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廣縉面略施計謀,讓《虎門協定》成爲一紙空文,道光高度評價!

在《南京條約》簽訂以後,英國人大喜過望,他們一位從此以後打開了清帝國這個古老而又神秘的大門,但是,讓他們灰心的是,在和約簽署後的7年之內,他們所面臨的首要的問題,就是如何進入廣州城。

既然《南京條約》裡,有一條規定,清政府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准許英國派駐領事,准許英商及家屬自由居住。那英國人為什麼卻遲遲不能進入呢?

徐廣縉面略施計謀,讓《虎門協定》成為一紙空文,道光高度評價!

在英國人眼裡,導致中英貿易不能如他們想得那樣大發橫財,其實清政府刻意將他們封閉在廣州城外。

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那只是英國人一廂情願自己的想法。在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多表現出的無能軟弱,讓當地的群眾無比的失望。

其中導致英國人不能如願進入廣州城的根源,是當地的民眾。

自從鴉片戰爭以後,廣州及其周邊的民眾排外的情緒極度高漲。他們自發的組織了"團練",維護地方的社會的安定團結。

徐廣縉面略施計謀,讓《虎門協定》成為一紙空文,道光高度評價!

主要表現在:

在1841年,曾經在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中,起到消極作用的廣州知府餘保純主持南海縣的科舉考試中,被憤怒的秀才們趕出了縣學,並最終辭職。

在欽差大臣耆英與英國公使德庇通過會談,決定宣佈外國人進入廣州城。

當得知此事的當地民眾,得知廣州知府劉潯(其實是耆英授意的)正在和英國人商談具體進入廣州城的日期的時候,當地的民眾憤怒了,他們衝進了知府的衙門,燒掉了劉潯的官服,劉潯落荒而逃。

在1847年12月,發生的著名的黃竹歧事件,當時6名英國人在黃竹歧遭到了村名的襲擊,全部被亂刀砍死。

由於,欽差大臣耆英辦事不力,被道光皇帝撤職。

接任耆英職務的是徐廣縉,而葉名琛接任了廣東的巡撫,改變了當時被動的局面。

徐廣縉面略施計謀,讓《虎門協定》成為一紙空文,道光高度評價!

由於徐廣縉站立在群情激奮的當地的百姓一方,所以,他對英國人的態度就更加的強硬。

徐廣縉上任後,首先公開了支持了團練的存在,在鴉片戰爭的時候,曾經有效的抵禦了英國人進攻,由於徐廣縉公開要求城鄉居民組織團練,團練迅速壯大起來,一度達到了10萬人。

英國公使文翰上任開始,就找徐廣縉討論英國人進入廣州城的可能性。並且拿出了當時耆英和德庇簽署的《虎門協定》為依據。

原來在1847年時,英軍曾經再次攻佔了虎門,於是雙方簽訂了《虎門協定》,而且雙方達成了共識:英國人於1849年進入廣州城,如今時間就要到了,要求徐光縉履行條約。

但是徐廣縉卻推說《虎門協定》,僅僅是耆英個人的外交政策,因此它應該隨著耆英的下臺而廢止。現在是我說了算。

無奈的文翰只好和徐光縉進行談判。

徐廣縉面略施計謀,讓《虎門協定》成為一紙空文,道光高度評價!

其實,遠在北京的道光皇帝擔心曾經一度擔心,如果英國人的要求一時得不到滿足,英國人會繞開廣州,把軍艦開到北部沿海,直接對北京造成威脅。

因此,道光皇帝下旨要求徐光縉允許英國人入城,讓他和文翰商定具體的日期。

就在這關鍵的時刻,徐廣縉頂住了皇帝對他的壓力,畢竟他有10萬團練做後盾,於是向道光皇帝申明瞭自己的意見。

如果現在允許英國人進入廣州城,廣州的人民正是群情激奮的時候,無疑會導致"內外交訌"的狀態。

徐廣縉面略施計謀,讓《虎門協定》成為一紙空文,道光高度評價!

在葉名琛的幫助下,道光皇帝竟然同意了徐廣縉的意見。讓徐廣縉自行處理。面對文翰的屢次催促,他告訴文翰說,皇帝已有聖旨,"絕不能拂百姓以順遠人",拒絕了英國人入城的請求。

面對清政府的態度和10餘萬嚴陣以待的民眾,文翰也是無計可施,窩火得很,但又無可奈何。最終只發了一個溫和的官方警告。

1849年4月6日,是《虎門協定》中英國人入城的日子。然而這一天,廣州城裡沒有出現一個外國人的身影。

道光皇帝對這次外交的勝利,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同時《虎門協定》也成了一紙空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