然延续了之前的相同多逻辑设计,但在不少地方开了倒车,如独特的侧滑菜单就基本被放弃,很多细节的设计也与其他竞品趋同,逝去Flyme的一些独有特色。虽然这样的变化,杨颜和他的团队也有必然的理由,这样的变化更为符合更多一般用户的使用习惯,学习成本更低,但依然让人觉得颇为遗憾。

虽然PRO 6搭载的Flyme 交互上并无明显变化,但值得高兴的是内核升级到了6.0,但交互上还是和之前的5.0一样,并无利用6.0的一些新交互。其主要的改进还是在效率和电源管理策略上。Android 6.0进一步强化了对于ART的支持,对于App的权限限制更为严格,同时加入了Doze算法,可以优化App在休眠情况的运作以节省电能。这样的内核改进进一步提升了PRO 6的性能和功耗比表现,同时我们也更为希望Android 6.0也能够更快反哺到PRO 5和更老的魅族机型上,给老用户也带来更多的回馈。

Flyme的压力和控制力

PRO 6搭载的Flyme虽然在功能上和交互上并无太大变化,但也不是完全没变化,Ⅶ相对最大改变就是3D Press加入。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3D Press和Apple的3D touch类似,可以通过轻重感应为触摸赋予更多的功能。不过在目前阶段3D Press的功能相比3D Touch单一,仅能对桌面图标实现菜单功能,这方面的使用方法和交互方式和3D Touch基本一致。但在其他地方,无论是Flyme自带,还是其他第三方应用内部,3D Press都没其他作用,这些方面相比Apple 3D Touch逊色。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3D Press在操作体验上需要一小段时间适应,慢慢才能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在开始阶段具体力度和持续时间还是稍微有点难以把握,慢慢习惯后才能提高准确率。此外我准备使用Flyme自带的画板试试3D Press,但奇怪的是PRO 6预装的系统这个组件居然缺失,可能是其针对3D Press的优化并不完善,就干脆没有放出。并且目前应用菜单支援情况也不算太好,仅支持系统自带应用,和支付宝,微博这样的少数第三方App,要知道支付宝和微博都是属于阿里系,魅族才能获得支撑,即使如此,天猫这样的阿里系核心App在支持上都存在缺失。

这个问题其实和当年Smart Bar的境况十分类似,虽然是十分好的idea,但在第三方app支持方面存在短板。魅族推出API,让第三方App开发商去主动适配。虽然魅族现在的用户规模不同往日,但魅族现在依然没有足够体量,形成足够控制力,让开发商自觉适配。对于手机App开发商而言,现在Android的版本碎片化问题已经很严重,在快速迭代版本升级的时候不会主动跟自己找麻烦。因此魅族只能通过商务合作的方式获取第三方的支持,仅仅是这样,3D Press目前前景还是不容乐观。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不过3D Press现在又迎来了希望的曙光,在Android N内部的API已经泄露了其后面有计划支持压感,虽然这些API依然不能正常工作,但这还是预示Android在系统层面支持压感已经不遥远了。届时,在Flyme升级到新内核后,3D Press被禁锢的能力才会被完全释放。不过这还需稍待,现在硬件已经Ready了。

拍照的软与硬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PRO 6背部的摄像头部分虽然不是完全平坦,还是略有突出,但突出幅度已经大幅降低了,此外光学组件和外部的保护罩面积也更小,结构更为紧凑,并且这还是在机身厚度大幅降低的情况下,这就更为难能可贵。在镜头下部,是激光测距传感器,外围环绕一圈的是由10颗黄白相间LED组成的双色温闪光灯。新的环形LED闪光灯在亮度上更高,相比单纯点光源补光也更为均匀。

我在这里主要对比PRO 6和PRO 5的拍照表现方面存在的差别。以下的对比样张,两个手机都为Auto模式,选择相同的对焦点和测光点手持拍摄。同一组对比至少拍摄5张,选择品质最好的进行对比。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PRO 5样张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PRO 6样张

PRO 6和PRO 5相比第一点,就是由于镜头的差别,PRO 6取景范围相比PRO 5要稍大一圈。第二个明显差别是测光,PRO 5的画面亮度偏高,曝光略过,PRO 6的测光更为准确,更为接近当时环境实际情况。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PRO 6相比PRO 5虽然在优化算法上有了改进,但由于MTK ISP和PRO 5 Exynos 7420那个顶级的10bit ISP在性能和功能上存在明显的差距,使得 PRO 6在100%细节相比PRO 5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上图截取100%部分,遮阳篷和路牌上的文字明显PRO 5更好,可辨识度更高。不过相比之前的MX5,PRO 6还是有一定进步的。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再来看看这两张细节的100%对比,PRO 6的100%细节明显好于PRO 5,这不是和上面的结论相反么?

