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南侧,将研究通州连接大厂的骨架性通道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孟宪明关于“大力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的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建议,引起广泛关注。

通州小兵(ID:tzxb1986)获悉,近日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发布了“关于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486号(经济发展类028)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其中透露了诸多重要信号。

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南侧,将研究通州连接大厂的骨架性通道

咱们先来回顾一下孟宪明委员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的交通一体化发展的提案》。

如何加强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的交通联系,拓展东向出口呢?孟宪明给出了三点建议。

畅通道路交通体系

优化道路交通网布局,着力构建“轨道上的京津冀”和“一小时通勤圈”,打通跨区域公路“断头路”,市政化主要通道,高标准构建便捷通畅的交通体系。建议三河与通州对接的徐尹路,大厂的厂通路及潮白河大桥,香河的秀水路等,列入规划,尽早立项开工建设。

开启轨道交通模式

在京津冀大背景下,加快推进京唐高铁和北京外环铁路建设工程,同时加大北京东部地区的轨道交通网络研究力度,彻底摒弃“一亩三分地”思维,认真谋划主城区、副中心到三河、大厂、香河的轨道交通线路,学习世界先进经验,选择适宜方案,

科学研究京平线途径三河、6号线东延大厂、7号线连接香河的可行性,并注意与规划中的北京外环铁路、京唐高铁等相关站点的接驳问题,多种形式组网。

推进“公交+地铁”出行新模式

北三县虽行政上隶属河北廊坊市,却被京津包得严严实实,近几年北三县与北京尤其是城市副中心的联系日益紧密。除了正式开通的公交线路,联通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的城际铁路、地铁线路等各项交通网也在不断织密。要进一步梳理北三县与城市副中心公共交通出行需求,继续优化公交线网、拓展公交路网。

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南侧,将研究通州连接大厂的骨架性通道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现就孟宪明委员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的交通一体化发展的提案》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承担着示范带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历史责任,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地区地域相接、互动性强,需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合作,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实现统筹融合发展。

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分属不同省市,目前缺乏规划统筹,城镇布局、生态空间、基本公共服务等发展不平衡,导致部分地区房地产过度开发、公共服务短缺、交通通勤压力大等城市病问题出现,严重制约了区域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2017年,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与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启动编制《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地区整合规划》,规划范围包括通州区以及廊坊北三县地区的全部行政辖区,

为探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提出了新举措,搭建了协同治理的新平台。

我委同意委员提出的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北三县交通一体化的建议。其中部分项目我市已与河北北三县完成规划层面对接,部分项目还在研究论证过程中。京秦高速连接北京通州、天津蓟县、河北秦皇岛等地区,为《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中项目,项目建设对于加强京津冀区域合作、促进区域交通协同发展、缓解通州北部地区与河北省三河燕郊地区的现状交通压力以及带动道路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京秦高速已纳入2017年/2018年市政府重点工程项目,计划2018年实现竣工通车。该区域道路网规划将合理引导廊坊北三县地区进出北京中心城区使用高速公路,降低穿越性交通对北京副中心发展的影响。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北部除京秦高速外,还将形成徐尹路对接燕郊北外环路等骨架网络;在核心区南侧,也研究了通州连接大厂相关道路的骨架性通道。研究加强连接香河秀水街西延,副中心连接香河的骨架通道规划。

目前,我委正在组织开展近期规划建设的M22线(平谷线)经由燕郊通勤客流走廊的方案优化工作。下一步,我委将继续加强与河北对接,深化两地规划整合工作,推动交通方面基础性工作,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

重点已经划完,接下来咱们一起分析分析~

《意见函》中已经明确指出,“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分属不同省市”,因此在《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地区整合规划》中,“北三县”并入通州的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北三县交通一体化上,《意见函》还提出了新思路:降低穿越性交通对北京副中心发展的影响!

从目前已知的规划来看,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北部已经有京秦高速、徐尹路对接燕郊北外环路等骨架网络,这些将合理引导廊坊北三县地区进出北京中心城区使用高速公路,降低穿越性交通对北京副中心发展的影响,再加上规划建设的M22线(平谷线)将优化方案,经由燕郊通勤客流走廊,将开启轨道交通模式快速链接。

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南侧,将研究通州连接大厂的骨架性通道

↑早期示意图

而在城市副中心南侧也有同样的规划方向,研究了通州连接大厂相关道路的骨架性通道。研究加强连接香河秀水街西延,副中心连接香河的骨架通道规划。

《意见函》中提到的与香河的秀水路的连接,在孟宪明委员提案中有涉及,但通州连接大厂相关道路的骨架性通道并没有明确指明是委员提案中的厂通路及潮白河大桥。

具体骨架性通道在哪?会不会涉及大家关注的厂通桥?这还需要等官方进一步揭秘…

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南侧,将研究通州连接大厂的骨架性通道

如果顺着“降低穿越性交通对北京副中心发展的影响”的思路分析,这个骨架性通道或许不会涉及到城市副中心的155平方公里范围内。

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南侧,将研究通州连接大厂的骨架性通道

在城市副中心的155平方公里范围之外与大厂之间衔接的区域潞城甘棠区域,目前仅有武兴路的友谊大桥连接两地。

我们再来看看《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市域干线公路网及公路主枢纽规划图。

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南侧,将研究通州连接大厂的骨架性通道

示意图中很明显的看出,在城市副中心北部区域将有京秦高速、潞苑北大街等高速公路。这完全符合《意见函》北部区域的规划建设思路,合理引导廊坊北三县地区进出北京中心城区使用高速公路。

城市副中心南部区域将有多条道路与香河连接,大七环可进入大厂区域。

而在中间区域,并没有主干道连接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中间。通燕高速也将改为一级公路。

因此,《意见函》中提到的通州连接大厂相关道路的骨架性通道具体位置更加扑朔迷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