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百強出來了,華爲排名83,你覺得華爲和阿里、騰訊有多大差距?

宋家軍5

蟹妖!

首先,恭喜阿里巴巴和騰訊首次入圍、雙雙進入2017年度《財富》世界500強。而華為自2010年首次進入世界500強以來已連續多年進入該榜單,且排名不斷飆升,這一次已經是第83位的排名,成功晉級世界百強企業,確實是了不起的成就,一家偉大的中國公司。

一、阿里強於華為嗎?

說阿里強於華為的觀點,顯然是幼稚和無知的表現。要知道華為創造了多少商業上的傳奇、成功超越了多少國際大公司?曾經世界通信企業的跨國巨頭們:諾基亞西門子、

、阿爾卡特朗訊、思科、貝爾等公司在跟華為的過招中都紛紛敗下陣來。

1、華為是誰?

華為是全球最大的通訊設備供應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是全球領先的信息和通信解決方案供應商。

以下來自華為官網的詳細介紹: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致力於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我們在通信網絡、IT、智能終端和雲服務等領域為客戶提供有競爭力、安全可信賴的產品、解決方案與服務,與生態夥伴開放合作,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釋放個人潛能,豐富家庭生活,激發組織創新。華為堅持圍繞客戶需求持續創新,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厚積薄發,推動世界進步。華為成立於1987年,是一家由員工持有全部股份的民營企業,目前有18萬員工,業務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

2、阿里是誰?


二、華為和阿里、騰訊的差距

無論從營業規模、企業納稅、研發投入還是技術儲備、員工數量、專利數量等方面來講,目前仍舊是華為遙遙領先於阿里巴巴、騰訊。

1、營業收入(人民幣)

華為連續三年的營收分別為:2017年6036億元,2016年5200億元,2015年3950億元;

阿里巴巴近三年營收分別為:2018財年2503億,2017財年1582億元,2016財年1011億元;

騰訊連續三年的營收分別為:2017年2377億元,2016年1519億元,2015年1028億元;

從營業收入來看,華為比阿里和騰訊兩者總和還多近1200億元。

且華為的營收70%來自海外市場,而騰訊和阿里則剛好相反超過70%的收入來自國內消費者。

2、企業納稅

華為連續三年納稅:2017年1100億元,2016年接近900億元,2015年600億元。

阿里連續三年納稅:2017年366億元,2016年238億元,2015年178億元。

騰訊的納稅查不到,總之沒有阿里的多。

3、研發投入

華為:2017年研發投入900億元;2016年研發投入606億;2015年研發投入596億元。

阿里:2017年研發投入230億元;

騰訊:2017年研發投入100億元。

4、員工數量

華為:18萬+,36個聯合創新中心,14個研究所/院

阿里:7萬+,

騰訊:4萬+

5、專利數量

華為:74307件(截止2017年底)

阿里:9475件(含螞蟻金服)

騰訊:10084件

專利,這個才是最值錢最有競爭力的東西,在未來將會發揮相當大的用處,不光賺錢還能打垮競爭對手。

言語已經顯得蒼白,一切以數據說話。小夥伴們,這下你看到了華為與阿里和騰訊的距離了嗎?


蔣建華GL

在財富榜最新發布的世界500強排名中,三家企業的排名分別是:華為83名,阿里巴巴462名,騰訊478名,今年阿里和騰訊剛剛上榜。

當然,財富榜的排名準則對華為這類實體經濟企業有利,對阿里和騰訊這種互聯網公司不利,所以這個排名不能說明什麼。正如你不能拿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市值排名世界前十與華為做對比一樣,華為沒上市比較也沒有意義。

財富網世界500強的排名是按照企業的營業收入來排序的,華為這類的實體經濟,其銷售額就是其收入,但是阿里巴巴和騰訊則不是。財富網只把網上平臺入駐商戶交給阿里的服務費和會員費等當作阿里的收入,而入駐商戶的營業額不算在阿里的收入裡面。騰訊也是這樣,計算入公司的收入只有遊戲充值等可以明明白白看看錢的幾個業務。所以,財富網給出的阿里和騰訊的營業收入與兩家企業自己公佈的有很大出入,自然阿里和騰訊在500強裡面的排名就低了。

至於三家公司的差距,所屬行業不同,很難比較。可以從一些財務數據上入手,作比較。

資產:2017年一季度末阿里巴巴5068.12億元人民幣,騰訊4357.38億元,華為2016年末總資產是4436.34億元,從資產上看三者相差並不多,屬於同一量級。

