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如何做一次有效的地推从而实现真正的吸粉?实操手册!干货

新媒体如何做一次有效的地推从而实现真正的吸粉?实操手册!干货

作为一名新媒体工作者,每天能接触大量的同行,当然了大家都在干着同样辛苦的活,就是增粉,由于线上增粉的成本已经远远盖过线下了,这个观点从哪里来的呢?一个是实践中得知,另外一个是咖啡厅里聊天听别人讲的。

有杠精路过肯定要说了,找到用户的刚需和痛点,写出爆文或者制作出相关爆品视频那粉丝不是大把大把的吗?还有热门的网红也是能拉粉的!所以说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是大把存在的,爆款这么容易做出来中国2000万新媒体作者应该都发财了,人人都有2000万粉丝每天都趟家里数钱了吧?还网红?还爆文?这些不需要钱和推手来推吗?所谓的病毒软文爆款大部分都是歪打正着罢了,了解过“黑天鹅”事件的就自然懂我在说什么了,至于那些所谓的专家教授说爆文有科学方法,那我也没见什么专家天天发爆文每天上头条啊,所以说很现实的问题就是网推必然会拉到企业成本,我们必须要回归到线下,开发出新的解决方案。

先分析分析传统的线下地推方案有哪些。

新媒体如何做一次有效的地推从而实现真正的吸粉?实操手册!干货

第一类:最让人恶心的就是地铁上路上说自己创业恳求别人扫码支持的。

此类人群的方法是空手套白狼,当然了我能明显的感觉到北上广深的地铁里确实还有这样一群人,但是久居城市的工薪族都对地铁里这一套不感冒了,大部分是招手拒绝,那些热心的敢拿手机扫你码的多半都是刚刚进城不知道城市套路深的新入打工人员,虽然存在所谓的消费潜力,比如多年后他赚钱了工作稳定了有钱去你那里消费了,但是问题时他需要多久才能去你那里消费呢?再一个这类人取关你的速度会有多么快你知道吗?其实很关键的问题,如果第一批用户都用这种初入社会的人,你能考虑到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吗?他的关系网有多么弱你都想象不到,可能他在这个城市一个人都不认识再加上没钱没社会地位,扫了你的码会是你的垂直用户吗?

一个很深刻的问题,某乎里存在大量的知识分子,但是问题是知识分子的消费力却很弱,某乎里大量卖书的人简直过着白天夜里都在喝西北风的日子,印书的成本都回不来,多么可怕。当然这里不是抹黑知乎,某乎的公知力还是很强的,能看到很多故事和很多极客的研究报告,问知识可以但是消费力确实不敢恭维,这个是他们自身产品定位问题我们不做深入讨论。

所以地推一定要考虑到的问题就是你的社区是否具备强消费力,核心产品是否就是一个消费型产品,你要找的用户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具备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比如说你的用户都是爱抽烟的人,但是呢你是卖电子烟的,你觉得纯粹抽烟的老头或者中年人会买你单吗?中年人出门掏出电子烟抽周围的同龄人看待这个人的看法是什么?很简单同龄人肯定觉得这个人low爆了,好烟都抽不起了改抽电子烟了?他是打算戒烟吗?中年人抽电子烟很快就会和他的社交网络脱轨,因为周围人都抽豪烟交流,你递我一根我回敬你一根在这样的社交网络下生存着,如果说给中年人送电子烟,他尝个新鲜可以,但是不会作为他社交必备甚至他不会把他带出去给身边人,那么电子烟推送给中年人和老年人这种做法就是不可取的!

电子烟推送给年轻人则不错,年轻人一个喜好潮流时尚,一个喜好新鲜事物,而且他们的社交网络都是比较容易接纳新事物和新人的加入的,甚至于一个年轻人抽电子烟会感染周围一圈都抽,味道香香的而且酷炫。

新媒体如何做一次有效的地推从而实现真正的吸粉?实操手册!干货

新媒体如何做一次有效的地推从而实现真正的吸粉?实操手册!干货

第二类地推就是送礼物的了。

大家非常熟悉,扫码就可以拿走什么东西的,但是不论上类扫码还是这类扫码都是存在极大不信任的问题的,因为央视的315曝光过扫二维码会被获取各类信息比如银行码账号等等,一线城市的用户会考虑到这个危机问题,所以被拒绝的成分非常之大!

