暘坑「水街」古村丨遺落深山裡的一顆明珠

旸坑“水街”古村丨遗落深山里的一颗明珠

旸坑“水街”古村丨遗落深山里的一颗明珠

暘坑,祁門南鄉一個古村,始建於南唐末年。公元965年,祁門謝氏始遷祖將軍公謝詮見南唐將亡,棄官攜家眷由浙江會稽來到祁門王公峰下,見此山高聳挺拔,氣勢不凡,遂定居山下。謝詮長子謝芳遷居王源,即暘坑,至今算起來也有千年歷史。

旸坑“水街”古村丨遗落深山里的一颗明珠

據古書記載,暘坑古名叫王源村。因為王公峰發源之泉水于山腳匯聚成河,自東向西,流經村子,把整個村莊分成南北兩部分,形成暘坑有名的水街。這條河也就叫做王源河,於是這個村子命名為王源村。不知何時,這條河更名為暘源河,村子也更名為暘源村,現為暘坑。

旸坑“水街”古村丨遗落深山里的一颗明珠

謝培軍/攝

暘坑最為深厚的是文化底蘊,“以才入仕、以文留人”是暘坑讀書人嚮往的道路和追求的境界。村子歷史上文風昌盛,名人輩出,共出舉人10個、武科舉人3個、進士7人,有七品以上官員20人。暘坑是祁門古代教育最為發達的地方之一,謝氏是新安公認的望族。

現在,暘坑唯有水街保持原貌,古色古香,它吸引著四方遊客和不遠千里來暘坑探親尋祖的謝氏後裔子孫。

旸坑“水街”古村丨遗落深山里的一颗明珠

謝培軍/攝

村子最具特色的是“水街”。暘坑河匯聚數股山溪由東向西從村中潺潺流過,河寬約3米,河水清澈,終年不枯。河中沒有砌壩、不設石碣,水深水淺、水盈水虧依四時變化。

村沿河而建,兩岸呈帶狀分佈,座北朝南,村形如一個漂泊的竹筏,永遠充滿活力。

河兩岸高砌著寬闊的青石板街,1裡有餘,車馬不顛,步武不曲。雖如此,為了安全起見,謝氏祖先還在很多地方修築了石欄杆,石欄杆雖遭毀,但石板街的石板邊仍留有許多石榫孔,它印記著謝氏曾經的殷實和豪華。街邊粉牆黛瓦,馬頭牆高仰,徽派民居一字排開,與青山綠水相映成畫。

河南、北岸不對稱,北岸稍寬闊,住戶集中,與河邊水街平行仍有一條縱街。這樣,全村三縱多橫,整齊如排。南北岸以橋相連,1裡多的河上,現有石橋、木橋13座,將整個村落緊緊地連結在一起。如同竹筏的栓,將數根竹子緊緊地連結成一個整體,以便在激流險灘中安全航行。

旸坑“水街”古村丨遗落深山里的一颗明珠

漫步暘坑村中,徜徉在青光發亮的石板水街上,仍能感受到這裡濃濃的古風古韻。村中只見到一些老人與小孩,年青人基本上都在外面工作,與古時遺風一樣,小孩大了就要離開家在外求生存。

暘坑水街的美麗故事猶如暘河溪水緩緩流淌,如怨如訴,永無止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