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炒股的人沒有朋友?看看這篇文章就知道了!

世事洞悉之後,早不再象十八、九歲那般渴望友誼,青少年階段,鮮衣怒馬,與三、五好友同行,或載舟湖上,覺得人生如此無憾。然而,逐漸發現,越長大越孤獨,不僅僅是我自己,看看身邊的旁人,一旦到了三十多歲,無論男女,朋友都少一大截;再看看那些年過四十的中年人,朋友更少;至於五、六十歲的人,朋友又會少一些……

究其原因,朋友大多因為兩個基礎而成為朋友,第一是相似的想法,第二是共同的利益。

年輕人,相似的想法多,並且都憧憬未來,假想著多認識幾個朋友能在未來幫助到自己實現利益,因此樂於廣交朋友,朋友自然多;而到了三十多歲、四五十歲後,發現曾以為相似的想法,其實存在著巨大分野,人與人之間真正有相似想法的,是不多的,至於共同利益,其實真能幫到的也並非很多,於是朋友自然就少了。

但儘管如此,在社會上打拼,多數的行業裡,都必然需要團隊合作,原因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要完成一件事情,是你一個人做不完所有環節,“一個籬笆三個梆”,因為利益的捆綁,社會上多數人不得不投身於一個又一個“關係網”,使自己成為“關係網”裡的一個節點,說穿了就是使自己能被別人用得上,同時也使別人能被自己用得上,因此,在社會多數行業裡,都是需要朋友幫扶的。

為什麼炒股的人沒有朋友?看看這篇文章就知道了!


而炒股的人則不同,其朋友往往遠少於其他行業的人。而這,本質上緣於炒股這個行業的特殊。

先來談談炒股是什麼!

一、炒股縱容人們滋長一夜暴富的心理

富人炒股是為了賺更多的錢,對於他們來說,錢的數量無多大意義,賺錢的過程才是一種快感。但很多普通人則幻想一夜暴富從而改變命運,拖板車的幻想明天就駕駛一輛寶馬,住棚戶區的幻想明天就住進海景房。

善良天真的人們,你可知道你那點錢在股市裡與富翁們搏弈,豈不是用雞蛋碰石頭麼?無數的小魚被大鯊魚吞噬之後,你僥倖成為少數的漏網之魚,漏網之魚互相搏殺,又還有多少贏的概率?

幾乎所有入市的人都是抱著要贏的心態入市的,誰都想贏,那誰來輸呢?田裡的稻子要一點一點地收,並不因為股市飄紅它們就飛到每個人的碗裡來;高速公路要一寸一寸地鋪,並不因為股市飄紅它就一夜間到了每個人家門口。社會的發展,要依賴每個人腳踏實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如果人人都想一夜暴富,則實業難興,國家難以形成實幹興邦的氛圍。

二、炒股摧毀人們的健康

炒股就是健康的隱性殺手,首先炒股讓人的心理情緒波動起伏不定,精神若長期處於興奮或緊張狀態,便會損害心臟和腦神經。特別是一些退休老人,不好好修身養性,也在股市裡拼,老人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本來就相對差些,還要自尋壓力,坐在電腦前或證券公司大屏幕前,缺少活動,積〝勞〞成疾,先不說不容易賺到錢,就是賺到錢了,能買到健康麼?那賺錢的目的是什麼呢?是想提高幸福指數,健康沒有了,只剩下一個股民證,又有何用?

上班族就更不用說了,一個上午的工作忙完後,午間應該好好地休息一下,以利下午工作,但偏偏午間要關注股市動態,下午上班自然是精力不濟的,若是重要崗位的人,對工作的影響還更大。在炒股的人看來,有了大把的錢,幸福指數就提高了,其實不一定,一個人活得越簡單,幸福指數越高,將一把枷鎖戴在自己身上,你還會有多少快樂?

股市下挫,許多股民的臉便綠了;上漲了,又渴望賺得更多,不提現,結果又遇大跌,於是又等待……有的股民在股市裡耗了十年,人生有幾個十年呢?在被股市牽著走的歲月裡,該失去人生多少樂趣!

為什麼炒股的人沒有朋友?看看這篇文章就知道了!


再來談談為什炒股人沒有朋友!

