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初中女生從高樓跳下,給父母留下這11字遺言……

又一初中女生从高楼跳下,给父母留下这11字遗言……

昨天傍晚,朋友圈裡更新的一則消息如一石頭激起千層浪:

今天下午4點,我家小區高層又跳下一個女孩,校服還穿著。女孩跳樓前留下11個字“爸媽對不起,我不想考試了”。

案發於上海某重點學位學區房,據說是這個小區今年第三次發生此類事件。學區房,正成為此類事件的高發樓盤。

又一初中女生从高楼跳下,给父母留下这11字遗言……

而就在前晚,還有一條消息在朋友圈刷屏——“殺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山東中學生因考試排名第二,設計殺害排名第一的同班同學。

又一初中女生从高楼跳下,给父母留下这11字遗言……

層出不窮的此類事件提醒我們,這已經不是一兩個孩子的問題,而是值得反省的共性問題。胎教、早教、學區房……在我們一步步向前狂奔、唯恐輸在起跑線的路上,孩子們像鬥雞一樣從小就被灌輸競爭和上進的意識。然而每次考試只有一個第一名,每個班總要按成績區分優中差等生。於是一旦出現競爭力和上進心不足,就容易出現這種極端問題:要麼殺自己,要麼殺同學。

又一個鮮活的生命消失了。

9月7日,香港教育局新任副局長蔡若蓮的長子潘匡仁在家裡跳樓,從40多層的高空墜下,惜告身亡。

潘匡仁中學畢業於香港名校,之後赴海外留學,畢業後回港工作,熱愛音樂,會彈鋼琴,吉他,也喜歡運動,尤其是跑步和單車。

潘匡仁的母親蔡若蓮曾為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也曾任福建中學校長,2017年特首選舉換屆後,出任香港教育局副局長。

又一初中女生从高楼跳下,给父母留下这11字遗言……

這樣一位有為青年,卻因為去年在單車比賽中受傷而罹患抑鬱症。

在他準備跳樓自殺前就被家中的外籍女傭見到,女傭曾阻攔他,並且也叫來保安制止,同時說服他回到自己的房間。

但後來又發現他把自己反鎖在房內,之後便發生自殺慘劇。

資深教育工作者的優秀下一代,以自毀的方式表達絕望,是不是對教育的最大嘲諷?

這樣的悲劇,發生在這樣的家庭,多少顯得更令人唏噓感嘆。

又一初中女生从高楼跳下,给父母留下这11字遗言……

無獨有偶

2009年2月8日,農曆正月十四,元宵節的前一天。下課後,黃侃發現手機上有一個未接來電,是女兒遠遠同窗六年的閨中密友從西安打來的。黃侃打過去詢問原由,對方說遠遠出事了。遠遠是黃侃的女兒,2008年9月赴荷蘭留學,在阿姆斯特丹大學讀經濟學。出事了?黃侃很疑惑,也很惶恐,女兒能出什麼事?她不相信。中午,黃侃給中國駐荷蘭大使館打電話,但無人接聽。整個下午,黃侃始終心緒不寧。遠遠從小喜愛體育、唱歌,還喜歡吹長笛和玩打擊樂,成績優異。中學時出訪過新加坡、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從小到大,女兒都沒讓黃侃操過太多心,學習優秀,興趣廣泛,生活自理能力也強。“你不知道我這個女兒有多能幹。情商高,朋友也多,性格開朗,處理事情冷靜。”一說起女兒,黃侃的神情充滿了自豪。“留學的事情也是她自己決定的,自己找的學校,還申請到獎學金,自己辦簽證,買機票。”對於女兒的留學,黃侃還是有自己的想法。“她當時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念大一,我本來想讓她在國內唸完大學再出國的,但她堅持,我也只好尊重她的決定。”

黃侃親自送女兒上的飛機。事後回憶起來,那天她穿了一身黑色的T恤。而平時,她最喜歡的是紅或是黃等比較亮顏色的衣服。到荷蘭後,遠遠曾寫信說很喜歡就讀的學校,生活很愉快,還教美國同學學中文。在短短不到半年的學習中,遠遠在學業上已表現得異常優秀,多項成績在9分或以上,成為學校的優等生。“她的個人博客上也全是生活不錯、和朋友相處得很好之類的話,她從小就這樣,總是報喜不報憂。”黃侃說。下午4點,黃侃又一次撥打中國駐荷蘭大使館的電話,對方的答覆是情況不明。一個半小時後,黃侃再度打電話詢問,大使館稱正在調查。2月9日凌晨,大使館確認了遠遠出事的消息,並讓黃侃儘快辦理出國手續,趕往荷蘭處理喪事。

嚎啕大哭

除此之外,黃侃根本不知道該做些什麼。她簡直不敢相信,女兒那鮮活的生命真的永遠凋謝了。2月14日,情人節。黃侃與丈夫乘飛機前往荷蘭。11個小時的行程,除了眼淚還是眼淚。

“請不要救我”

“親愛的媽媽:我知道我沒有資格鼓勵你要堅強不要為我哭泣之類……我真的太太太累了,八年來一次次平定崩塌的心靈,而當它再一次崩塌時我又無能為力,只有咬牙忍受再尋找調整的機會,而現實的事務又被耽擱著,現實的美好被破壞著,我真的厭倦了……”

“積極向上,充滿理想,倔強不服輸。也許正是她這種對生命中完美的執著追求,讓她把自己的一切永遠留在了風車的故鄉。”一位好友在紀念遠遠的文章中寫道。

事實卻往往出乎我們的意料。

有時,我們認為自己太忙了,無暇顧及孩子的成長;

有時我們認為自己的孩子太優秀了,不需要我們的關注。

當一切都變得不可挽回時,我們的忙碌,我們的忽略,甚至我們的自信都會成為我們終身的遺憾……

希望大家在看完這個故事後能夠懂得,我們做家長的不能只顧自己的忙碌,更要多關注一下孩子的心理成長。

接納你孩子本來的樣子

教育孩子,首先是接納你孩子本來的樣子,信任、鼓勵和欣賞你的孩子,儘量多的去了解他、理解他、傾聽他的想法。

教育一定要選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而不能按照家長的標準去塑造孩子,尤其不能以成績的好壞來評價孩子。舉個例子,假如你的孩子天生就是慢性子,那麼他會形成適合自己生命發展的節奏,一些優秀的特質也將從這個節奏上發展而來,比如沉穩、專注、冷靜等。你覺得慢不如快好,恐懼“慢”會使孩子落後,無法適應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不斷地催促他、改變他甚至責罵他。你認為這樣是在教育孩子,但實際這只是在干擾和破壞孩子的成長,甚至會摧毀孩子的自信。所以,家長一定要具備自省能力,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恰當,是否適合孩子各階段精神和思想成長的需要。

如果自己的教育出了問題,一定要停下來及時調整,尤其要多學習。

記住: “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父母應把盯在孩子身上的目光拉回來,反觀自己的言行,認識自己的觀念、態度及侷限。

儘量使自己變得成熟和冷靜,使自己的教育方式更加適合孩子的天性發展,進而逐漸具備能夠正確行使教育權利的能力。

如果您關心您的朋友,有如關心您自己,請把這份愛心傳遞給每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