这个是和魅族的EXIF策略相关。这个问题在之前MX4评测的时候,笔者就做过说明,魅族算法方面,总是尽量保证低ISO,这样导致快门时间长,在光线不太好的时候会影响成片率。这个就是个十分典型的场景。PRO 5的ISO为80,快门仅为1/33s,这个快门时间手持稳定性就不够,由于晃动使得成像发虚,而PRO 6将ISO放开到288,而快门则为1/50s,这个快门时间手持就没什么问题。PRO 6新的算法对ISO策略进行了调整,使得在光线不太好情况的成片率大幅提升,在画质上PRO 6通过算法弥补不足,反而反超硬件更好的PRO 5。

当然,大家可能觉得PRO 5和PRO 6的自家内斗没什么意思,那我就再加上目前DXO排行第一的S7 Edge进行比较。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整体看来,S7 Edge画面色彩层次感更好,树木绿色更为艳丽,但实际上PRO 6出片更为接近目视观感。三星S7 Edge可能在默认设置下ISP内部就进行了类似HDR的处理。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再来看看100%细节,S7 Edge的涂抹比较严重,墙壁的纹理和树叶的细节都有丢失。整体而言,从100%看细节PRO 5最好,而S7 Edge和PRO 6水平较为接近。其实在光照叫好的环境,PRO 5成像是相当优秀的,可以明确的说是优于S7 edge。但S7 edge也有自己的优势,就是速度,S7对焦和成像速度更快,出片率更高。

具体的全部样张原图可以在以下地址下载:http://pan.baidu.com/s/1bpoKeVt

PRO 6虽然在算法上面相比PRO 5有不小改进,特别是在白平衡和测光方面进步很大,但在硬件上,主要是在ISP上相比PRO 5的Exynos 7420 10bit高性能ISP还是差不少,因此细节拍照表现还是略差于PRO 5。综合而言,PRO 6和PRO 5拍照方面各有优势,目前水平基本持平,但PRO 5硬件基础更好,如果PRO 6的新算反哺PRO 5,PRO 5的拍照表现还可以更上一层楼。

除开CMOS和ISP,再就是光学组件,PRO 6依然是万年不变的F2.2光圈,F2.2是在性能和成本之间平衡的结果,虽然进光量比那种动辄F1.8 F2.0的大光圈存在差距,但也基本够用。另外一个怨念就是OIS光学防抖,大家基本从MX2、MX3时代就开始YY光学防抖,但一直没兑现。光学防抖的意义并不在于提升画质,而是在于出片率,对于手持而言,加入光学防抖可以使得1/30s的快门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如果没有,这样甚至更慢的快门仅仅是在三脚架上有意义。

全网通的时代 电信狗不再悲哀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虽然之前魅蓝1、2、Metal都有电信版,但这些都是特殊的型号,甚至在SoC方案上面都有所不同,而从魅蓝note 3开始,魅族的产品开始全网通化,并无运营商的区分,一个型号就可以支持任何两个运营商4G的双卡双待。此外X20/25也是联发科首个支持CAT6的SoC方案。

虽然大部分采用高通和联发科的新机在CDMA支持上面都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未来采用Exynos 8890的魅族“真”旗舰依然很难做到全网通。因为三星自家和英特尔英飞凌基带无法支持,而VIA祖传55nm基带功耗过高,规格也过低。而高通基带的价格策略除了三星和Apple会很少有厂商去采购独立的基带,而不是选择整套的SoC方案。

再来说说volte的问题,在PRO 5发布时候,魅族就信誓旦旦的宣布其支持volte,但具体直到PRO 6发布前几周才通过固件更新兑现。Volte简单的说就可以通过4G网络接打电话,一般情况2G网络质量都要好于4G,其主要收益是在接打电话的时候,网络不会掉线。

目前volte仅有中国移动在部分地区试商用,我通过10086打电话咨询了武汉移动,武汉地区开通需要去营业厅,开通免费,但通话费1分钟一块钱……这样的收益和付出,对于我来说完全不对等,因此volte还是以后再说。Volte其实对于2G网络覆盖好的移动而言,其实真无所谓,真正需要的是电信,一方面电信CDMA网路覆盖相对较差,在这种情况能够借用自己和战略合作联通的TDD LTE网络,另外一方面,中国电信也可以逐渐摆脱CDMA2000的包袱,将整体服务都慢慢迁移到4G,不过在大多数地区的电信运营部门,行动都很迟缓,用户并无volte可用。

其实现在volte对于大多消费者而言并没什么用,当然,这个功能有总比没有好。

功能下潜和迭代策略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魅族的产品存在一个典型的功能特性下潜的产品迭代升级策略,在后续主流/入门的产品上我们往往可以看见之前高端产品的设计或者功能特性。