一、很難有相似想法

炒股者之間,是很難有相似想法的。甚至就算買了同一只股票,買的動作一致,思想認識卻往往不一致,有的是技術派,看圖形買;有的是看基本面;有的做短線,有的做中線,還有的做長線……因此,哪怕買了同一只票,內心的想法也全然不同。遇到該股票走勢變動時,會做出的反應也截然不同……更何況,股民之間通常各自追逐著不同的股票……

這麼多年來,我發覺,股民與股民,是最沒必要交流思想的。也是最無法交流思想的,原因在於,炒股如同修道者走在一條沒有盡頭的小路上,身邊只是曠野,你只能非常孤獨地行走,許多經驗都不是語言可以傳遞,必須自己慢慢在實踐中才能逐漸悟道。

財不入急門,有時候,我們會看到某些高手,在某一兩年突然從幾十萬變成幾百萬,或從幾百萬突然成長為幾千萬,這就是所謂的爆發,但大多數爆發者,都是經歷了漫長時間積累之後,因此,看著他似乎突然發了急財,其實,那是他用漫長時間作為成本的,依然並非“急門”。

世人只注意到其進入爆發期之後賺錢的速度快,卻沒注意他在進入爆發期之前漫長的忍耐時期,有的可能長達十多年。這種時間的累積,不是旁人的思想溝通所能省略的。

所以,炒股的人,在思想的交流上,分三種情況:

1,要麼就都還沒“悟道”,彼此都有許多似是而非的觀點,這些似是而非的觀點彼此交流來交流去,往往互相助長對錯誤認識的固執,往往使錯誤的思想延續,交流毫無意義。

2,要麼彼此都悟道了,那麼,大道至簡,其實也就不需要交流了。兩個或幾個都已經悟道的炒股者,在一起其實是無法交流的,因為沒什麼可交流。

3,悟道了的和沒悟道的在一起,即使悟道者有心,他也無法把經驗傳遞給沒悟道的人,不是他小氣,其實有些高手已經把最精髓的思想在論壇公開地毫無隱藏地說了,但你如果自己未付出長期努力和實踐,你看到的就只是那文字的字面涵義,必須你親身經歷多次破產,親身長夜痛哭,你才驀然能看到那些文字背後的內涵。這是實在用語言所無法傳遞的。

關於這第3點,我想多講講一些感悟,那就是,炒股的“道”,別說是一般人之間難以傳遞,甚至就算父親有心傳遞給子女,也難以傳遞。

為什麼炒股的人沒有朋友?看看這篇文章就知道了!

大家看看,世界上那些投資大師,有幾個他們的子女也通透了投資之“道”的?巴非特的子女懂炒股嗎?索羅斯的子女懂炒股嗎?難道他們不願意傾囊傳授所知的一切給子女?那麼,假設說他們子女不想學,那麼我們再擴大範圍,所有投資大師,有哪一個的子女也成為投資大師了?竟然是一個也沒有,不可能連一個子女也不想學,這就只能應證出,炒股之“道”無法父傳子,子傳孫。

每個成長為炒股高手的人,哪怕彼此之間有一定的師承關係,其實最核心的還是各自人生經歷裡在炒股求道之路上各自的孤獨探索,只不過有的有師承關係的人,師傅在弟子關鍵時刻點撥了幾句,但一個師傅往往有多個弟子,能成長為大師的弟子卻難得有一兩個,這也說明本質上還是靠個人,炒股是世界上所有行業裡最孤獨求索之道。

甚至於,我認為,同一個人,如果讓他人生重來一次,讓他的炒股經歷從來一次,那麼,即使是這個相同的人,其對股市最後的認識與覺悟,以及其所抵達的高度,都可能完全不同。

又或者,把一個人克隆出一個完全一樣的他,讓他在另一個時間進入股市,那麼這個克隆人,很可能在股市的結局完全不同。

這說明,炒股是一個非常需要天時地利的行業,同一個人,你的股市歷程哪怕稍有偏差,你在某個時候假如不是買了某隻股,你可能就完成不了你的原始積累,而一步偏差則步步偏差,你可能最終不僅在金錢數量上完全不同,甚至可能在對炒股的認識上也完全不同。

也正因此,一個炒股大師級的父親即使把平生所知告訴兒子,讓兒子也炒股,但兒子進入市場後,與父親當年的市場已經不同,每一步都不可能複製,而一步偏差,其最後的結局可能完全不同。

說白了,每個炒股成功的人,都是從無數陷阱和死人堆裡爬出來的,他哪怕總結出許多經驗,但假如有個上帝,當他自己重新到那陷阱與死人堆裡再爬一次,他能不能爬出來都不一定,更何況是他把經驗告訴別人,哪怕是告訴子女,他子女自然也不一定爬得出來。

說得更白一點,每個炒股成功者,其實就是因為各種因緣際遇,從那陷阱和死人堆裡爬出來的人,爬的過程需要技巧,需要經驗,需要勇敢,需要悟性……但還需要一個重要的元素——運氣!

