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中晏子说错一句,楚王没听出来,到现在也很少人明白

“晏子使楚”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个历史故事,其中晏子面对楚王咄咄逼人的话语,回答之机智不由使人拍手称快,也因此挽回了齐国的颜面,然而晏子说的话是否正确,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番。

“晏子使楚”中晏子说错一句,楚王没听出来,到现在也很少人明白

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设宴款待,期间楚王与晏子饮酒,就在酒意正浓时,大殿上突然有两名公差压来一犯人,楚王故意问道:“他是什么人?”,公差回道:“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的罪名”。

晏殊虽然喝了点酒,但作为齐国有名的谋臣一眼便看穿了其中的“阴谋”,且先不说公差为何会大摇大摆的出现的宴席上,就是一个小小的“盗窃犯”怎么需要楚王亲自过问?

果然,楚王对着晏殊问道:“难道你们齐国人都喜欢盗窃?”,面对齐王的讽刺晏殊处变不惊,起身回道:“我听说橘树长在淮南就是舅子,长在淮北就结出了枳,仅仅是叶子相似,但结出的果实味道大不相同,完全是水土环境的原因。齐国人在自己的国家不偷盗,为何到了楚国就善于偷盗了?难道是楚国水土的原因?”

“晏子使楚”中晏子说错一句,楚王没听出来,到现在也很少人明白

晏殊的一番话说的楚王哑口无言,不仅挽回了颜面,还反向羞辱了对方,他的话听起来毫无毛病,然而其中却有一个大大的错误。

晏殊的话中说橘生在淮南为橘,生在淮北为枳,许多人就认为淮河是橘和枳的分界线,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晏子使楚”中晏子说错一句,楚王没听出来,到现在也很少人明白

我们首先来看看淮河的分布,淮河是我国著名的大河,流经的省份有河南、安徽、最终流入江苏的洪泽湖,而《辞海》中明确的说枳树北至山东,南至广东都有分布,也就是说枳不仅可以生长在淮南,也可以生长的淮北。

“晏子使楚”中晏子说错一句,楚王没听出来,到现在也很少人明白

若以“枳”不能定论,再看看《辞海》中对橘树分布的描述,其中提到橘原产自中国,中国南部中部均有分布,由此可见橘和枳并非是以淮河为界,晏殊的比喻并不属实。

“晏子使楚”中晏子说错一句,楚王没听出来,到现在也很少人明白

而晏殊既然能提到淮河南北橘和枳,那么他必定知道自己话语中的错误,之所以那么说只是为了挽回齐国的颜面,撒个谎也没什么,更重要的是他料定了楚王不会知道这点,更何况一般人就算知道面对如此经典的比喻也不会一下子意识到什么。

正是因为晏殊的比喻太过恰当,外加楚王的无知这才使得晏殊顺利保住齐国名声,试想楚王若是知道这个知识,又会如何反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