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四月的仪式

立夏|四月的仪式
立夏|四月的仪式

立夏,四月节,照例是要迎夏的。天子改乘朱色马车,驾赤马,载赤旗,穿朱色衣、佩朱色玉,帅三公九卿大夫往南郊,祭赤帝,迎夏。火红的队伍,于满目幽阴之间,一团薰风之中,不时传来一两声蛙鸣。

这只是想象。不过,古人对待季节郑重其事的确令人向往。在每个季节的开始,都要斋戒三日,改换服色,大张旗鼓地前去迎接,就好像不这么做,下一个季节就会生气不来一样。而当你想象每一种服色出现在它的季节背景当中,春季万物新生与青色,夏季绿荫渐浓与朱色,秋季天高气清与白色,冬季万物归寂与黑色,无疑都是极具美感的画面。我喜欢一种关于祭祀的说法:《九歌》里的祭祀与其说是一种拜神仪式,莫若说更像是一种审美活动。

立夏|四月的仪式

祭祀是一场戏剧,天、地、人、神共聚此地,一同沉浸于观赏所获得的愉悦之中。在共同的愉悦当中,天地人神不分彼此,融为一体。古人重视时令,或许是源自农业生产的需要,而当这种需要内化成为心理结构,并进而形成审美意识,这使得古人能够时时在与天地万物连结的感受之中获得极大的精神愉悦。仪式的意义大约就是提醒我们这种与天地万物的连结。

为了写这一系列的时令文章,我渐渐养成了观察物候的习惯,这让我在司空见惯的环境中,不断有一些新发现:丁香开了,槐花香了,蔷薇爬满了墙头,草地上盛开了的一小丛点地梅。似乎这些发现越多,就越会为了一个新发现而惊喜。虽然迎接四时的祭祀已经见不到了,但也许我们可以为自己安排一些仪式。比如,多情的古代诗人们要留春、送春。

立夏|四月的仪式

立夏前二日留春 其一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未见春光尽,依依在暮烟。

忍教花雨送,愁使柳风牵。

一日犹青帝,三朝即绛天。

流莺无限语,相约在明年。

立夏|四月的仪式

立夏日雨中集城西书院

清 · 叶矫然

鵁鶄逐子伯劳飞,天淡云浓夕照微。

劝汝东风一杯酒,明年春色早言归。

立夏|四月的仪式

桑 葚

一位不舍春景,相约流莺明年再聊;一位话别东风,把酒邀春明年早归,这是人家的仪式。以前我把自己的四月仪式定为路过一个开满蔷薇的墙头。因为之前住的地方不远处,有一户人家的蔷薇极好,一看就是栽了多年,这时节总是密不透风地铺满整个墙头,星星点点全是紫红色的小花。即使不路过,我也愿意特意过去看看。过了这时节,那满墙紫红色小花的盛况就要等到来年再见了。

立夏|四月的仪式

现在的住处附近没有蔷薇,今天在路上远远看到一株蔷薇已经盛开,才突然意识到,四月到了,可惜不知去哪里路过一个开满蔷薇的墙头。或许我该改个别的仪式,比如路边那一小片从去年10月我就开始观察的麦地吧。此时的麦地已经是麦浪滚滚,麦风阵阵,绿油油一片,好看到开始引起路人的驻足、赞叹和拍照了。只是那1/3曾经被摧残,此刻稀稀落落只长了三寸高的地方,估计永远也结不出麦子了。现在正是麦子抽穗的时候,里面还没长出麦粒,离近了看,还能看到麦穗上一个个小小的黄色花蕊。

立夏|四月的仪式

这阵子开放的花朵,芍药、玫瑰、蔷薇、槐花,全都香气馥郁。家里插几支芍药,或者经过一株槐树,总会飘来一阵花香。更为可喜的是,这些花也可以做成点心吃。玫瑰合以糖面蒸,可以做成玫瑰饼;槐花做成包子也是不错的。早熟的樱桃已经开始上市,许多植物也都开始结果实了。朋友圈晒花的日子即将远去,好在水果马上可以接上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转自 吾弗知

立夏|四月的仪式

丁酉年节气

< 坚持发现和分享美好 >

合作请联系:ccy-32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