讓你重爬一次,哪怕其他元素你都依然有,但沒了運氣,你依然爬不出來,最終被困在死人堆裡。

而所有那些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人,其實各自的技巧、經驗、勇敢、悟性……也並不完全相同,但在一個模糊的大的“道”上,是能有一個模糊的相似的認識的,但正因為炒股的特殊性,即便這些都悟“道”的人,他們所悟,依然有著各自的區別,而且難以真正完全彼此理解,難以真正做到溝通。

因此,炒股即使悟了“道”的人,也只是一個大“道”,依然不可能徹底溝通,而在大“道”這個層面,由於大道至簡,確實也無法並且無需溝通。

綜上所述,我從朋友存在的第一個要素:“有相似的思想認識”這一點上,論證了炒股者之間是最難有相似思想認識的,因此炒股的人很少有朋友。


二、不可能存在共同利益

這麼多年來,我在網絡上和現實世界裡,看到過許多炒股的人,他們大多在相遇時談談股票,而談股票的目的卻只是消除生活中沒人和他談股票的寂寞,如此而已。其實每個談股票的人,內心都已經先有了一個成見,他們幾乎都是帶著那個成見,彷彿帶著一個框框,去與別人交流,他們內心其實大多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所以股民之間的朋友若要維持長久,唯一辦法是褪去股民的色彩,變為其他相似愛好,譬如說棋友,都喜歡下棋,經常交流一下;或驢友,都喜歡旅行,一起“混帳”去;炮友,異性股民之間,或是有著某種傾向的同性之間,演變而成……無非如此,如果僅僅是股民之間的交情,那註定是長期不了的。

下面,再從朋友所需要第二個要素“共同的利益。”來進行分析,在這一點上,分析後會發覺,炒股的人更加必然是少有朋友的。

各行各業,只要是團隊運做,就必然有共同利益。團隊協作越必須,則共同利益越緊密。

而世界上,炒股在本質上,是最孤單、最孤軍奮戰的了。

當然,由於股市如此浩瀚,也由於股市裡存在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還存在著利益鏈。利益鏈裡的權貴及其幫兇,組成團隊來獵殺散戶,那是其共同利益。但這其實本質不是炒股,而是人類社會里各個領域都存在著的權貴對草民的獵殺,這和股市技術領悟等等完全無關,更與股市的大“道”裡的悟道完全無關。一言以蔽之,在股市裡賺錢了,不等於悟道了,通過非悟道的方式利用制度的不合理賺錢,我不認為那就是炒股成功。這就如同有一個傻逼貴族利用起貴族權柄,將轄區內的草民的供奉撈到手裡,賺得遠比草民多,但那傻逼貴族依然是傻逼。這個邏輯我相信大家不會否定吧?

同理,在二級市場,有些黑嘴當莊家的幫兇,還有的組團操作,利用團隊的鼓動力牟利,其實,這些也是二級市場生態鏈裡必然存在的,並且有的確實也能撈到錢,但這也不等於悟道了,而是營銷手段高明,這能說明寄生於炒股這個領域裡併成為了營銷高手,類似於一些聰明人在金礦賣水,挖金的人不一定都能發財,但都需要喝水,所以在金礦裡賣水的人能發財。但只能說他賣水成功了,而非挖金成功了。因此,並非在金礦裡賣水賺錢了就是挖金成功,同理不能因為某些人在股市裡組團賺錢了就說明其取得了炒股上的成功。