從利潤方面來講,2017財年阿里巴巴432.24億元,2016年騰訊410.95億元,華為370.52億元,華為有些掉隊,但是還有追上的可能。

從誰能衝出國門來講,

華為,去年營收5215億元人民幣,海外市場佔比一半以上。

阿里2017財年營業收入1582.73億元,海外市場佔比近四分之一。

騰訊去年營業收入1523.44億元,而海外市場佔比5.23%。

這說明在海外市場的擴展中,華為海外市場擴展最深。

當然三者的比較,每個人關注的角度不同,自然也就得出不同的結論。


麵包財經

騰訊、阿里巴巴和華為都是我國民營企業的典範,在國內外都具有很強的影響力。三者代表三個領域,儘管騰訊和阿里巴巴被譽為我國互聯網企業雙雄,但騰訊的業務主要以社交平臺和遊戲為主,阿里巴巴的業務主要以電子商務平臺為主,而華為的業務主要是製造業為主。

《財富》世界500強的排名主要基於各公司上一年的營業收入,因此,只要營業收入足夠大,就能保證上榜,即使其盈利能力很弱。實際上,每年上榜企業中,都有大量虧損企業。這意味著,與其說上榜企業是500強,不如說是500大。

騰訊、阿里巴巴這類互聯網平臺上的交易量往往很大,在市場中有極強的影響力,但是其營業收入主要來自於服務費。例如,我們在淘寶的一個商家買一臺價值2000元錢的手機,但這2000元並不記做阿里巴巴的營業收入。如果一個商家未來在淘寶上推廣相關產品,支付一定宣傳費1000元,這才會計入阿里巴巴的營業收入。因此,平臺公司更多是為客戶提供服務,幫助客戶做大做強,扮演者為他人做嫁衣的角色。

只有當阿里巴巴自營銷售產品時,銷售額才會計入阿里巴巴的營業收入。實際上,這就是阿里巴巴和京東的區別。阿里巴巴主要是“他營”,京東則更多“自營”,所以在500強中,京東排名大幅高於阿里巴巴。

相對而言,華為公司銷售的產品都是自己的產品,銷售額都計入自己的營業收入,所以,排名相對靠前。


經濟好望角

2017年《財富》世界500強名單上,華為83名,阿里巴巴462名,騰訊478名。

營業收入是《財富》世界500強的排名唯一依據。在這個榜單上,互聯網公司雖然市值突出,但在收入,利潤,資產等傳統指標上,與傳統企業差距較大,排名多靠後。榜單前10名,除了蘋果公司,其餘都是零售,石油等傳統企業。



因此,《財富》世界500強排名有很大侷限性。華為是中國智造的先進代表。阿里巴巴和騰訊是互聯網科技巨頭。它們之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單純看這個榜單排名,很難反映華為,阿里,騰訊之間差距。阿里,騰訊雖然營業收入無法和華為相比,但在盈利能力,市值,增速方面遠超華為。



阿里,騰訊盈利能力遠超華為

華為“硬件”起家,從財務上看,營業收入高,但利潤率低。2017年,華為營收6036億元,營業利潤564億元,營業利潤率9.3%。



而阿里,騰訊都是輕資產互聯網公司,營收不高,但利潤和利潤率均超華為。阿里巴巴2017年,營收1582億元,淨盈利為579億元人民幣,營業利潤率37%。騰訊2017年,營收2378億元,營業利潤為903億元人民幣,營業利潤率38%。

阿里,騰訊發展速度遠超華為

華為2017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6%,經營利潤同比增長23%。騰訊2017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6%。經營盈利同比增長61%。阿里巴巴營收增長超過58%,利潤同比增速40%。

阿里,騰訊市值遠超華為

阿里巴巴和騰訊,是中國市值最高的兩家企業,市值在5000億美元左右。華為雖然未上市,可以將三星作為參照系。目前,三星的市值約在3000億美元左右。

…………………………………………………………………


史晨昱

根據《財富》2017年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華為集團以785.1億美元的營收排名全球第83位。

華為作為中國國際化最高的企業,其營收一半左右來自海外。廣闊的國際國內市場和本身先進的製造技術,讓華為從一家很小的電信設備,組裝企業發展成為全球的科技巨頭。

華為的業務分為三個板塊: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和消費者業務。我們消費者經常使用的華為手機、華為電腦和華為路由器等產品,就屬於消費者業務。2017年,消費者業務營收佔集團全部營收的比重為39%。

