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蕾鈴脫落的主要原因及規律

棉花進入花鈴期是決定棉花產量、品質的關鍵時期,該生育期是棉花一生中需要養分最多的時期,也是多種自然災害頻發期,加強管理對奪取棉花高產十分重要。

一、蕾鈴脫落的生物學規律

蕾鈴脫落包括開花前的落蕾和開花後的落鈴。一般情況下落鈴率高於落蕾率,其比例約為6:4(但廋地、旱地、密度大地、害蟲重地反之)其中開花後3-7天的幼鈴脫落較嚴重,佔總開花脫落率的70.5%,成鈴後脫落僅佔5.5%,脫落較少。

棉花蕾鈴脫落的主要原因及規律

二、蕾鈴脫落的部位、時間

在北疆棉區,常規品種(非轉因)一般下部果枝脫落少,中部次之,上部果枝脫落最多。轉基因品種,棉株中下部脫落較高,上部脫落較少。外圍鈴脫落高於內圍鈴。

落蕾一般集中在現蕾後的10-20天,10天以內的幼蕾和20天以上的大蕾脫落較少。落鈴大多集中開花後的3-7天。如在北疆,落蕾高峰期在7月6日-15日之間;落鈴高峰期在7月10日-20日之間。 三、蕾鈴脫落的主要原因:

1、光照影響:光是棉花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在有些群體鬱閉的棉田裡,棉株中下部受光量少,光照不足,光合效率下降,使有機養料缺乏而產生落蕾落鈴;

2、溫度影響:溫度是棉花生長髮育的重要因素。日平均氣溫低於20℃以下對棉株代謝有抑制作用,特別是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而日平均氣溫高於32℃也會增加脫落,一方面是由於妨礙了棉葉光合作用正常進行,引起棉株體內養分虧缺;另一方面提高了棉株的呼吸強度,增加了棉株體內的有機養料消耗,減少蕾鈴所需的有機養料的供應;

棉花蕾鈴脫落的主要原因及規律

3、水分影響:土壤水分不足,影響根系對肥料吸收,高溫、乾旱使光合作用停止,而葉片呼吸消耗的養分增加,使棉株體內的養分物質倒流,導致蕾鈴脫落。土壤水分過多,溫度低,透氣性差,使根的吸收能力下降,影響新陳代謝過程,使蕾鈴脫落;

4、受粉不良:棉花開花期遇到高溫(35℃以上),乾旱(田間溫度低於25%),使花粉喪失能力,蕾鈴無法受粉而脫落;

5、花粉供應不足:棉株在養分供應不足肘,根據頂端優勢原則,首先供應生長點,使結實器官得不到足夠的養分。不同鈴期蕾鈴爭奪養分的能力,依次為大鈴大蕾,幼蕾幼鈴,小蕾小鈴,所以大蕾大鈴脫落少,小蕾小鈴脫落多;

6、施肥不當:肥料不足或過量,或施入氮肥、磷肥、鉀肥比例不協調,造成植株體內某一元素過量或嚴重缺少,脫落增加;

①氮肥影響:氮肥不足,會造成植株弱小,導致外圍和頂部的蕾鈴脫落嚴重;而施用氮肥過多、加上水分過多,會造成植株徒長,贅芽叢生,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比例失調,營養物質過多地消耗在頂芽、側芽等營養器官上去,蕾鈴由於缺少充足營養而導致脫落。

棉花蕾鈴脫落的主要原因及規律

②缺磷:在新疆鹼性土壤中磷移動性差、且容易被鹼性土壤固定,加上磷肥在鹼性土壤中的利用率低造成棉田缺磷而掉蕾鈴;因使用低含量或含量不夠的滴灌肥或假冒的磷酸二銨等,導致土壤中有效磷的不足,使植株營養生長瘦弱,蕾鈴脫落偏多。

③缺鉀:導致棉株“營養失調”而發生蕾鈴脫落,特別是誘發“紅葉莖枯病”和“凋枯病”,造成蕾鈴嚴重脫落。

④缺硼:缺硼的情況下,幼蕾容易脫落(脫落前往往苞葉張開,與被蟲蛀狀相似),棉鈴發育緩慢也易脫落(成桃也少且小)。

⑤缺鉬:缺鉬可導致植株矮小、老葉失綠、葉緣捲曲以致乾枯脫落,有時可導致缺氮症狀的出現,植株早衰,蕾、花脫落。

7、密度過大:葉枝繁茂,使棉田鬱茂,光照不足,光合效率降低,養分供不上蕾鈴生長的需要,使蕾鈴脫落增加;

8、病蟲害影晌:有的病蟲害能影響棉株正常生理過程,有的直接傷害花、蕾和鈴,造成大量脫落。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棉鈴蟲,病害主要為:棉花黃萎病、枯萎病。

9、機械損傷:機械化耕作打藥過程中的直接損害,造成脫落;

10、自然災害:狂風、暴雨、洪水以及冰雹等。

棉花蕾鈴脫落的主要原因及規律

四、減少蕾鈴脫落的途徑:

1、肥水調控:通過施肥(肥料選擇適宜鹼性土壤、有合理氮磷鉀養分比例以及水溶性)和水分管理協調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係,確保棉花生長髮育均衡、不旺長、不早衰;

2、加強田間管理:除草、整枝:隨著雜交稀植棉的大面積種植,整枝去葉是不可少的管理環節,能改善棉田通風透光條件,減少不必要的養分消耗,提高群體有效的光合效能,減少棉花的蕾鈴脫落,在北疆6月底到7月初打頂,後期適時去除油條頂尖;

3、化學調控:使用化學藥劑抑制棉花生長,從而達到減少蕾鈴脫落率。生產中常用的如縮節胺,對減少蕾鈴脫落有明顯作用;

4、病蟲害的防治:花鈴期後主要容易發生紅蜘蛛、棉蚜和棉鈴蟲危害,紅蜘蛛和棉蚜做到及早調查,點片挑治,大田預防防治結合;棉鈴蟲做到“打在卵高峰,治在三齡前”,噴藥必須及時全面,噴霧徹底;棉花枯黃萎病採取殺菌、補充營養、加強管理的防治措施;

5、品種選擇:選擇一些抗逆性好的棉花品種能減少蕾鈴的脫落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