占便宜的人永远都是占便宜,而且占便宜的人一定是极度无知消费力弱世界观狭隘的人群,他们不看315晚会不知道危险或者知道危险还要铤而走险,这类用户收集过来到底有没有消费力,作为新媒体的创作者你们自己好好考究下,这样的成本下换来的用户有用吗?

新媒体如何做一次有效的地推从而实现真正的吸粉?实操手册!干货

这种做法适合巨无霸企业,不适合新媒体创作者!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巨无霸企业可以很快的调动起来这批用户的积极性,扫码占便宜的人最后也会被他们用其他的方法激活,比如外卖的app,比如打车软件,这类通过送礼物也好送优惠券也好,用户始终是要在他平台消费的,而且巨无霸企业不怕你不信他,他们不会搞走你那些所谓不安全的信息,你们都是主动递交上去的,而且你们之间是信任消费的,你知道一点出了事他跑不了,所以一线城市的地推理这么干,有这么干的理由的一定是巨无霸企业在干,中小型企业名声还不够响亮大家的信任不够,被弄走的小便宜你自己还弄不回来,所以挺不划算的,在本身地推人员产生时间人工成本上还增加了一个物料成本,而且地推人员一次性还带走不了太多的物料,因为物料多了就会产生空间和重量的问题。

第三类地推就是路边的一些机器。

新媒体如何做一次有效的地推从而实现真正的吸粉?实操手册!干货

第四类地推就是第二类地推的升级版,大把撒礼物!

新媒体如何做一次有效的地推从而实现真正的吸粉?实操手册!干货

第五类地推就是大家非常厌恶的牛皮癣类!有的虽然不是用贴纸的形式就是倭出来一个小纸筒放人家门口,但是确实产生了大量的垃圾,不过这类反而在人工成本上降低了,这种做法在过去叫做扫楼,成本相对前面这些除了第一类是最低的,也是广撒网类型的,但是相对来说区域比较固定,可以知道自己扫过哪些区域,但是这类扫楼的结果往往不容易被用户扫码很多是用户看都不看就扔进垃圾桶了,所以文案和设计方面一定要有考虑,否则很容易死掉。

这类扫楼我看过两个成功案例就是所有用户都会打开看的。

(2)挨家挨户的送扑克牌,一副牌的成本是1块钱,扑克牌上有二维码,很多人虽然平时不怎么玩牌但是扔垃圾桶确实觉得尴尬,所以很多人还是选择保留扑克牌作为玩具。

(3)印成美元的样子,反面是二维码。(不要印人民币,违法的!!)

这些都是打开度比较高的,大家可以做更多的想法,但是不要做违法的事噢!贴的广告一定要好撕掉,不好撕掉的污染社会的小心被居委会大妈抓住噢!

第六类地推有点类似展销或者说是会销了,路边支摊这种,这种成本就巨大无比了,支摊需要各种物料,再一个就是摊位费,人工成本也从1-2个变成好几个人,而且会销需要能说会到的主持人吸引人过来。

其实说来说去万变不离其宗,如果我再说第七种地推也说的出来比如电梯广告这种,但是我想了下品牌宣传效果有,但是实际转换让人扫码的那根本太微乎其微了!现在愿意拿着手机到处扫码的小白不多了,特别是一线城市!

所以做地推的第一原则!远离一线城市!一线城市你印10000个宣传册绝对百分之99.9的石沉大海,连最牛x的麦当劳肯德基的优惠劵都有可能被随手扔进垃圾桶何况普通打印的宣传纸了,很多时候做产品设计产品的时候你要思考,我是一个路人,我为毛要拿着你的宣传册在手里?你要知道有多么麻烦?我逛街好好的手里多张纸,搁谁不闹心啊?除非!你送我的是餐巾纸,我走一会吃饭要擦嘴用,这个我还真不舍得扔了,这个有实用价值,再一个你送我的是把扇子在夏天逛街的时候还真有点用,但是如果广告太大副让我觉得丢老脸了也会扔进垃圾桶!

那么下面说说核心的,实操了!