阿里巴巴和騰訊這兩家企業均是2017年才進入世界500強。前者排名第462位,後者排名第478位。

和華為作為製造業企業不同和騰訊,屬於互聯網科技企業,不生產產品,只提供服務(比如,購物、金融、遊戲、通訊)。

阿里巴巴和騰訊遠遠不是中國營收最高的企業。但由於近年來互聯網大潮的興起,這兩家企業,增長極為迅猛,每年的營收和淨利都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長。


根據最新的數據,2017年華為全年營收約6000億元,增長15.7%。阿里巴巴和騰訊均達到了2400億元左右,增速超過了40%。幾年的時間,阿里巴巴和騰訊的營收贊華為的比重就有,百分之20-30%,提高到2017年的60%。

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快速增長,以及全球互聯網科技創業方興未艾,使得其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兩家企業。這兩家企業的市值均達到了5000億美元左右,進入全球Top 10。

也有很多網友好奇,如果華為上市它的市值能達到多高。作為一家電子科技企業,可以參照三星的市值。目前,三星的市值約在3000億美元左右。但傷三星電子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淨利潤,均遠遠高於華為。華為的合理估值應該在2000-3000億美元之間。

華為身處製造業,是中國先進科技製造業的代表。阿里巴巴和騰訊是中國互聯網科技企業的佼佼者,代表中國互聯網科技的影響力。


只有製造業和服務業都發展起來了,中國的經濟才能發展得更好,在國際上有更強大的影響力。


紅谷新視界

名次的高低並不能完全證明實力的強弱。因為是按照年營業收入排序的。

單從公司來說,華為感覺像是物理層的公司;阿里和騰訊感覺像是應用層的公司。種小麥的和烤麵包的,其實都不好比較,所以只能從營收和淨利潤角度分析:

華為的營業收入很高,因為華為的收入不光是手機,而是通信設備,手中還握有大量專利權,估計在六千億元左右。

阿里相對出售商品而言,主要是做平臺的,所以儘管阿里平臺上形成幾萬億的交易,但這不屬於阿里的營業收入。阿里的營業收入就是1000億左右。

但是這並不是說排在後面的企業淨利潤就少於前面的企業。

因為這其中涉及到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的問題:

華為一個億的銷售額,需要生產設備成本2500萬,銷售交付運維費用500萬,掙7000萬,毛利70%;騰訊一個億的銷售額,需要美工組畫一個李白的皮膚,成本大概加班一個月,獎金20萬,毛利非常高;同理阿里巴巴是平臺,主要業務是給平臺賣家提供服務,不銷售商品,營業收入雖然小一些,但是利潤極高。

所以說五百強只是其中一個統計指標,五百強傾向於資產積累發展歷史較為悠久的行業和企業,所以並不是都可以代表未來,但是因為其統計方式簡單,所以相對客觀也可以作為對於全球經濟的一個風向標,但是排名的高低不意味著實力的強弱。


歐界科技

華為根本上 講,是製造業,服務業。是通過設備,信息服務賺錢,說白了是實體。

阿里是互聯網行業,或者說數據服務業。行業上阿里佔優,因為將來這個領域需求會更大,增長空間也更大。

但阿里強於華為,到不好說,阿里的模式被顛覆的可能性要比華為大的多。這就是一個一老子號飯店和一個連鎖企業一樣。老子號飯店就是餐飲服務賺錢,只要有人吃飯就可以賺錢。但連鎖餐飲卻是通過服務賺錢,有可以各家店都賺錢,但連鎖餐飲企業玩完了。


事了了

世界500強只是衡量公司實力的一個參考標準,用的是公司的營業收入排定名次,如果用500強的排名來評價華為和阿里的話顯然是不公平的。


500強排名雖然如雷貫耳,但是有它明顯的侷限性,它只看收入多少,而對利潤、社會影響力、行業競爭力這些指標並沒有進行統計。即使是對企業營收而言,許多非上市公司的收入可能也很高,但是因為沒有公佈財務報表所以沒有被納入500強的評選範圍。


以阿里為例,雖然只勉強排到400多名,但是阿里對於中國社會乃至於世界的影響力遠遠超過許多排名前100的企業。如果有一個“世界500強影響力”公司排名,那麼阿里毫無懸念地會名列前茅。華為也是一樣,在通訊行業的地位已經不輸給任何一家外國公司,而在手機行業是中國唯一一家不被高通控制的企業。如果說阿里的優勢在於它的格局和影響力,那麼華為的底氣就在於它的技術研發優勢。


