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用“支那”侮辱中國40年,抗美援朝戰爭後再也不敢亂叫

​​​​在風雨飄搖的晚清王朝,黎民百姓過著衣不蔽體的生活,儘管當時中國已經開展了洋務運動,向西方購買了許多新式武器,還組建了一支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但是再強大的軍事實力也掩蓋不了國力的孱弱,“國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國”是當時中國社會的真實寫照,偌大的中國儼如一盤散沙。

與中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直被瞧不起的彈丸小國日本卻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維新運動,這是一場自上而下的革命,日本的社會面貌煥然一新,迅速躋身工業強國行業。

日本用“支那”侮辱中國40年,抗美援朝戰爭後再也不敢亂叫

清朝看似強大,其實根基早已腐爛,不堪一擊。1894年日本瞅準時機,一舉擊敗了清王朝,獲得了大量賠款和土地。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日本派出了20000多人參戰,這一仗再次把清朝打的沒有脾氣,清朝再次割地求和,委曲求全。

自此,日本一直以勝利者的姿態看待中國,他們認為中國——“中央之國”的稱呼是對日本的蔑視,於是他們絞盡腦汁從國名上貶低中國,終於他們想出了“支那”這個詞,並在外交文書上公然使用,這明顯是對中國赤裸裸的羞辱。因為古代日本一直視中國為天朝上國,連“中國”這個詞都是用的小心謹慎,現在卻給中國取起了個這麼外號,這不是羞辱是什麼!

後來,北洋政府再也無法忍受這番羞辱,於是對日本進行了嚴重的警告:

倘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之類的文字,中國外交部可斷然拒絕接受

日本用“支那”侮辱中國40年,抗美援朝戰爭後再也不敢亂叫

但無奈當時中國國力弱小,在國際上的地位很低。面對中國的抗議日本根本不做理會,甚至在日本國內,上至政府,下到普通百姓,都以“支那”來稱呼中國。可見,對中國的蔑視,在日本已經深入人心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日本的戰敗告終,中國的艱苦抗戰終於迎來了勝利,聯合國責另日本不許再用支那來侮辱中國,因此日本才不得不修改了外交文書,恢復了以往對中國的稱呼。但是日本失敗的很不心甘,民間仍視中國人為“支那人”。

日本用“支那”侮辱中國40年,抗美援朝戰爭後再也不敢亂叫

這外號一叫就是40年,中國徹底結束“支那”的歷史是在抗美援朝戰爭後。中國憑藉一己之力,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16國聯合軍,此戰震驚世界,包括日本。他們不敢相信當初面對八國聯軍一敗再敗的中國怎麼變得這麼強大了,日本朝野驚呼“中國已不再是當初的中國!”。此後日本對中國一直不敢掉以輕心,再也不敢用“支那”亂叫了。這也正式宣告了中國的這段屈辱歷史徹底終結,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