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救济成人的生活|孙瑞雪“崭新的教育”系列报道一

教育救济成人的生活|孙瑞雪“崭新的教育”系列报道一

教育救济成人的生活|孙瑞雪“崭新的教育”系列报道一

回看这一系列报道,深深感慨那些为更好的教育努力的人。

特别是那些先行者,他们的热情、直觉、行动,意义深远,无法简单在当代评断。

唯有记录。

教育救济成人的生活|孙瑞雪“崭新的教育”系列报道一

关于教育,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谈论。但如果我们足够诚实,我们也许需要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教育救济成人的生活。

同样的意思出现在上个世纪20年代,意大利教育家玛丽·蒙特梭利发现:儿童真实天性的展示不仅改变着教师,它深入到人的内心,逐渐改变人们。

那意思是,我们透过孩子的教育,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为了帮助孩子,我们学习并改变,最终我们被孩子拯救。

教育救济成人的生活|孙瑞雪“崭新的教育”系列报道一

无论我们是否同意上面严酷的说法。在1995年,生活在中国西部宁夏的孙瑞雪和她的朋友们,在那里创办了她的第一所幼儿园。

2008年10月,她继续北京、广州相继开办幼儿园后的第13年,在上海,一所倡导同样理念的“爱和自由”的幼儿园静静地开学了。

很自然的,生活在上海的我被这所幼儿园所吸引。于是,开始了长达6年的观察与采访。

回头看这些采访,不乏稚嫩和不成熟。但那些吸引我的东西,依然存在。甚至,经历时间的沉淀,有些价值才刚刚显现。

我知道,那是我的原因。我能看到什么,只缘于我。

7年前报道的第一篇

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小孩

“孙老师(孙瑞雪),那个小孩是不是智力有问题?”

一次教委来到幼儿园视查,突然一位教委的老师跑来这样问孙瑞雪。孙瑞雪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我问那个孩子多大了,他说两岁,那孩子一看就6岁了。”

“我搞不清楚为什么,就去问那个小朋友”孙瑞雪依然记得这个场景:“你为什么和那个阿姨说你两岁啊。”

那个小朋友说:“园长妈妈,他们太烦了,过来一个人就问你,多大了,叫什么。我说我两岁就再也没有人问我了。

王崇:你怎么看这个孩子。

孙瑞雪:在从事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不断见证天性获得充分展现的儿童,在震撼和改变着教师和家长。

爸爸,你应该学会面对你糟糕的情绪

“我大发雷霆的时候,女儿平静地跟我说,爸爸你应该学会面对你糟糕的情绪,我目瞪口呆。她一点都不生气,就这么跟我说……”一位父亲说。

这位父亲是众多家长中的一位,很多家长在孩子入园后,接受幼儿的建议,开始记录孩子的日常变化和自己的感受,幼儿园再给予反馈。

家长们发现,他们自己成为受益者。

“有一天我跟我女儿说了30多次对不起,我刚一动怒,我女儿说,请注意你的情绪,我就知道我确实没调整好情绪。她把我搞得特别恼火,甚至对这个教育都产生了看法。但是我回头一想,她把我给管住了。”

安全感究竟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妈妈,你不需要找陈老师解决问题,这是我自己的事情。”女儿说。晚上临睡前,杜彩霞有些焦躁。之前女儿告诉她,幼儿园的陈老师要求她向别人道歉,而她认为老师判断错了,不过最终她还是道歉了,虽然心里有些难过。杜彩霞听完后没说话。她心里有些不舒服,想着怎么去找陈老师解决问题。

“妈妈,你知道为什么我不让你给我梳辫子吗?”女儿对她说。

女儿这一问,杜彩霞知道,孩子看透了她的心思。

“那是因为我喜欢陈老师,我知道她很爱我;虽然她那样处理问题,我心里也会不舒服,但是我哭一会儿就好了。我会自己解决问题,我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在我和你聊天时,我会告诉你我的感受,但你不可以加上你自己的情绪去帮我处理问题。不过我不用你道歉,我知道你爱我。”说完以后女儿就入睡了。

极受震惊的杜彩霞到了半夜仍然睡不着。

我的孩子如此不同,她紧张而害怕

妈妈carey希望了解孙瑞雪在北京的一所幼儿园。第一次去幼儿园,她看到一个男孩儿递给马老师一颗糖,“我愿意跟你分享”。“谢谢”。

旁边一个叫阿里的男孩看到了,对那个男孩儿说:“我想分享你的糖。”“我不愿意,我没有了,这是最后一颗了”。

马老师问阿里说:“你愿意跟他分享你的糖吗?”“哦”,阿里毫不犹豫地从书包里掏出自己的“绿箭”,好大一包,递给男孩子,“我愿意”。“我不喜欢这个。”“那我还有这个”,阿里把“绿箭”扔进书包,又拿出花生。

看到这个场景,carey流泪了。

“当时我的内心非常复杂,相形之下,我的孩子是如此的不同,她紧张、害怕,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她难以抑制自己的眼泪,“一直以来,我周围的家人、朋友都认为我会教育孩子,孩子又有礼貌,又可爱。”

马老师握住carey的手,阿里把她们的手分开,自己握着她们俩的手,再把carey的手交给马老师。“是想安慰阿姨吗?”

