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脱贫致富路上显本色——记大成镇山猪养殖能手退伍军人何上来

从退伍老兵到外地打拼,再返乡创业成为致富带头人,何上来始终秉承着军人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致力发展“特种野猪”养殖,带领乡亲们走出了一条创业致富路。

何上来是大成镇新风村委会邱凡村村民,2000年应征入伍,远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始长达5年的军旅生涯。后来,因哥哥病逝,为了供养侄子、侄女,他放弃军旅生涯,赴广东惠州一家房地产公司干起了后勤主管,并与妻子在广州开了美容院、理发店,但由于经营不善,最终将店面转出。

“201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当时国家政策对“三农”的倾斜与支持,看中农业良好的发展趋势。想到家中父母年迈,侄女、侄子都需要照顾,加上自己创业失败,于是决定回家发展养殖业。”何上来说,回村投资16万元修建500多平米的猪舍,养殖300多头商品猪和投放鱼苗。

“刚开始,养殖商品猪效益还行,但等到可以出栏后,市场收购价格一直在下跌,亏损得厉害。”何上来说道,虽然卖鱼填补了养猪的亏损,但还是想放弃养殖商品猪,另谋产业继续发展。

2015年大成镇引进“特种山猪”产业,镇政府鼓励何上来与正清源有限公司合作,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尝试驯化特种山猪进行配种养殖,并投入20万元改善猪场基础设施建设。

“镇政府找到我,鼓励我发展养殖“特种野猪”时,一想起曾亏本的经历就没了底气。后来得知正清源有限公司提供野猪苗并回收商品野猪,养殖期间还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何上来说,当时立马养殖100头,陆续又养殖450头,赚到了回乡后的第一桶金。

尝到甜头后,何上来为了提高效益,与正清源有限公司解除了合同。于2017年成立儋州新运来特种山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依靠过硬的养殖技术和市场开拓能力,采取养殖到销售一体化的模式和“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着7户贫困户38人一起抱团发展“特种野猪”。

“去年,特种山猪出栏后,入股的贫困户都拿到4000元分红。”何上来笑道,今年又有13户贫困户59人加入合作社共同致富,年底野猪存栏量可达到300头,届时又有一大笔收入。

野猪肉味鲜美,市场上供不应求。何上来介绍,下一步要争取早日实现每月出栏量在60头以上,满足岛内外的市场需求。鼓励贫困户领回种猪,免费提供野猪养殖技术,一起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