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是MCN機構致命的錯誤,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收割一個已經名氣十足的網紅,併為其提供全流程服務,這幾乎是MCN通行的做法。然後,頭部或腰部內容機器的出走,深刻的打臉這些傳統MCN機構。

年後,我們轉戰今日頭條,而後轉戰全網音樂孵化。這其中,經歷了難以想象的MCN生存之囧。在我們接觸的歌手以及對應的經紀公司中,出現了大量的MCN機構的通病。歌手與經紀公司的模式和MCN機構沒有區別,可以說音樂行業也是MCN的一個分支。總體的操作模式,都是收割,然後銷售。畢竟這些內容製作機器是活的,是有感情與思考的人類,不是商品或產品。

收割是MCN機構致命的錯誤,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收割是MCN機構致命的錯誤,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MCN機構通常就是收割,然後對接,賺取差價。一些不雅的現象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全部迸發出來。人與人的相處,講究的是融洽,你不讓我舒服,我也不會讓你太好過。MCN在運作過程中,更多應注重陪伴,而非收割。

頂尖MCN的“戰鬥機”Yoola能夠在簽約量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成為全球MCN的翹楚,必然有其高瞻遠矚的一面。我們在做MCN的時候,推崇的是從潛力股的孵化、陪伴其成長。喜悅時,我們鼓掌;落魄時,我們鼓掌;我們始終在為他們鼓掌,陪伴其喜怒哀樂。

商業化的前提是建立在人的基礎之上,而對於人性的經營,無論是MCN機構還是其他任何機構,終生都在摸索、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