“他(阿里)把我的手放在他的脸上,什么也不说,只是温柔地看着我的眼睛。”Carey继续说,“一个仅仅三岁的孩子,在那一瞬间让我内心充满感动。

再次述说时,carey仍然泪流不止:“我知道,我还有机会做一个真正的母亲。”

对成人的启蒙来自最初的触动

陈春燕就职于孙瑞雪广州越秀区恒福幼儿园,她无法说清楚这个教育究竟改变了她多少。“最初,我被一个名叫思源的男孩触动。”

一天早晨,思源入园后,在户外和几个老师说起早上在家里,爸爸妈妈如何吵架,如何摔东西的过程。“思源,爸爸妈妈是因为你的事情吵架吗?”一位老师问。

“对,他们是因为我的事情,但吵架是他们的事情。他们之间没有沟通好吵架了,这是他们的问题,需要他们自己来解决。”思源说完,开始与其他老师一起做游戏。

思源的回答却让陈春燕发现了自己内心一直以来的问题。

“小的时候,父母也时常吵架。可是,从来没有人告诉我,那是父母的问题,于是我总认为他们是因为我才吵架的。长大以后,偶尔知道他们吵架了,我也会想去调解、平息。只要知道他们吵架了,我就会焦虑,担忧……”那天,思源的话让她突然意识到,“这是他们之间的事情,这是他们之间的沟通问题,与我没有关系……”

一位教师的恐惧

“我从来没有拥有过自由,所以才担心给孩子太多自由会怎样。我在想:一个从来就没有得到自由的成年人,到底能给孩子多大的“爱和自由”的空间?我有这种爱的能力吗?该怎样去实施这种爱和自由呢?我有些不自信。”刚开始接受教师培训的时候,一位来自其他幼儿园老师张丽甚至有些恐惧。“我知道我回去将面对多大的难题,家长观念的改变,自己学习的不足,我自己所在幼儿园对我的看法,我回去该怎样安排?”她觉得首先要做的是:改掉暴躁的脾气,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和孩子。

“我知道这条路并不好走,改变自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张丽说,“但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爱和自由。”

教育者必须“死去”

很自然的,我的目光开始聚焦于这个教育的创办者孙瑞雪。

我想知道更多。

我们坐在华师大的一个咖啡厅里。“怎么会决定自己创办幼儿园?”我问。“有一篇文章把我震撼坏了:一个美国娃娃五年不上课,最后一年学完了五年的内容。这使我相信,教育还有另外的模式。”宁夏人孙瑞雪说孩子还是习惯说娃娃。这对我来说,好像赋予了孩子另外的意义。

很快,我们的对话开始进入另一个领域:教育者必须“死去”,然后和受教育者一起“重生”。

我请她多说说。

“儿童从0岁到18岁,这18年儿童建构了一个在思想、情绪、心理等方面完整的自我,尽管这个过程要依赖环境,但是这个过程完全是儿童自己创造的。就是因为这件事太自然太普遍了,所以被忽略了。”

我感谢“新父母”,他们让孩子过有尊严的生活

时间流逝。距离第一次发现上海新梅幼儿园并采访孙瑞雪,已经有6个年头。很多事在发生。

2014年,我坐在北京孙瑞雪的家中,再次与她面对面。在开始采访她之前,我告诉她一件我看到的小事。

在孙瑞雪上海新梅幼儿园小区旁的闵行龙茗路上一家拉面店。四个大人带着一个小孩走了进来,坐下,等待食物。突然,孩子因为椅子没有靠背而跌落在地,大声哭泣。坐在孩子身旁的大人立刻将孩子抱起并重新帮助他坐在座位上,同时告诉他要看好……女士越说,孩子越哭得伤心。坐在孩子对面的大人对孩子说:“小姨很心疼你,她有些着急。你从椅子上掉下来一定很害怕,妈妈抱抱你。”说着,她抱起孩子,走出拉面店。五分钟后,妈妈抱着孩子重新回来,孩子一脸愉悦。

如果没有猜错,这位妈妈一定接受过孙瑞雪教育机构的培训,或者听过孙瑞雪的课。她了解孩子的情绪,不着急,有办法。

孙瑞雪听了后,没有说话。片刻的沉默之后,她对我说:王崇,谢谢你告诉我这些,真好。

王崇:你在想什么?

孙瑞雪:我突然很感动,觉得这个世界真的变了。

王崇:你的眼泪?

孙瑞雪:我挺感谢这位妈妈的,也非常感谢能够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的父母们。

王崇:你感谢他们什么?

孙瑞雪:感谢他们让孩子过有尊严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