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教師會成爲高收入人羣嗎?

三優優學教育

題主為什麼在提問中給出“未來5年”這個確定的時間節點?其實隱含了幾個背景:

一是未來5年,是我國決勝全面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

二是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佈了《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要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三是教育部長陳寶生在兩會“部長通道”表示,要給教師隊伍壓擔子、指路子、出點子、給位子、發票子,讓他們能有實現自身價值的機會。

因此社會普遍認為,未來5年,教師待遇會迎來較大幅度上升,教師有可能會成為高收入人群。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高收入人群如何定義:

這張表格,網傳為社科院研究員鄭秉文發佈,存疑。但表格中所列數據,對各層次收入人群的劃分是比較符合實際的。

如果未來5年,我國已全面進入小康社會,而教師也成了高收入人群。那麼,教師年收入應該對應表格中的“高級小康”標準,達到20-30萬人民幣,取中位數25萬。假設每年通貨膨脹率為7%,計算可知,5年後,年收入需35萬才符合“高級小康”的標準。

2017年底,教育部發文稱,教育行業國有單位在崗職工的年平均工資水平,已由2010年的3.98萬元提高到7.75萬元。

未來5年,教師要成為高收入人群,年平均工資必須在現在的基礎上,每年翻一倍,由7.75萬元上漲到35萬元。對此,你有沒有信心?

我認為,未來5年,一線城市、沿海發達地區教師及高校教師有可能成為高收入人群,但絕大部分中小學教師最多能進入“初級小康”層次。

事實上,以教師群體數量之龐大,全部成為高收入人群是不可想象、也是不合邏輯的。收入的高低,是相對的。如果5年後,數以千萬計的教師年平均收入都達到了35萬,則高收入人群的衡量標準也會水漲船高,教師仍然不能算高收入人群。

當然,上面的推演是以那張網傳表格為依據展開的,如果表格數據失真,則推演無效,大家亦不可因此太過沮喪。

自古至今,教師從來都不是高收入人群。

西周以前,“學在官府”,教師由官員擔任;歷代官學(中央為太學及國子監),教師身份也是公務員。嚴格來說,他們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師。真正的教師,是那些開館授徒的落魄文人。這些人,窮困潦倒,掙扎於社會底層,屬於低收入人群。

民國時期其實可算教師職業的“黃金時代”,小學教員的工資,是警察工資的三四倍。但真正收入高的,主要是大學教授,其他中小學教師工資並沒有高到令人羨慕的地步。究其原因,除了國運崩敗之際,認識到只有教育才能拯救民族未來之外,當時學校少、學生少,教師也少,給老師發高工資,財政壓力不太大,是重要原因。

不過,未來5年,我國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後,人民的生活水平已普遍提高,人人安居樂業,都能過上滿意的生活。教師作為社會的一員,自然也能享受發展的紅利。至於是不是高收入人群,只有比較上的意義。不與他人比較,便能知足常樂。何必自尋煩惱?


毫米

未來五年,教師不會成為高收入人群,未來十年二十年,都不會!

這是由教育的行業特點決定的,教師是吃財政飯的,教育本身不創造財富價值,是通過人的培養,提高人的素質,從而推動科技進步,促進社會發展的,對社會的貢獻是提供智力支持。這些特點,決定了教師的收入,只能來自社會財富的再分配,無法參與初次分配。

不僅是教師,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以及公務員,都不會成為高收入人群,因為這些職業參與社會財富的分配方式是相同的。

現在我國教師的收入水平,處於行業下游,中央提出的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不是讓教師成為高收入人群,也不可能成為高收入人群。教師的收入水平,達到行業中游偏上的水準時,就是令人羨慕的職業了。

這在國際上大體也差不多,一個國家,教師的收入水平達到中游偏上時,就已經不錯了。因為教師的職業相對穩定,基本上沒有後顧之憂,這一點,本身就是令人羨慕的。如果,收入水平達到中游偏上,優勢就大大顯現出來了,不是高收入人群,同樣令人羨慕。


教師妹子一枝花

教師由於職業的特殊性,一直倍受社會關注。近年來教師工資待遇問題一直是社會熱議的話題,筆者認為對於教師五年以後是否會成為高收入人群,取決與教師素質的整體提高。

現如今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由於教師行業收入相對穩定,環境相對單純,很多畢業生選擇從事教育行業,教師行業不再是以前的高文化職業。教育行業的興旺,決定著國家的未來發展速度。國家只有提高教師整體素質,讓師範專業真正成為熱門學科,讓優秀的人才選擇去教書,社會人才才會源源不斷。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教師薪資待遇得提高。