魅蓝note 2开始继承MX4 Pro的Mback,MX5 魅蓝Metal继承MX4 Pro的指纹识别,魅蓝Metal继承PRO5 2.5D屏 MX4 Pro的指纹识别。最近发布的魅蓝note 3就干脆更为彻底,外观可以发现的方面,如整体外观设计,2.5D面板,Mback指纹识别,双色温闪光灯这些特性一个都不少,除了USB Type-C,其和PRO 5几乎看不出差别。

魅族一直都在将旗舰机型的特性带给主流,甚至入门机型,这样使得广大普通用户也可以获得旗舰用户相近的体验。当然这样的功能解放策略也带来了问题,就是旗舰相对中低价位产品,在外观和功能方面不能保持足够区隔。

现在的PRO 6 从产品定位上需要正确认识,其是一个介于原来MX5和PRO 5之间的小屏差异化产品,而不是PRO 5的替代。无论是性能还是功能都是如此。PRO 6 X25性能相对PRO 5的Exynos 7420是倒退,但在周边功能上还是提供了PRO 5的绝大部分功能,如USB Type-C、快充,相位对焦、激光对焦。在闪光灯/外形设计上还更为激进,但在核心处理器,和核心处理器相关的ISP、协处理器、NAND这些涉及核心SoC方案的方面还是有明显缩减,这样的缩减使得PRO 6并不那么的PRO。

当然,PRO 6也加入了新的功能,如气压传感器。不过这个功能仅仅是添加了硬件,在系统层面还没进行整合应用,如果在Lifekit里配合Sensor Hub实行更为复杂的运动监测功能,那么就更为值得期待。

偏爱小屏用户的最佳选择

在网上PRO 6被口诛笔伐的最为核心原因,PRO 6并是因为其不那么PRO,也不是因为规格缩水,而是将价格卖到了2499,超出了他们的心理预期,这样使得大多人有点难以接受。

魅族的颜值担当 PRO 6评测报告

但绿蓝两厂(这里指vivo和oppo)的X6S,R9之类配置更低的MTK机型卖到更高价格却很少被非议,这样魅族可能难免有所心理不平衡。

PRO 6和X6S、R7S定位类似,都不是真正主打性能的旗舰,而是扮演颜值担当的角色,满足注重外观,期望小屏差异化用户的需要。这样机型在销量上不可能像主流那样火爆,甚至还不能和真正旗舰的关注度匹敌,其在预期销量上并不会太高。虽然PRO 6采用MTK方案,但对于PRO 6这样的机型而言,SOC的成本节约也相当有限,大概也就10-20美元,而真正的大头反而在研发,开模,甚至还有市场营销。由于PRO 6这样的细分市场定制机型的目标销量也较低,在研发、开模和营销方面的成本也较难摊薄,这样使得PRO 6的价格很难做到诱人。特别是在线上市场,精明的消费者通过规格,价格的对比,颜值的优势又无法充分体现,因此很难觉得PRO 6有吸引力。

因此对于魅族而言,PRO 6主力渠道更需要指望线下,在于线下,PRO 6的十核更为方便营销,通过实际真机的接触体验,PRO 6的颜值质感也更为容易直接打动用户,而触发冲动消费。不过在线下渠道宣传,如电视广告/节目冠名/户外广告,魅族品牌和产品的曝光率相比VIVO和OPPO要低,目标受众的用户认知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PRO 6这样产品的溢价率。

魅族后续应该还有一个真正的flagship,无论是性能上,功能上、还是颜值上都是旗舰水平的真正旗舰手机同现在的产品产生足够区隔。我们可以依据魅族一贯的产品策略惯性进行预测。

“真”旗舰还会和之前一样,采用三星的旗舰处理器Exynos 8890,其他规格方面也同Galaxy S7看齐,在外观方面继续现在PRO 6的后部天线设计。但从今年开始,高通在中端和高端都开始发力,推出了骁龙652和820,这样使得一贯使用联发科核三星的魅族在SoC方面优势不再,因此后续魅族产品线必然会有更大的压力。,单纯采用Exynos 8890和现在的外观设计,并不足以对抗其他友商的一票骁龙820(除开传统的小米,OPPO、vivo,还有ZUK、360、乐视这样的新兴势力),颜值方面也不足以同自家的中低端产生足够区隔。因此,因此后续的真旗舰也很可能采用曲面屏,采用和三星Edge和vivo Xplay 5类似的设计。当然,魅族不可能单纯为了外观曲面而曲面,在Flyme系统层面功能也会更多针对曲面进行优化。仅有这样产品,才能面对国内一票老牌或者新兴品牌的的骁龙820形成一定的区隔和优势。

PRO 6的购买建议,笔者做一个简单的总结:PRO 6是一个合适冲动消费的产品,如果你倾心于她的颜值,倾慕于她的恰到好处,那就不用过多理会那些参数,PRO 6可以给你提供足够好的体验,会让你爱不释手,这就足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