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獨意識」不是「台灣價值」

近一段時間,臺灣政壇尤其民進黨會經常提到“臺灣價值”。在蔡英文和柯文哲之間也因為何謂“臺灣價值”進行了多番交鋒,可是交鋒之後“臺灣價值”的

涵義到底為何,卻依然沒有準確的答案。民進黨“立委”姚文智獲黨內提名參選臺北市長後,在一次活動中強調“綠”就是“臺灣價值”。

這個“綠”就是“大綠小綠“(即“急獨”和“理性臺獨”),其實就是強調“臺獨意識”就是“臺灣價值”。

何謂價值,“泛指客體對於主體表現出來的積極意義和有用性”。價值往往指的是有正面意義的力量,價值的終極體現是要經過很多實踐檢驗的。一時看似有價值的事物,往往會在時間的洗滌下貶值、失值、無值,甚至會產生負面效果。

“臺獨意識”不是“臺灣價值”

早年間,經濟起飛之初的臺灣一角/網絡圖

價值無處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類社會既有共同價值觀,又有各自特殊的價值觀。正是價值正面意義的感召,人類社會整體始終在不停地發展前進。人類歷史上不乏破壞價值的事件發生,但每次跨越這些災難之後,人類對價值的守護和發揚就更加堅決。

同樣,身為社會單元一份子的政黨也有自己的價值,但是政黨會因為堅持的意識形態不同,其價值觀也有著很大的不同。

如果談論此時臺灣人的價值,或許就要從臺灣如何成為“亞洲四小龍”談起。因為那是一個充分反映了“臺灣價值”的時代。

國共內戰以國民黨敗退至臺灣而暫告一段落。那時的臺灣,日本侵略時期的所謂“工業基礎”也僅是為了服務日本的侵略戰爭需要而建,這些“基礎經濟”完全無法成為臺灣發展的“經濟基礎”。“幸運”的是,蔣介石從大陸帶去的227萬兩黃金以及美國的援助不僅成為了國民黨安身立命的資本,也成為了後來推進臺灣經濟發展的保障。

在蔣經國全面推動“十大建設”後,臺灣終於進入了發展快車道,經濟黃金期全面到來,也讓臺灣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被國際讚譽為“經濟的奇蹟”。到如今臺灣依然享受著“十大建設”所帶來的紅利。

在這個奇蹟背後反映的是臺灣人“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的勇氣和魄力、反映的是那個時代千萬臺灣人不向困難低頭、努力拼搏、鬥志昂揚的精神。在這個奇蹟背後,體現的是臺灣人無私、奉獻、熱情、包容、合作的價值觀。

經濟的驚人發展,為臺灣實現民主化創造了必要條件。當1987年7月15日蔣經國宣佈解除“臺灣省戒嚴令”,臺灣從此走向了民主化道路。臺灣民主化讓全球華人看到了在儒家文化的世界裡產生新的社會發展模式的可能,毫無疑問,那時的臺灣似已成為華人世界的一盞明燈。

經濟和政治取得發展同時,臺灣的文化影響力更是無遠弗屆。由於在影視作品、文學藝術、流行音樂等各方面取得的了不起的成就,臺灣也似已成為世界華人文化的中心和華人文化的最佳代言人。

那個時代,是最能代表“臺灣人”的時代,是最能體現“臺灣價值”的時代。

但讓人遺憾的是,如此美好的發展態勢,卻在後來的歲月中一點點弱化並停滯。

“臺獨意識”不是“臺灣價值”

蔡英文(左一)游錫堃(左二)謝長廷(中)蘇貞昌(右二)呂秀蓮(右一)/網絡圖

隨著以追求“臺獨”為執政目標的民進黨在島內快速強大並且實現了兩次執政,臺灣社會也在其強烈追求“臺獨”的過程中陷入了空前的對立,曾經團結包容的臺灣不復存在。政治和社會的鬥爭產生的負面影響是全面性的,不僅僅經濟持續衰退,臺灣的文化和社會優秀的傳統價值更遭受著嚴重的侵蝕和破壞。

當以追求“臺灣獨立”為目標的執政者全面推動“去中國化”,曾經將臺灣社會凝聚在一起的力量開始弱化。長期不停的政治惡鬥和社會對立,破壞了臺灣社會價值運行的基礎,臺灣社會再難形成共同的奮鬥目標和發展方向。在強烈的拉扯和消耗中,臺灣前進的動力不再,曾經激勵臺灣躋身“四小龍”的精神和價值也逐漸消失。

“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而這個風景之所以“最美”,就在於它體現了臺灣人所堅守的價值,體現了臺灣人面對困境中展現出的精神。但當這樣的價值和精神都消失不見的時候,“最美的風景”就開始出現了瑕疵。

“臺獨意識”不是“臺灣價值”

臺灣民進黨/網絡圖

當然,臺灣政治的環境越來越惡化,不能說完全是民進黨的責任,但是民進黨兩次幾乎失敗執政所體現出的政治缺陷都已證明“臺獨意識”不但不是“臺灣價值”,反而已成為“臺灣價值”的摧毀者。

追求“臺獨”的力量,意圖通過追求“臺獨意識”的強大,重建所謂的“臺灣價值”,但事實上,他們對於“臺獨”的過於強勢和片面的執著,導致他們的行為已經完全脫離了臺灣發展的實際,他們的理想既無法成為全臺灣百姓共同奮鬥的目標,他們的行為也無法獲得大多數臺灣人的認可。“獨派”不但沒有建立起這樣的價值,反而逐步的摧毀了臺灣曾有的優秀價值。

因此,當民進黨的政治人物不斷強調“臺獨意識”就是“臺灣價值”的時候,充分反映了他們在對臺灣歷史認知上存在嚴重的缺失,對臺灣人的精神世界缺少真誠的感受,更反映了他們並不真正瞭解臺灣需要什麼樣的未來。

“臺獨意識”不是“臺灣價值”

民進黨第二次執政的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網絡圖

歷史不僅是一面鏡子。在歷史時空中淬鍊凝結出的精神價值是一個社會無比寶貴的財富。當臺灣的政治人物一遍遍談論“臺灣價值”的時候,他們或許更應該瞭解一下曾經的臺灣為何輝煌。

無論如何,“臺獨意識”絕不會是“臺灣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