近幾年由於虐童事件的頻頻發生,教師的工資待遇也是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學校作為事業單位,我們無法決定政策的走向。我們也能看到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在這條路上付出了很多艱辛,維護教師的地位不僅是教師自身的任務,更是整個社會的責任。

當然,一旦教師工資收入提高,必定就需要提高招聘的門檻。篩選優秀的教師,剔除不合格的教師。那麼慢慢成為高收入人群也不是沒有可能。


決勝網

不請自來,我非常願意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打消你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不僅是未來五年未來十年二十年,教師行業整體都不可能成為高收入人群。原因有三:

一、體量大

高收入人群註定不是屬於一個人口數量龐大的群體。在中國,除了農民和工人之外,就屬教師的人口數量基數最大。全國數千萬教師怎可能靠國家財政整體大面積大幅度提升待遇?假如你是國民財富分配者,你會這樣分配財富嗎?


二、風險小

高收入是必帶來高風險,比如風險投資,比如商業行為。多少人財富縮水,投資打水漂。那麼多做生意的商界人士,成功者寥寥無幾,大多數都會經歷折本失敗的體驗。教師雖然工資收入低,但幾乎不可能虧損。對於不承擔高風險的教育人來說,穩定已經成為其工作配套的一大優點。至於被殺被罵被投訴雖常有發生,卻無經濟損失,故教師普遍高收入近乎奢望!

三、創新弱

高收入者一般都有源源不竭的創造動力,能夠想出新點子,發明新產品,創造新模式。很多創造出來的事物能夠引領潮流,滿足市場需求,帶來經濟效益。大多數教師不具備這種能力,所以只能單靠薪水度日,如何能實現高收入?

那教師是不是永遠不可能發財了?對,絕大多數教師若無非常規路徑幾乎都不具備可能性!


明白說教育

中國教師的收入永遠是高不了的。一,中國教師是吃財政飯的,不能自己創造財富(私立學校除外),要他人賺的錢再分配給你,可想而知能多分嗎。

二,中國教師人數眾多,每個個體收入增加一點,對國家及地方財政都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反之只要教師待遇稍打一點折扣,財政都能省出一筆很大支出。所以各級財政都會在教師的財富分配上做文章。

三,中國教師的地位尷尬,沒有參政議政權力,分配財富的勺子掌握在他人手中,只能是看著他人吃肉你喝湯。這就是教師法,義務教育法執行多年而教師待遇一直處於相對較低的根本原因。


唐徵宇78863144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局專家上世紀末的調查報告,全世界教育資源分佈很不平衡,80%的資源分佈在占人口20%的發達國家,20%的教育資源分佈在占人口80%的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但中國經過1990年代教育調整改革以來,政府財政對教育加大資金投入。經過30來年的運作,如今的中國,已經不缺教育資源了。但優質教育資源依然稀缺。也就是說,國內優質教育資源的配置是不平衡的。一、二線大城市較多,中小城市較少

以武漢為例,共有大學82所,居全國第二,僅次於北京。有10所一本大學,其中211大學7所。二本大學12所。三本23所,高職高專30所。軍事院校7所。大學在校學生約57萬多人,包括碩士、博士、博士後及外國留學生。武漢有省級重點高中50所,以每所高中2千多學生估算,可容納10多萬人。這種強大的資源配置,任何三、四線城市根本不可比擬。

優質教育是什麼概念呢?首先是有優秀的教師和學生。然後是有優良的校舍及教育教學物質條件。還有科學嚴謹的管理及其制度、方法、措施等等。用瞬時判斷法,就可以判斷一個學校的優劣。當你走進一所學校,一切都井井有條,課堂安靜而專注。這是一所優質學校。與此不同的學校也有,校園嘈雜紛亂,上課時間還有學生竄出竄進。這是一所糟糕的學校。坎曼爾詩箋雲:名門出傑子,好木出良材。

談到教師的工資待遇問題,這雖然是個庸俗的話題,但也是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問題。人是英雄錢是膽,文錢難死英雄漢。在改革開放之初,出現了萬元戶,當時教師的月收入在36.5元到76元之間,年收入遠低1千元,大約有5%左右的教師棄教從商,下海做生意。隨後,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工資逐漸加起來。最初是一刀切,大家都差不多。齊步走,三年加級加薪,人人有份,教齡越長的工資越高。並不太重視教學效果和成績。之後推行教師職稱制和全員合同聘用制,強調教育教學效果和業績。獎優罰劣,獎勤罰懶。於是教師的工資就有了檔次區別,同時,又有了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優秀教師可以向優秀學校流動。不太優秀的可在教育局系統內調整,去二類學校。但總體上保持穩定,不傷筋動骨。教師的工資,分檔案工資和“活面”工資兩部分,檔案工資由政府財財撥款,按時按額髮放。活面工資政府財政不管,由學校自籌,政策規定可以發,發了不違紀違規。學校沒錢也可以不發或少發。本科大學和重點高中一般不差錢,可以足額髮放。體現了優質優價的經濟學規律。