李喵喵受到一家母婴类新媒体的委托,要帮忙设计一个地推方案。

那么又要解决一个延伸问题了,带去的用户能干嘛?这个具体我下一期再给大家说,因为这一期说的话篇幅太长我怕大家受不了因为你有了用户一定要让用户有事干,这家新媒体公司资讯类信息很多,但是咨询无法让用户活跃和存活这个是很致命的问题,咨询是一个辅助工具,主要的一定是要让用户消费起来,动起来,能和你的新媒体号互动起来。

于是乎我想到了……(下一期揭秘)

那么先解决本篇内容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地推。

那么我把计划列出来:

计划越简单越高级,不能搞复杂了!因为委托人已经给出了物料,所以我也没想其他方案出来给他们。

地推城市:襄阳(试水这里往往是最好推广的地方,如果在湖北选择武汉反而效果没这个好)

消耗物料:环保袋2000个(其实这个环保袋成本还挺高的,要15块钱一个)

地推人员:女大学生4名(外表干净可爱容易被接近)地推这种活女的比男的适合,男的容易被拒绝。拒绝1次的成本就会堆积给第二个人,而第二个人拒绝成本就会增加给第三个人,减少被拒绝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女大学生长相好看的绝对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方法。

话术:线下地推人员自我总结,拿一套最有效就会作为范本被公示出来,为什么我这里不设计话术,因为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不同再加上很多地方有入乡随俗的风气,台词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地域问题,所以还不如当地的女大学生自己设计,这个话术从这4个女大学生里解决就行。

时间/指标:周六周天,每个人消化500个环保袋就行了。

女大学生工资:150~200/天根据长相来加,长相越好的钱给的越高?为什么?心理学有个叫“光晕效应”这个可以解释为什么长相决定待遇!

她们主要推广人员:推着车、怀孕挺着肚子的妈妈。孩子他爸,爷爷奶奶这种都不要推,这种推了就是石沉大海浪费成本,为什么呢?因为爸爸一般只关心工作或者金融赚钱和其他爱好,爷爷奶奶这种年纪大了已经对新媒体这种新生事物很陌生了,完全不会产生后续的消费,反而是纯粹的妈妈群体会产生无穷尽的消费和用户价值,再加上已经怀孕和已经生产的妈妈们在当地的社交网络社会关系都是差不多大,怀孕生孩子的,一旦关系网恰接的比较合适,一个襄阳市所有的妈妈全部被网络到新媒体社群里大概值需要一个月就能收工,至于地推人员的“漏网之鱼”,这些会最终被新媒体内部的活动通过已经关注的妈妈群体的关系网络给带入进来的,所以不必担心。

算算实际成本。

2000个环保袋x15=3万

200x4个女大学生x8(一个月的双休)=6400元

物料车据说老板自己有车算油费来回500足矣毕竟这个城市不大,商场固定。

其他吃饭喝水坐车什么的地推人员自己解决,三线城市的孩子们非常勤劳实干的!

3万+6400+500+80=36980元

有个很现实的问题,环保袋发完了怎么办?一共才2000个环保袋,但是任务的KPI是2万个妈妈?

120块钱解决!

36980元+120元=37100元 =2万粉丝

大概一个粉丝是:1.855元

其实这样做地推就比较划算了!

但是理论很美好现实很残酷,2000个环保袋用完了到底编故事吸粉靠谱否呢?

如果这样不靠谱的话,觉得很危险可以靠提成法来激励员工的工作。

一个人500个环保袋送完了,这些女大学生已经很有经验了,他们需要激励措施来推广了!

每完成1000个人的加粉奖励人民币100元!

18000人大概要再支出1800元!组织者光给钱不行还得开会给她们鼓励团建吃饭喝水,这个只给晚饭团建就好,三顿成本太高,8个工作日来算,一晚上晚饭的成本大概在400-500区间,我们按500算

500晚饭x8天=4000元

4000元+1800元鼓励费=5800元

37100+5800元=2万粉丝

2块1毛4厘5一个活粉!

一个真真正正的妈妈活粉!

别看成本都4万2900了,其实实际活粉转换至花了2块1毛多!相比网上推广动不动50-150一个粉丝这个要划算的多,关键的关键这些都是真正的垂直用户,活粉,真粉,网上很多投放来的都是假粉僵尸粉,所以地推还是比网上的靠谱的多的多。

其实这次推广的大头是环保袋。一个环保袋成本15元太高了,2000个环保袋就是3万没了。尴尬的一b!

如果这3万我们换成其他的会怎么样?当然了最好是重复使用的产品,我的观众们欢迎你们留言下方,大家一起开动脑筋想想花3万买什么样的物料能重复宣传反复使用使用场景高又多又能和母婴用户垂直成本又能低还能解决2万个真妈妈用户的?留言有奖励啦!只要我采纳了,我就私信送你一个Iphone X反正是新媒体提供的奖品,我不心疼啦!哈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