其實500強也不過是一個只看收入的功利排名罷了,一家企業是否足夠偉大,最後還是要看它能解決的社會問題和對國家的貢獻。在這點上,華為和阿里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至於在500強名單上的排名根本就無足輕重。



高挺觀點

且聽我來評論(chedan)一番。

三家企業都是偉大的企業,這點無容置疑。

得出任何結論之前都會有方法論,同樣道理,這篇我也會有我的方法論。

半山君認為評價一家企業是否偉大,那麼從財務狀況(為國家納稅),社會影響,生產力改造三個方面能夠初見端倪。

1.營收水平

資產

阿里巴巴:5068億元

騰訊:4357億元

華為:4436.34億元

這個是硬指標,誰也說不出來啥,基本上各位老大們的資產都差不多。阿里多一些,不過阿里和騰訊作為互聯網企業,估值方面會有很大的優勢。這個不再贅述。

2.社會影響

華為:作為通訊設備的領頭羊,在各個領域為中國乃至世界的通訊行業的創新和基礎建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價廉物美的基礎建設費用讓思科愛立信等不得不低下頭,消除所謂發達國家的高科技高暴利,這點不得不佩服。而且任老大的狼性文化和不上市精神讓中國人看到了中國企業的錚錚鐵骨。

阿里:可謂是新經濟的領頭羊,馬雲爸爸幾乎是一己之力改變著中國經濟的模式和方向,互聯網模式的鼻祖,新零售,DT企業,BI企業等等,阿里的每個舉動都是符合並優化著中國經濟,可謂是中國經濟的開路先鋒,馬雲爸爸更是親自到美國開山劈石,並且讓外國人崇拜的五體投地,相信未來是引領中國乃至世界的民族產業,馬雲爸爸不是地球人。

騰訊:這個不說也知道,國內社交行業的老大,老百姓社交,遊戲都離不開他,QQ,騰訊,王者榮耀等等

3.生產力改造

華為:細節方面就不再贅述了,華為的成果就像華為的作風一樣,低調踏實而又堅決,4G,5G,以及在通訊的基礎設備方面提供著默默奉獻,基本上所有成果的出現都有華為的功勞。

阿里:這點上,相信阿里就比較高調,畢竟創造了一種新的模式(電商),並且在供需兩端的改造,讓傳統,低效的流通行業改造成快捷,高效的流通,這個意義就特別重大,物流,錢流的改造相信改變了國內很多地方的生產業態,對生產力的改造可以說一日千里都不為過。

騰訊:如果沒有騰訊,那麼移動,聯通,電信還得在欺壓我們20年,這點就夠了


程序猿換皮成碼農

實體是基礎,服務是輔助,華為執行力強,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阿里騰訊創新能力強,反應快,但這兩個公司對於國家的貢獻正向貢獻大小,還是有爭議的,具體華為戰略主要集中基礎硬件平臺建設,戰略上聚焦,主要運營商,企業級和消費端。但是軟件基礎平臺能力沒有足夠重視,另外對互聯網平臺的投機模式很反感,不願這麼幹,所以從長遠看,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對國家更多是正向的作用,國家力量也會重點加持。阿里有爭議,戰略對國家的意義有正有反,綜合起來正向作用70%,反向作用30%,現在是氣勢如虹,長遠看有些悲觀,後續不利制約因素逐漸會顯現,超過臨界點就會系統性的擠壓,這個時間不會很遠,2015年時健林是要上天的氣勢,現在卻忙著變賣資產。是非成敗轉頭空,如有魄力站在國家長遠考慮做深度調整或有可為。但人經常站在山頂,忘了爬山的過程。騰訊更復雜,正向作用只有60%,反向作用40%,這個不作具體分析,馬化騰賺錢的感覺很好,對前沿反應敏銳,善於學習,也是創新者的推土機。騰訊過處,寸草不生,現在是非常的好,國家支持,政府讚揚,長遠看,有些不妙,做的很多涉及要害,雖極配合,但等風向一變,冷暖自知。多數人看到的是虛像,因為有一點沒看明白,經濟的高級優化模式是什麼?早晚會進化過去,中國可能會來得更快,不能簡單用美國做參考系。三家都是偉大的公司,選擇決定未來。真的希望三家國家的支柱公司都越來越好,但希望不能代替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