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葉來重申“三不”承諾,不止有技術,更值得信賴

6月26日,華為雲中國行2018首站在深圳開啟。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親臨並發表了主題演講,鄭葉來重申了華為雲的“三不”,並強調了在向政府和企業提供雲服務時,不碰數據的承諾。

鄭葉來重申“三不”承諾,不止有技術,更值得信賴

不碰數據——華為雲的堅持和承諾

在現場,鄭葉來強調了華為雲對企業數據主權的尊重:“我們不碰數據,就是說不用技術的手段非法獲取客戶的數據,我們不強迫任何客戶進行數據的交換,不用客戶的數據進行變現。”

一般而言,善於做服務和做技術,是一個企業的兩種基礎能力。只會做技術的,充其量是一家技術公司;只會做服務的,可以做一家客服中心;技術和服務都做不好,註定是一家失敗的公司;技術和服務都能做好,才有可能成為平臺級的公司。

在格局方面,華為雲有一個“三不”承諾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不做應用,不跟平臺上的企業爭利;

不碰數據,不用技術的手段非法獲取客戶的數據,不強迫任何客戶進行數據交換,不用客戶的數據變現;

不做股權投資,把雲平臺做成一個公平中立的服務平臺。

此前,有華為員工在內部的心聲論壇上提出質疑,你搞大數據,搞人工智能,不玩數據,不玩別人的數據,搞啥嘛? 從上面鄭葉來對“不碰數據”的解釋可以看出,提出質疑的人並沒有真正理解“不碰數據”的含義,且有點人云亦云。

在筆者看來,企業的數據好比毛坯房,毛坯房的主人找人裝修,裝修之後房子還是房主的,後續房子出租的租金也是房主的。裝修公司不能因為裝修了一下就要和房主共享房子,就要一起分享租金。

目前為止,華為雲對承諾的堅守贏得了市場的積極回應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華為雲收入同比增長700%,上半年合作伙伴增長45%,雲市場新增上架應用872個,很多政企客戶的核心數據、價值數據安心地搬到華為雲上。此外,華為雲推出的雲服務器C3,計算性能優於業界15%,成為爆款雲服務。華為雲軟件開發服務DevCloud,已在線上擁有9萬名開發者。

華為雲EI智能體落地應用場景

隨著人工智能的日益發展,越來越多的智能語音助手已經能夠聽懂人話、甚至回答問題,進行簡單交互;谷歌的阿爾法狗輕鬆碾壓人類圍棋的職業頂尖選手,這在之前根本無法想象。

本次深圳站活動上發佈的華為雲EI智能體,就可以廣泛應用於各類場景中。我們從一個案例中看到,深圳交警協同華為雲打造的交通智能體,解決了當地交通擁堵和違法車輛問題。對於交通智能體, 最核心的是信號燈和路口的協同智能管理,一個路口就是一個智能體,根據交通擁堵狀況,實時調整交通燈控制策略,只要每個路口變得智能,一條交通幹道就變得都智能了。半年前,堵得一塌糊塗的地方,現在已經秩序井然。

鄭葉來重申“三不”承諾,不止有技術,更值得信賴

值得期待的未來

人工智能的算法,需要大數據進行支撐。整個行業經歷了十年發展之後情況已大為好轉:海量數據已經為算法提供了豐富的支持,經過人工智能的處理,全新的智能時代正在來臨。

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雲計算相互依存,同時也是兩條不斷交叉,相互融合的賽道。人工智能賦能的AI平臺是否能成為雲計算市場的顛覆者,最具想象空間。

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在面對紛繁的雲計算市場表現出的那份從容和自信,令人欽佩。他表示,“今天我們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進步最快的。”華為雲的種種表現,讓人十分看好華為雲未來的發展。

“不畏浮雲遮望眼”——在雲計算領域,對手並不可怕,怕的是自己失去了加速度;只要自己有足夠的動能,就能轉化足夠高的勢能優勢;只要抓住了趨勢,不斷加速前行,就能顛覆並超越。華為雲的未來,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