我認為,真正炒股上的成功,是並且只能是追尋炒股之道並取得成功。當然,二者不完全排斥,例如有一些在股市之道上追尋並有所成就,但組合在一起也不錯的人,但我認為他們之間的友誼也是薄弱的,股市如果還能好三年,則他們的共同利益可以維持三年,友誼能維持三年,但假如三年後股市大跌,他們建立於股市的利益就會立即瓦解,他們的友誼也就可能煙消雲散。而所有這些,都是正常的,原因是股市裡的利益與股市大環境太相關了,一旦股市在幾年後進入漫長的類似於日本失落的十年那樣的大蕭條,那麼,所有寄生在股市之上的團隊必然成為仇人,所以說,“相儒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寫到這裡簡單說一句,我對大陸股市的看法,是未來三年內大牛市,理由是社保和大非需要賣股票兌現利潤,必然營造出人工牛市才能賣給散戶,並且樓市受壓後,股市成為必然的“蓄水池”,也是未來消除流動性氾濫的“殺人池”,因此會在如今人們認為經濟環境並不好的情況下牛兩三年,會牛得讓多數學者型的股民瞠目結舌的。但最遲三年後,我認為股市可能爆跌,跌的目的一是鎖定並消滅資金氾濫的流動性,二是使西方資本有機會獵殺性捕獲中國的重要金融資本。這說起來複雜,不是三言兩語所能說清,並且許多人觀點不一致,無法探討,明白人自然明白,不明白的你給他說再多也不可能讓他明白,多數人只能是跟著走。邊走邊看吧。

我估計,未來兩三年如果真是牛市,那麼,隨著未來的時間裡牛市被更多草民接受,將在二級市場湧現更多的“團隊”,這是必然的,每個利益鏈裡的層面,必然有人來填補,所以沒有張三也會有李四。但最終,一旦人造股市噶然而止,多數團隊必然來不及順利出逃,最終多數團隊將演變出無數恩怨情仇錄。這些都是必然。

上面論述了一些表面上看起來似乎股市存在著共同利益的方面,譬如權貴對普通股民進行獵殺的共同利益,以及二級市場裡必然出現一部分團隊組團對利益進行索求的現象,但我在上面已經通過邏輯,論證了那都並非股市本身的本質存在。

為什麼炒股的人沒有朋友?看看這篇文章就知道了!

而股市的本質,則是一個異常孤獨的荒原,對,就是美國詩人艾略特筆下的《荒原》。

在這個荒原裡,多數炒股的人,不可能存在共同利益,每個人都獨自苦行,走在沒有盡頭的寂靜之路上。

也正因為股民之間缺乏共同利益,因此股民之間難以在利益的聚集下,成為朋友。這和其他行業是很不同的。

例如,我們以“從政”這個行業為例。一旦當官了,手裡就有了可支配的公共資源,官員的本質,就是分配社會公共資源。由於那個資源不是他私人的,而是公共的,因此他沒必要自私地不捨得分配,而同時由於他有權利分配,所以必然有人巴結他。並根據其分配權限的大小,形成一個範圍不等的朋友圈。許多靠近這個朋友圈的人,都能從中分到利益。

也正因此,我們可以發現這個社會現象:許多人成天給官員唱讚歌,許多人用各種厚顏無恥的方式——甚至把自己老婆奉送給官員姦淫的方式,來圖謀交換利益。

別說什麼省長,哪怕是個市長,縣長,甚至鎮長,都有無數人肉麻之極地巴結。並且,他們也都利用權利,形成互相交換權力的朋友圈,所謂“官官相護”,就是如此而來。所以官員的“朋友”是很多的。

其實,這個世界上,東方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化下的富翁普遍是十分小氣的,就連李嘉誠,你別看他捐獻了那麼多錢,但他的捐獻多數都有著交換利益的目的。再者,哪怕是巴非特,他受到西方普世文化的影響,做慈善是真心的,但也是捐錢給慈善機構,而不可能因為你讚美他幾句就送你一筆錢。

官員所處的行業決定了是必須分配社會資源,反正都是分配給別人,自然是分配給朋友和大唱讚歌的人。而炒股的人即便最終成為超級高手,但除了那些公墓基金經理(中國的公墓基金經理其實本質和國有企業的長官一樣,本質上屬於官員序列),都是自己的錢,人性的自私決定了他不可能輕易分給朋友,因此,朋友在他們那裡難以獲得利益,缺乏利益鏈的糾集,自然也就沒多少人巴結,更沒多少朋友。

所以,當你決定了走炒股這條路,你就註定了無論成功與否,都十分孤獨,你將註定不會有多少朋友,你的成功與失敗,都將註定是你自己獨享。


這十種人不適合炒股:

一、耳朵控制大腦型。這種人,一旦聽到什麼,就可以完全不經過大腦,立即由耳朵就直接操縱手,如果你每一次的買賣幾乎都是這樣完成的,那麼,你根本不適合在市場上。

二、瘋狂購物型。這種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可能只有幾萬元的資金,竟然可以擁有十幾甚至幾十只股票,什麼股票都想擁有,什麼股票漲了,都說我也有,以此來安慰自己,這種人,根本不適合在市場上。

三、不受控制型。每次操作,明明知道不對,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心裡有一股頑勁,一到需要抉擇的關鍵時刻,永遠掉鏈子,這種人,根本不適合在市場上。

四、永遠認錯型。典型的永遠認錯,死不改錯,同樣的毛病,可以永遠犯下去卻永遠改不了。而在市場中,一個毛病就足以致命,一個死不改錯的人,是不適合市場的。

五、祥林嫂型:這種人,永遠就是哀聲嘆氣,甚至會演變成特別享受這種悲劇情調,市場中不是受罪來的,何必這麼折騰,市場外的天空廣闊著,離開吧。

為什麼炒股的人沒有朋友?看看這篇文章就知道了!

