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常跟6岁前宝宝玩这几个游戏,抓住大自然声音,给他敏锐耳朵

日本儿童绘本大师安野光雅创作了一套儿“从前的孩子”的儿童绘本。在书中,他阐述了自己的担忧和遗憾:

“从前的孩子生活在大自然里,他们的世界如此生机勃勃。拿它去和电视游戏展现的世界相比,都让人悲伤。”

2005年,美国作家理查德·勒夫指出,现在的孩子大都得了一种病——“自然缺失症”。即越来越多孩子,从幼年开始就与自然出现断裂。带来的结果是:没有在自然中的学习、探索、体验、经历,他们的童年生活不仅失去很多色彩,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感知觉会受到影响,甚至有的孩子出现注意力下降、孤独、抑郁、易怒的不良情绪,严重者甚至早早患上抑郁症,而且在道德、审美、情感、智力成长中也会有所缺失。

正如三毛所言,“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萤火虫,分不清树的种类,认不得虫,没碰过草地,也没有看过银河系。”

孩子不再理解食物的来源,不再认识身边的动植物,不再对家乡的地理感兴趣,没有在大自然中尽情奔跑、草地上打滚捉小虫子的经历,他们的童年是多么苍白无味。

父母常跟6岁前宝宝玩这几个游戏,抓住大自然声音,给他敏锐耳朵

如何让孩子更好地接触大自然?带孩子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去撒野,这是很好的办法。

同时,从宝宝很小的时候起,父母就需要把大自然和大自然中的声音,带进与孩子的互动中来。

NO.1 妈妈的声音最动听,适合年龄:0-1岁

大自然有太多动听的声音,对于出生不久的宝宝而言,听觉处于发育期,爸爸妈妈要尽可能营造柔和美妙的声音环境。比如播放柔和的音乐,不仅能刺激宝宝的听觉,还可以使宝宝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在宝宝学会说话之前,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宝宝右脑发育的特殊营养。

当然,对小宝宝而言,妈妈的声音是他们最为敏感和喜欢的。妈妈将宝宝抱在怀中,跟宝宝面对面,看着宝宝的眼睛,面带笑容,温柔亲切地唱歌、说话、讲故事,同时,可选择一些轻快柔美的音乐,伴随妈妈哼唱,这样的场景会大大增强宝宝的安全感。

爸爸也可以做出自己的努力,比如学大自然中的各种虫鸟、猫狗、狮虎等动物的叫声,用音乐玩具敲打出音乐,吸引宝宝的注意。

技能聚焦:刺激宝宝听觉、增强对周围声音的感知、培养乐感

TIPS:爸爸妈妈在跟宝宝做听觉游戏时,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表情,尽量抓紧在宝宝精神好、注意力集中的时候进行。环境配乐要选择优美轻柔舒缓的小夜曲、轻音乐之类。

NO.2 数鸭子,适合年龄:1-2岁

宝宝与小动物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春游时,爸爸妈妈可带宝宝到有湖泊或河流的地方,那里可以遇到很多水鸟、野鸭子、天鹅之类的动物,会给宝宝的出游增加更多惊喜和趣味。

看到有小鸭子,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唱《数鸭子》歌,并根据歌词做动作。这首歌节奏简单,篇幅短小,还有有趣的象声词,容易引起宝宝模仿的兴趣。虽然宝宝可能还搞不清数量多少,但没关系,宝宝一定会很快记住爸爸妈妈唱的歌词内容,这时爸爸妈妈夸大动作的幅度,有助于宝宝理解词义。当唱到“数不清多少鸭”时,要注意强调焦急皱眉的表情,看看宝宝能不能学得惟妙惟肖。

童谣歌词: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

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

嘎嘎嘎嘎,真呀真多鸭

数不清到底多少鸭

数不清到底多少鸭

赶鸭老爷爷胡子白花花

唱呀唱着呀呀

技能聚焦:身体协调能力、节奏感 、乐感

TIPS:

模仿小鸭的姿势:两手心相对,手掌根靠在一起,让一只手的手指朝上,另一只手的手指朝下,这就成了鸭嘴,还可以手指开合动起来,边唱边做动作,对宝宝的模仿有很大的帮助。当宝宝在模仿唱歌时,爸爸妈妈不要打断,应鼓励继续进行,并不断地启发和帮助,纠正姿势。

父母常跟6岁前宝宝玩这几个游戏,抓住大自然声音,给他敏锐耳朵

NO.3 春天在哪里,适合年龄:2-3岁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已经开始热衷于音乐创造,经常哼出一些自创的调子,也喜欢拍手、敲打物品和手舞足蹈来表达喜悦之情,并且乐此不疲。