中國地方廣大,各地經濟發展也不平衡。深圳市的教師工資比較高,目前年收入大約在20萬上下。武漢就低了一半,大約在10萬上下。武漢初入職的教師月收入在5千元左右,高級教師在7千元左右。每年有14個月的工資,再加上全勤獎、勞動保護、年終獎、高考初考獎、假期旅遊經費等項,再加住房公積金按1比1補貼。總體平均工資略高於武漢市目前7100元/月。隨著地區經濟的發展,教師工資會逐年提升。據我的瞭解,武漢市重點高中和優質初中的教師,除少數初入職的青年教師外,大約80%的教師都有房有車。學校裡的非教育教學無技術職稱的職員和工人,工資收入要低二到三成。

教師是一個穩定的職業,英國有諺語說:流動的職業不聚財,滾動的石頭不生苔。中國現在不缺教師,但優秀的教師不足。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儘管網絡上有各種謗言和歪理邪說,皆不足取信。相信會有更多的優秀青年加入到教師的行列中來。


華中小隱

本人就是教師,關於教師的收入,我有深刻的體會。

現在的教師也分為很多種。有公辦在編教師、民辦教師還有培訓學校的教師等。

先說第一類,在編教師,這一類教師人數最多,近年來國家一直在說提高教師待遇,為什麼提高?因為工資低啊,喊的口號是要和公務員工資標準持平,但具體來看還是有差距,不過現在每年在漲了,5年達到高收入,我覺得還是不可能,最多達到小康。高收入的話,在我們這個小地方,我認為最少得10000左右吧。

第二類,民辦教師,也就是現在興起的很多私立學校的教師,這些教師的收入其實已經達到高收入的標準了,但是他們付出的也多,工作量也大,很多事情都是公立學校教師不用做的,比如說,要招生,叫定期和家長溝通。民辦學校的管理,就類似於公司的性質了,多勞多得,要想獲得高收入,就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

第三類,培訓學校的教師,他和第二類民辦學校的有點類似,不過還是有區別的,因為屬於課外輔導機構,門檻比較低。生源和品牌是最重要的,工資水平要略低於私立學校,個別突出的也是高收入群體。


愛讀史的馬小鋒

有人說老師補課現象比較嚴重,咱們拋開這個問題不說,據我所知,一個縣城的公辦小學初中一個班學生人數已經達到一百多個左右,一個任課老師你認為能照顧的過來?問題二:數學語文等主課一星期大約有十節,甚至更少,教過學生的都知道有的學生講一遍兩遍設置五遍根本掌握不了知識,有些人問了一天那麼多課幹什麼了,因為素質教育啊,音樂美術等等,那麼學生掌握不了知識怎麼辦?那就有了很多教育機構,你說你上還是不是?不上那學習成績趕不上,所以說就算是老師不辦班也有許多人去辦補課的,話說回來了你認為跟著自己老師補課,還是跟著其他人補課?我認為還是跟著自己老師補課比較好,在當今社會教育成本本來就很重,誰也不想輸在起跑線上呀!

不要說老師補課收入高,補課的只是少數!鄉鎮下面還有很多學生,他們是沒辦法補課的!不要看到不好的就認為都是壞的,再說了有些老師補課人家是犧牲了課下的休息時間,付出了大量的勞動,談不上灰色收入!還有人說不去補課老師會給你穿小鞋!你想的也太多了,老師沒那麼大精力給你穿小鞋!

不要去摸黑老師,給孩子一個好榜樣!

也不要用道德去綁架老師,不值得!


用Smile無視一切29017922

中小學教師現在就是高收入人群了。一位重點高中的數學老師,補課一年就掙70萬元,還有位小學老師,一年辦班補課就掙了100多萬元,現在查不讓在職教師辦班補課她辭職辦班了。該給大學教師多漲些工資,他們無補課班可辦,僅靠那點工資,少數搞科研項目的有科研費,多數教師沒有。


58804217918

未來5年有教師可能會成為高收入人群,但更多的教師只能是達到社會平均收入水平

你們認為呢?歡迎留言評論、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