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狗年,走进忠义

走进狗年,走进忠义

小的时候,总感觉时间怎么过得那么慢,而今却总认为日子实在不耐过,别说一周,一个月,就是一年也在"嗖、嗖"的飞。2018年春节后是农历戊戌年,也就是灵犬年,正是我的本命年,远在北京的同学,在毕业32年后,还不忘我的生肖,寄来幸运符和红T恤,传来火火的温暖。

也就在这个时刻,我的一位老师,和她家人相伴十多年,已经成为家中重要的一员的小狗"奔奔",也走到了生命的终点。看着她伤心不已的样子,勾起了我对三十多年前,豢养的守家狗"苍"的无尽思念,而这正是我家再也不养狗的原因。

我们爱它,想它,都源于"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在灵犬年来临之际,我也来聊聊狗。

走进狗年,走进忠义

狗要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六畜"之一,被认为是最有灵性的动物,由狼驯化而来的,一般用来消遣、狩猎、看家护院。基于它和人类发展密切联系,文明史里一直都有狗的记录。它的名字有狗,也有犬,有的记载说以大小分,大为犬,小为狗,难道说它也有"大名"、"小名"?好象也不完全,感觉通用的时候多,这个问题还是交给专家吧。

中国新石器时代最重要考古文化的仰韶文化里,就出现了绘有狗纹图案的陶盆,说明在距今7000到5000年的时候,家狗就已经很普及了。

走进狗年,走进忠义

仰韶文化 绘有狗纹的陶盆

狗嗅觉灵敏,善于奔跑,是人类放牧、狩猎的最好帮手。对于经常打猎游玩的贵族来说,更是不论生前死后,都要把它带在身边。在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里,人们在争议天子驾四与驾六,惊叹车马坑气势宏大壮观之余,最吸引人的就是车驾后跟着的小狗遗骨。据讲解员形象介绍,忠诚的小狗还象平时一样跟着主人,雀跃着准备远行。当它感觉不对时,却已经无法跑出这可怕的大坑,只看到它挣扎的痕迹,而永远和主人留在了那个漆黑的世界。在怀来北辛堡战国墓遗址中,陪葬狗也是重要成员。

走进狗年,走进忠义

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车马坑

在汉代的画像砖上,还记录下了猎犬逐猎的画面。那个时代,为了满足贵族阶层的需求,为统治者驯养狗的官员(据说叫狗监),也是很有势力的。曾传我们非常熟悉的大文人司马相如,就是由当时的狗监,叫什么杨得意的人,引荐给汉武帝的。如果从这个角度上说,司马先生可是沾了狗光呀!

走进狗年,走进忠义

汉画像砖、画像石

开放自由的大唐更是把狗玩上了新高度,不仅男人打猎玩,贵族妇女更是少不了宠物狗的陪伴,大量的唐代绘画都记录了下来。

走进狗年,走进忠义

唐 簪花仕女图

再往后,我们就更了解了,放牧生产需要它,看家护院离不了它,高寒地区的出行更是全依赖它,生活消遣陪伴更是不可或缺。最知名的"败家娘们"慈禧太后,为了玩狗,每年做的狗衣就数不清!无论我们喜和恶,狗都生活在我们活动的空间里。

走进狗年,走进忠义

古人说狗有八德,即忠、义、勇、猛、勤、劳、善、美,还被升华为了人人敬重的"忠义"精神代表。它从不对着主人狂吠,它从不嫌家贫,它还要负责周围邻居的安危,它对于敌人的入侵从不畏惧,它从来都是忠心护主,这样的好朋友哪个会不喜欢,不亲近。而今,老人社会已悄悄来临,大量的空巢中老年人,都把它当做家庭成员。更不要说还有医疗犬、护理犬、导盲犬、军用犬、搜救犬、交通犬等为我们解决困难,保驾护航。

走进狗年,走进忠义

唐 《陶骑马狩猎男俑》

如此一聊,一说,更感觉自己的生肖美不胜收,它的知恩图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是人类学习的榜样。

走进狗年,走进忠义。

走进狗年,走进忠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