当妈妈带宝宝躺在树荫之下,可以用歌声来与宝宝交流。在妈妈教宝宝唱歌之前,可先引导宝宝注意观察春天到来之后,周围环境的变化,多鼓励和肯定宝宝的新发现,让宝宝自己去发现美,嗅到美以及触摸美。这是一首深受宝宝们喜爱的经典儿歌,从宝宝的视角出发,天真活泼,充满朝气,朗朗上口,非常便于宝宝记忆。

歌词: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

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映出红的花呀,映出绿的草

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看见红的花呀,看见绿的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嘀哩哩嘀哩嘀哩哩

技能聚焦:节奏感 、审美能力

TIPS:妈妈唱歌时也要声情并茂,夸张有趣,带着宝宝般的喜悦,如果能编排成舞蹈动作更好。

NO.4跟着爸爸走,适合月龄:3-4岁

这是一个需要配合完成的游戏,一家三口都可以玩得很开心。准备好一些小件的乐器,如铃鼓、小铃、沙锤等。爸爸在前当领头人,妈妈在一旁当节奏和音乐的创作人,宝宝跟在爸爸身后。当妈妈说出动物的名字,并敲出节奏或者唱歌,比如《两只老虎》、《卖报歌》等。爸爸就要开始做出歌曲中人的动作或者动物的动作和叫声,并且要注意跟着妈妈击打出的节奏。学卖报小朋友时,需要假装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学螃蟹时,需要蹲下横步走,双手做蟹钳,在头部两侧舞动。宝宝又学习爸爸的动作。可以想象这样的场面一定很有喜感。当爸爸倒车时,宝宝要跟爸爸保持一致,倒退着走。当然,宝宝和父母的角色可以互换,由宝宝唱歌和击打节奏。

技能聚焦:节奏感 、乐感;运动能力;创造力、想象力

TIPS:乐器的节奏必须符合各种走的动作快慢;当宝宝熟悉游戏之后,可以让宝宝发挥想象,做出动作让父母来猜是什么,以鼓励宝宝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父母常跟6岁前宝宝玩这几个游戏,抓住大自然声音,给他敏锐耳朵

NO.5自制小沙锤,适合年龄:4-5岁

沙锤起源于南美印第安人部落。在器乐合奏中,沙锤乐手合着节拍(左右手各持一只)上下挥动,发出有节奏的嚓嚓声,非常悦耳。沙锤的发声原理很简单,家长们完全可以带宝宝一起制作,既享受手工的乐趣也能感知节奏和音乐的美感,而且在制作时可以不拘泥于乐器本身的限制,在材料的选择上还可以让宝宝尽情发挥想象哦。

需要准备的材料包括厨房用纸(大)和一般的卫生纸筒(小),干豆类、米类、沙等,彩纸、橡皮筋、胶水、水彩笔等。爸爸妈妈可以先让宝宝在纸上画上各种图案,以备美化纸筒所用。然后再用一张彩纸将纸筒的一端盖住,用橡皮筋把纸固定在纸筒上,从另一端适量填入一种材料;再用另一小块正方形纸封好,并用橡皮筋固定,一个小沙锤就做好了。接下来,将宝宝画好图案的那张纸把整个纸筒包起来并粘牢。这样一个美丽有趣的小沙锤就完成了。以此方法,再做出一系列大小不一的沙锤组合,就可以开始家庭演奏会了。

技能聚焦:节奏感 、动手能力、审美能力

TIPS:可以尝试填不同的量或不同的东西,以便创造出不同的声音。也可以混合不同的东西填充。

NO.6助宝宝选乐器,适合年龄:5-6岁

5岁以后,宝宝迎来了系统和规范学习乐器的黄金时期。让宝宝爱上一样乐器,将会成为他一生的财富。因为无论如何,宝宝会一样乐器,好处总是大于坏处的,比如陶冶艺术情操、提高文化修养,而更为明显的是,可以让宝宝静心,培养宝宝做事认真、有耐心、专注的习惯,拥有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

选择什么乐器,爸爸妈妈首先要考察宝宝的先天条件,要善于发现宝宝的天赋;选择乐器时,要与宝宝商量,而不是选自己喜欢的,忽略宝宝的兴趣和感受;在宝宝学习的过程中,父母不要只重结果不重视过程,只看见宝宝会弹几支曲子,而忽视学习过程中宝宝获得的多种能力和品质,比如手眼耳协调能力、耐力毅力注意力等等;父母也可以与宝宝一起学,与宝宝比赛看谁学得快,经常交流学习感受。如此一来,宝宝学习乐器,既培养了爱好,也能拉近亲子关系。

技能聚焦:注意力、手眼耳协调能力、审美能力

TIPS:启蒙老师必须专业,否则,起步时“练歪了”以后难以修正,而且还可能扼杀宝宝的音乐天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