六、賭徒型:對於他來說,市場就是賭場,這種人根本沒必要在市場裡,不說遠的,現在澳門新來不少賭場,珠海的某個島建橋連過去,該島將建成大型度假地,白天過橋就可以賭,晚上回來睡覺,參與該建設的、其背景是美國某大型集團的人,在國內剛收購某大型旅遊企業,以後是一條龍服務,很方便的。

七、股評型。市場中喜歡吹噓的人多了去了,有些人,明明虧的一塌糊塗,就是愛吹,市場對於他來說不是用來操作的,是用來侃用來吹的,這種人,不適合在市場,當股評去吧。

八、入戲太深型。這種人,把股市的波動當成電視連續劇,每一個細微的變動都可以讓他情緒失控,上漲也失控、下跌也失控、盤整也失控,開盤4小時,就煎熬4小時,這種人,在市場上太累,還是回家看肥皂劇好。

九、偏執狂型。這種人,就愛認死理,萬牛拉不回。偏執,對搞理論或其他事情可能影響不大,甚至有好處,但在萬變的市場中,偏執狂是沒有活路的。

十、趙括型。市場操作,不同於純粹的理論研究。市場就是市場,就如同戰場,趙括之流同樣是沒有活路的。


投資要想成功需要承認兩個前提

第一,我們都是凡人,我們必將不斷犯錯;

第二,投資的核心原理早已穩定,我們要做的不是創新,而是理解並執行。投資要想慘敗可以建立在另外兩個前提上:第一,我天賦異稟,我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第二,我擁有或者發現了最新的炒股奧義,我在投資理論上已經幫人類跨出了新的一步。

懂得把自己放低一點兒,淨值就容易更高一點兒。所謂放低點兒就是接受世界運行的複雜性和市場生態的多樣性,接受自己有很多不懂的東西這個事實。放低點兒後,進,可保留擴張能力範圍提升自身實力的餘地;退,可更加坦然的專注於自己熟悉和能懂的領域。在投資這個人人自命不凡的世界裡,老天其實很多時候更關照笨小孩。

市場的高波動不代表高風險,反之市場的平靜也不等於均衡。平靜和激烈放在不同的尺度看完全不一樣,日線的驚濤駭浪可能在月線來看只是個小浪花。均衡與失衡的關鍵不是短期的波幅,而是到底距離價值線有多遠的問題。或者說,波動的程度僅僅體現情緒的烈度,但決定中長期方向的是價格與價值的偏離度。

所有的大虧都是貪和怕導致的,而對賺快錢和一夜暴富的期望又是貪和怕的本質原因。穩健說起來容易,但那意味著你要在別人快速賺錢的時候不眼紅,在你的保守屢屢被瘋狂的市場暴擊的時候不變卦。根本上是需要對自己理念和方法的絕對信心。而這種信心又不能是盲目的。信心最終只能來自於知識、歷史和經驗。

為什麼炒股的人沒有朋友?看看這篇文章就知道了!

謹慎型投資人給人感覺好像總是很膽小,但其實相對於絕大多數天天追求漲停板年年挑戰高收益的“勇敢者”來說,他們賭得是整個人生。只有當你賭得足夠大的時候,你才會謹慎,只有你想贏得足夠多的時候,你才會忍耐。很多時候,不理解只是因為大家不在一個遊戲桌上而已。

投資成長中有兩個臨界點,在第一個臨界點之前是艱辛的學習,用勤奮都不足以描述,簡直是廢寢忘食的惡補。完成這個階段的時間因人而異,但1萬小時定律是最起碼的。過了這個基礎臨界點後,反思和質疑開始產生價值(之前別瞎反思),實踐和總結推動著越過第二個臨界點,但悟性和天資可能讓一些人永遠翻不過去。兩次質變之後,將開始享受學習積累和資產積累的雙重複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