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原生家庭”魔咒:孩子15歲前,父母必須要懂的3個道理

洋蔥數學,育兒路上好幫手

打破“原生家庭”魔咒:孩子15歲前,父母必須要懂的3個道理

這幾年,“原生家庭”這個詞被越來越多的提起,引起了大眾的關注,這是件好事。什麼是原生家庭?簡單的說,就是我們的第一個家,這個家裡有父母親,也許還有兄弟姐妹。當我們成年獨立後,我們就會離開這個原生家庭,大多數人會建立自己的新家庭。

有研究顯示,一個人在15歲之前從原生家庭中獲得的陪伴、關愛、教養將持久的給他帶來有益影響,甚至延續到他成年另外建立的家庭中。

打破“原生家庭”魔咒:孩子15歲前,父母必須要懂的3個道理

15歲之前,這囊括了從孩子出生到初中畢業這樣的一個時間段,看似漫長,但很多父母都會用“轉眼間孩子就這麼大了”來描述孩子的成長。

作為父母,我們要做好哪些心理準備呢?

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先成為那樣的人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很多行為方式和習慣都是對我們原生家庭的仿照,這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以至於我們自己都沒有察覺到。

其中有被我們稱為“優秀家庭傳統”或者“優秀家庭品質”的內容,比如做事堅毅、學習效率高、保持物品整潔……

但是,有些甚至是我們不喜歡的行為方式和習慣,居然也被“複製”下來。比如,我們曾經遇到家長說自己小時候特別不滿意自己的父親專制的作風,她發誓自己以後為人母后一定不能成為她父親那樣的家長,但忽然有一天,她驚訝的察覺:“剛才我對我兒子說話的口氣簡直就是我爸說我的口氣!!”

打破“原生家庭”魔咒:孩子15歲前,父母必須要懂的3個道理

這些,都是我們從原生家庭中“繼承”下來的。

所以,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先成為那樣的人,孩子受到的相關的影響會更大,尤其,在孩子15歲之前。

父母親自養育孩子,親子雙方獲益更多

對於很多家庭來說,由於父母工作忙碌,替代原生家庭的,多是祖父母、外祖父母,也許還有其他親戚,也許還有建立在某種經濟關係上的託養。

比如,我們曾經聽說過有的家庭因為一些特殊原因把正值青春期的女兒託養在班主任家,這個小姑娘鬱悶壞了:因為見不到父母,因為學習和生活都和班主任在一起且不分晝夜,因為小夥伴們總覺得她會是告密者而疏遠她,擱在誰誰都會鬱悶。這些孩子在成長時期的生存狀態是“寄人籬下”,所以,很多孩子從小就萌生一個願望:我想有個家,我想有個自己的家!

打破“原生家庭”魔咒:孩子15歲前,父母必須要懂的3個道理

這個願望會隨著他們生活中經歷的事件而逐漸被強化,很多都會延續到成年。

他們其中的一些人會按照自己的想象刻畫出符合自己內心需求的家的模樣,這個模樣也會逐漸被豐富,逐漸被強化。有的甚至極端的成為一個刻板的“模子”——只有那樣的家,才符合我心目中自己的家。這就會成為心理不健康甚至心理異常的淵源。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讓交流成為家庭傳統

如果你是父親或母親,或即將成為父親或母親,你就是,或者即將成為孩子的原生家庭!這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關乎他現在及未來的幸福,請你成為更好的自己,建立家庭文化,不管多麼困苦,選擇愛和相信。

打破“原生家庭”魔咒:孩子15歲前,父母必須要懂的3個道理

如果你是單親父親或母親,理解你的艱難,但是請儘量多和孩子在一起,也對曾經的愛人抱有善意,允許並支持Ta與孩子多相處,只要有可能,就不要託養。

如果你不得不遠離孩子很長時間,理解你的“不得不”,請儘可能與孩子保持密切聯繫,定期交流,相見時多給孩子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

洋蔥數學陪你一起,在家庭教育的路上砥礪前行,成為新時代最受孩子喜愛的酷爸酷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