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普通的普通人——小记痴迷画画的王秀丽

不普通的普通人——小记痴迷画画的王秀丽

王秀丽近照

在手机普及成为生活第一必需品的时候,我们这些中年人竟然比年轻人更痴迷,创建了一个个火热的同学群,中学群、小学群、大学群,同学聚会也随之频繁。由于当年上学时幼稚天真,甚至很多同学直至今日才真正认识了解。

在9月4日,我的初中同学王秀丽,随意晒出的一幅画作,惊艳了我们所有的同学。我得意的转发到朋友圈后,竟然在瞬间获得了47个赞。特别是还赢得了省博物馆文老师的赞誉。这一下,成为我们同学群里,持续了好几天的新闻话题。

不普通的普通人——小记痴迷画画的王秀丽

我的同学王秀丽,出生在一个多子女的特殊农民家庭。特殊在于他们的父母,都在建国初期就参加了工作,父亲还曾担任怀来县银行行长。1962年时,他们主动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农村建设,毅然全家回了宗家洼村,从吃商品粮的国家干部,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这样的特殊经历,塑造给子女更多地是乐于奉献、勤于学习的精神文化品格。

1982年,秀丽考上了当年在全省都响当当的沙城中学。酷爱画画的她,在每周仅一节,时有时无的美术课时,就曾有一幅莲花画作,在学校的展窗里展出。可是那时无论是家庭条件,还是社会环境,都不可能支持她继续学习。没条件学,也没学习的机构。可能就是这一幅莲花,虽然再无踪影,却烙下了她一生的心愿,她的网名就是“一朵莲”。

不普通的普通人——小记痴迷画画的王秀丽

秀丽习作

1985年从沙城中学初中毕业后,她先在县果脯厂工作,在工厂倒闭后,1996年回到了村里,在村委会担任会计工作至今,爱人从事个体运输工作。这三十多年来,她经历了为人妇、为人母。去年大女儿结婚生子,她又荣升为了姥姥。在工厂里劳作,在村里镇里奔波,1300人的近城村,办低保、修危房,搞拆迁,她这个连办公室工作一起做的会计,忙得想不起画笔。孝父母(均已年届九十,母亲去年刚刚过世,父亲仍很矍铄),相夫君,教女儿,带孙子,累得她背不起画夹。

直到今年四月份,她在县里第四中学任美术教师的侄女鼓励下,走进了县老年大学,师从王金川老师学习工笔人物。

不普通的普通人——小记痴迷画画的王秀丽

被展出的作品

工笔人物对画者的要求很高,务必要耐心细致,就人物头发来说,一笔都不能含糊,每个线条都要准确流畅,稍不注意,就会前功尽弃,更不用说层层上色了。就是手法娴熟的老师,正常完成一幅作品,也需要一周、十天左右,对画者的耐心和毅力,是极大的考验。学习班从体验报名学习以来,已经有几位知难而退了。

不普通的普通人——小记痴迷画画的王秀丽

被展出的作品

九月初,老年大学准备举办"喜迎十八大书画展",目前全班有八幅师生作品入选,我们的秀丽就有两幅作品成功入选。

初有成果的秀丽,总感觉每周上一次课吃不饱,她还想有更多的学习时间,自己能更快的进步提高。她还想学书法,学唱歌,在更广阔的艺术世界里飞翔。

不普通的普通人——小记痴迷画画的王秀丽

家中梅兰竹菊彩珠贴画四扇屏

她给自己定了目标,争取在五年后,能办个个人画展,同学们都纷纷表示要帮着她一起做,大家都在期待着,因为大家都坚信这一定会实现。在她家客厅里,挂着她独立完成的艺术品--彩珠贴画。仅小米粒大小的彩珠,经过几个月的拼贴,成了精美的“梅兰竹菊四扇屏”。透过这件艺术品,足可以看到秀丽的坚韧,和对美的不懈追求。

看着秀丽的作品,想着秀丽的奋斗,更会感到市地方志专家的评论“这是个不普通的普通人”

不普通的普通人——小记痴迷画画的王秀丽

客厅一角简陋的画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