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生點名的高送轉第一案落地,易事特實控人罰沒1.28億

富凱摘要:去年4月,劉先生直言10送30的方案全世界罕見,4個月後,易事特老闆何思模成為第一個被立案調查者。

作者|天鵝

高送轉留下一地雞毛!

高送轉——上市公司大比例派送紅股或以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的行為,近幾年一度成為A股市場的“高頻熱詞”,2014-2015年推出高送轉方案公司超過300家。近兩年,雖然高送轉有所降溫,所產生的後患卻揮之不去。

近日,證監會公佈了一宗創業板公司——易事特操作股價的案件。該案中,易事特實際控制人何思模控制高送轉發布時點獲利6400萬元。證監會決定對其沒收違法所得約6400萬元,並處約6400萬元罰款,共計罰沒1.28億元。

控制人親手“作案”

就在這時,何思模提出並公告了“10轉30”高送轉預案提案的時點,通過正常程序披露後,易思特股價連續五個交易日漲停。可見,何思模蓄意拉高股價的意圖十分明顯。

劉先生點名的高送轉第一案落地,易事特實控人罰沒1.28億

隨後,何思模可謂“順手推舟”,賣出員工持股計劃中96.15%的股票,員工持股計劃獲利約6077萬元。此外,何思模還將利用另一人的證券賬戶,將該人買入的易事特股票全部賣出,獲利約323萬元。

最終,這位上市公司老總收穫了6400萬元。

高送轉本身是高成長型企業通過送轉股份加強股票流動性,或藉此擴張股本,但最終卻變成拉昇股價、掩護股東減持、掩蓋存在業績漏洞公司的“利器”,助長了上市公司操縱股價的市場風氣。

瘋狂背後:股價跌超30%

據瞭解,易事特的業務範圍主要從事UPS等功率電子裝置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在業界認可度方面,2006年,易事特與施耐德電氣成立合資公司生產UPS電源,2017年再次擴大合作。

劉先生點名的高送轉第一案落地,易事特實控人罰沒1.28億

2017年,易事特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73.18億元和7.14億,分別同比增長39.51%與51.4%。今年一季度,該公司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8.18%和42.94%。

富凱君發現,2017年11月13日之後,各大券商再也沒有推薦易事特的研報了。能夠查詢的信息是,2017年總計有三篇關於該公司的研報,都是中金公司撰寫。

該投行分析師指出易事特三大發展優勢,包括光伏裝機增長依舊強勁,助力業績增長超預期;數據中心拉動電源板塊業績高增長;充電設備板塊有望走出低谷。該機構分析師在去年10月底還預測,易事特股價對應2017年30xP/E,維持中性的評級和人民幣9.00元的目標價。

吊軌的是,去年12月中旬股價突破9元目標價後,一路下滑。截至今年6月29日收盤,易事特股價較今年3月份下跌超過30%。

可見,高增長的業績數據並未迎來投資者的看多。

業務模式背後的疑團

富凱君瞭解到,業界對易事特有多重詬病。

1.應收賬款不斷攀升。業績持續增長的易事特應收賬款不斷上漲,比如2015年末時應收賬款的數字是17.44億元,2016年末時上升到29.92元,2017年9月末時一度逼近40億元。易事特高層曾回應媒體說,由於光伏業務的客戶以大型互聯網集團公司、發電集團等為主,具有單個項目金額大、付款週期長的特點,因此導致應收賬款規模上升。

2.收購標的出現多項抵押:2017年11月易事特29億元收購寧波宜則,但寧波宜則有19項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處於抵押狀態,更出現該公司一名企業客戶同時擔任供應商的情況。

3.“眼睛大、肚子小”:上文中易事特收購寧波宜則的戰略佈局是加強光伏製造,但當時這宗收購需要29億現金,但賬面卻不足19億元,資金缺口高達10億元。為了這場大買賣,去年易事特通過出售電站收回資金。實際上,2016年易事特通過定增募集19.42億元,一口氣買下了10家電站資產,一年後為了寧波則宜收購案,轉手又賣掉了上述電站資產,動作之“決絕”讓人看不透。

4.股本瘋狂擴大,易事特創下不到四年擴容25倍的“神話”。截至2017年三季度,該公司股本擴容25倍,速度之迅猛令人驚訝。從擴充股本開始算起,該公司的營業收入增加還不到200%的情況下,便實現了25倍的“壯舉。”

富凱財經所發佈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投資造成的一切後果或損失,不承擔法律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