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次錢,才看透什麼是“朋友”

借一次錢,才看透什麼是“朋友”

我之所以把“朋友”加個引號,是因為我的心路歷程是——借過一次錢後,我發現我之前理解的“朋友”,是錯的。

不同的人生階段對朋友的理解是不同的,十七八歲的時候,覺得能一起唱一首周華健的《朋友》,喝得醉醺醺的,哥們長哥們短,就是朋友了。

現在想想,也挺好笑的,那時候純真也很純情,可是到了一定年紀,才發現我們承擔不起那些海誓山盟。

借一次錢,就能看透人心,更能看透什麼是朋友。

有一年日子過得太窮了,不得已想到朋友,心裡想:我交過那麼多朋友,對朋友從來都是盡心盡力的,這時候,他們也能幫我吧。

有一位以前相處的很好的朋友,家裡有錢,做人也很痛快,每一次喝酒他都說:“有事打電話啊!”

再說他每次找我辦事,我能辦都盡心盡力的做了,於是我給他打電話,電話一通,格外親切,我說我窮了,想跟你借點錢。

借一次錢,才看透什麼是“朋友”

前一秒他還在擺闊,說掙了多少多少錢,這一刻,他卻立刻哭起窮來,說還要還房貸,家裡錢都借給某某某了,之後,我們就再無話可說了。

我有兩位發小,曾經好到不分彼此,一位過得窮點,一位過得富點。

窮的,我還是打了一個電話,因為我真是沒轍了,萬一他現在過好了呢,我說借錢,他沉默了幾秒,然後說了一句,“我沒有錢”……

借錢,有時候是特別尷尬的,彼此都很尷尬,除非對方痛快說一句有或者沒有,晚上他又給我發了一條信息,說了好多,他說,對不起啊,我實在幫不了你。我明白了,他是怕我誤會,進而影響了我們之間的友誼。

我也曾遇到這種事情,有個朋友跟我借錢,但我無能為力,我也不好意思說太多,但我沒在微信跟他解釋,我覺得他能理解,我不會有錢不借給他,結果,他懷恨在心了,此後不再是朋友。

所以,我的這位發小,我相信他,他幫不了我,我也不能記恨,這才是朋友。

另一位有點錢的朋友,以前總是我們幫他,因為他家一直不富裕,他手裡沒錢了,跟我借五百一千的,我也沒要過,每次出去玩,我們都不讓他花一分錢,我覺得,他一定能借我一兩萬。

借一次錢,才看透什麼是“朋友”

我電話打過去,直接了當借錢,他遲疑了一下,問借多少,我說你能給我拿多少,他說五千?我說行,謝謝了哥們。

我說到了年底還你,他說啥時候還都行,結果沒過一個月他就找我要錢,說家裡急用錢,可惜我還不了,之後他又跟我要了幾次,我有點生氣了,倒倒手,把五千趕緊還他了。

不過事後我又想想,五千也好,八百也好,如果他不借我,我也沒旁處借去,我內心至少應該是懷揣感激的,可他的做法,讓我感激不起來。

五千還了,年底一群朋友聚會,他在飯桌上顯擺自己有錢了,對我指手畫腳,我心裡很不平衡,因為我們以前是平等的,可現在,他卻藉由借給過我五千塊錢,擺起了架子。

他喝多了,一直說借我錢的事,我表示感謝,他還繼續說,說實在的,這真是對人心的一種摧殘,我本來很感激他,但我因為他的變化再也感激不起來了。

這也是一種朋友,朋友是會變的,自己也會變,借一次錢,有的看到了真情實意,有的看透了其虛偽的一面,有的幫了你一把,卻要藉此抬升自己的地位,有的沒幫得了,卻也心生愧疚。

借一次錢,看穿了虛偽友誼,也看到了難得真摯的一面,借一次錢,有些朋友的角色發生了轉變,有些朋友還是朋友,借一次錢,覺得能借給你的人卻沒借,覺得不能借的卻還借了,不管多少,都是衝著情義,誰都有幫誰的時候,誰也都需要朋友,可是有的人,借一次錢,就沒有了再做朋友的理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