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四版细分品种进大全的条件

四版退市后,细分品种的推介与交易又活跃起来,这是件好事,

一是可以扩大四版的宣传,增强人们对四版的兴趣与吸引力;

二是可以把纸币印刷技术的研究引向深入,留下一笔遗产;

三是推动四版收藏走向多元化、序列化、专业化。

细分可以说是四版收藏永恒的热点话题。正因为细分的存在,才有了入大全的讨论,引发了不少的争议,我现在提出一个初步标准,供大家商榷,以期形成共识。

目前市场主流大全是14个品种,即官方公告认定的版别大全。除此之外的都可以划为细分品种,它们要入大全应该符合以下条件:1、独立冠号;2、肉眼识别;3、工艺改变;4、操作性强。

独立冠号是进大全的首要条件,它的重要性在于通过看冠号就能和其它同类别的品种区别开来 ,我把它叫大一眼清,无论单张、刀、捆、条甚至箱的都可以根据冠号去辨别,不可能发生混淆、误判(除非造假)。纵观三版27枚大全都有其独立冠号,背水当时争议较大,之所以进大全,不仅仅是有水印的显性区别,没有独立冠号作理论支撑也是不行的。

肉眼识别俗称一眼清,它不借助任何工具、仪器就可以和其它品种区别开来。目前四版可以细分几十甚至一百多种,多数肉眼不能辨别,远远达不到入大全的认同度。

工艺改变指的是纸张、防伪、颜色、冠号、字体、油墨等印刷工艺发生重大改变形成的品种。这里面情况比较复杂,细小差别的品种太多,可分为几个大类,即三...冠、荧光、蓝号、幼线体等。这里必须是重大改变,而不是细微变化,如三版的背绿、二、三冠、凸印等。看得见、分得清,有广泛的认知度。

操作性强是实践层面。理论再好,如果没有可操作性、市场不接受,那也是空谈。这里涉及谁进谁不进,进多少合适,是销售商说了算还是拥有者说了算?还有具体技术层面的问题,如价格定位问题、品种选择问题、大全叫法问题等。

举例来说,幼线体进大全呼声强烈,现在它已有七八个品种进哪一个呢,因为大全是单张配册,我想选择带“1”的最好,但从成本角度考虑则优先选择价格最低的品种,似乎矛盾就产生了。另外0和4不太好辨别也不能回避,万、十、个幼单张是0或4放在大全里如何区别?

配大全主要是为了销售,内在目的是为了体现、提升幼线体的价值,而购买群体是普通爱好者或者是外行,推介效果可能并不好。

探讨四版细分品种进大全的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