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的分化與擔憂(聯訊證券李奇霖、張德禮)

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8%,連續第三個季度維持在這一水平,也跟Wind的一致預期相同。數據公佈後,股市、債市、外匯、大宗商品的短期反應都比較平淡。整體而言,一季度GDP數據並沒有太多超預期的地方。

但如果從月度的生產和需求數據來看,宏觀經濟並不如GDP反映的那樣平穩,大概率已經過了短期的高點。

先來看看反映生產情況的工業增加值。3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6.0%,相比於1-2月的7.2%,放緩了1.2個百分點,也要比預期的6.2%要低。

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幅度放緩呢?一個原因是基數效應,去年四個季度每個季末,工業增加值的同比都出現了跳升。從技術層面看,今年每個季末的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都可能因基數的擾動而出現階段性走弱。

分項來看,三大門類中,採礦業(從1.6%降至-1.1%)和製造業(7.0%降至6.6%)增加值增速變化不大,電力、燃氣和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是主要拖累項,同比增速從13.3%大降到5.8%。

天氣轉暖是拖累電力、燃氣和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的原因之一。今年3月全國平均氣溫比正常高2.9℃,而去年同期氣溫比較正常。但是今年1、2月,全國平均氣溫比去年同期分別低1.4℃和1.9℃。兩年氣溫走勢的分化,導致發電量增速從1-2月的11.0%大幅下降到2.1%。

3月主要工業品中,水泥產量下降最為明顯,降幅達到了15.6%,需要保持警惕。水泥主要用於房地產和基建,但與一般的建材不同,它的儲存週期短、運輸半徑短,因此產量對需求的變化,相比於螺紋鋼、玻璃等常見建材更為敏感。

我們認為,3月水泥產量的大跌,確實與環保限產有關,但更為重要的原因是終端需求在走弱。得出這個判斷,主要是基於下面兩個原因:

第一,3月全國水泥價格指數整體是在下跌的,直到月底才開始企穩。這意味著即使是產量大降,也沒有出現供給短缺。

第二,3月除了水泥外,鋼材的期貨、現貨都大跌,“金三銀四”的行情並沒有出現。微觀調研顯示,終端需求相比於往年出現得比較晚,而且需求釋放的力度有限。

6.8%的分化與擔憂(聯訊證券李奇霖、張德禮)

分析完了生產端,再來看看終端需求。將上週公佈的進出口數據綜合起來考慮,總體感覺是,除了地產投資增速站上兩位數大超預期外,並沒有太多的亮點。

下面,我們從支出法,逐一分析下各個終端需求。

首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同比增長7.5%,放緩了0.4個百分點,符合預期。內部分化,三大固投中,地產投資增速再度走高,而製造業和基建的投資增速繼續走弱。

地產投資增速10.4%,時隔3年再度達到了兩位數的增速。儘管沒有公佈土地購置、建安投資的數據,但由於3月主要建材價格下跌、施工面積增速與1-2月的1.5%持平,我們認為土地購置費用,依然是支撐地產投資超預期的最主要因素

從GDP核算角度看,土地購置費用不納入GDP的,只有建安投資才納入核算。

未來地產投資增速繼續維持兩位數的難度較大

一是銷售放緩,今年一季度銷售面積增速繼續放緩至3.6%,在“房住不炒”的調控基調下,預計銷售還會繼續走弱,下半年還有可能轉負。從庫銷比的角度看,當前的低庫存壓力,並沒有絕對量5.73億平方米顯示的那麼大。

二是房企的到位資金增速,去年全年為8.2%,而今年1-2月、1-3月分別只有4.8%和3.1%,預計後面還會繼續走弱。在金融監管和地產調控雙重壓力下,房企的傳統融資渠道基本上都或多或少受到限制,ABS是為數不多的創新渠道,但難以對沖傳統融資渠道的放緩。可以預見,資金來源對地產投資的約束將強化。

三是一季度新開工面積增速從前值2.9%提高到了9.7%,但考慮到近幾年新開工面積佔總施工面積的比例只有22%左右,而且新開工增速本身波動較大。我們認為,3月新開工增速的大幅提高,對全年的地產投資影響有限。

6.8%的分化與擔憂(聯訊證券李奇霖、張德禮)

四是2016年上半年,房企開工潮啟動,按照1.5-2年的開發週期,2017年下半年將迎來竣工潮。但實際情況卻是,竣工面積增速在2017年5月開始大幅走弱,今年一季度只有-10.2%。

導致開工潮到竣工潮時滯拉長的可能原因,是融資壓力下,房企將地產項目蓋到可以預售、能夠迴流資金後,將資金集中於新項目的建設上,希望通過更多的供給來回款。

但如果銷售繼續放緩,甚至轉負,房企的投資策略可能扭轉。將資金優先用於存量項目的完工,反映在數據上就是竣工面積的上升,以及開發投資完成額的走弱,因為已竣工項目的投資金額不計入完成額。

製造業投資增速3.8%,創下2016年12月以來的新低。PPI同比走弱,在價格上有所拖累。但即使是拋去價格的影響,在實際利率上升、終端需求不強的情況下,製造業企業對擴產仍然持謹慎的態度。可以認為,朱格拉週期並沒有啟動。

傳統口徑的基建投資增速2018年之後沒有公佈,但其三大組成的分項增速,都出現了大幅放緩。2017年全年,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以及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的增速分別為-0.8%、14.8%和21.2%,而今年一季度分別只有-8.9%、9.7%和13.8%。

6.8%的分化與擔憂(聯訊證券李奇霖、張德禮)

展望未來,基建可能依然面臨較大壓力。一是預算內的赤字率下調至2.6%,加之由於價格原因名義GDP增速將從2017年的11.2%大幅放緩,預算內資金對基建的支持力度減弱。二是針對地方債務、PPP和產業基金的監管持續強化,目前已有部分省份對基建項目進行了清理。

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同比增長9.8%,相比於去年全年增速10.2%,有所放緩。如果考慮價格因素,2017年CPI同比1.6%,今年一季度為2.2%,消費實際增速下滑幅度更大

分地區看,一季度城鎮消費同比增長9.7%,鄉村消費增速10.7%。相比於2017年的10.0%和11.8%而言,鄉村消費增速滑落更為明顯。

分產品看,汽車類、通訊器材類的同比增速下滑得比較快,分別從9.7%和10.7%,下降至3.5%和1.6%。汽車銷售增速大幅回落,有一定的基數原因。

展望未來,我們認為由於消費信貸政策的收緊,以及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降低、房價漲幅放緩後的財富效應減弱,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的中樞,將繼續下降。

4月13日,海關總署公佈了3月份的進出口數據。以美元計價,出口同比-2.7%,進口同比增長14.4%,出口大幅低於預期、而進口高於預期,出現逆差49.83億美元。

分國別看,對美國、日本和歐盟的出口增速都從高位轉負,對東盟微弱增長了1.4%。分商品看,勞動密集型產品,包括服裝、箱包等的出口增速大幅回落,是3月出口增速大幅回落的主要拖累。

3月出口走弱,與提前出口透支、春節錯位導致的高基數有一定關係,預計4月份將出現修復。

但從更長的時間維度看,始於2016年四季度的全球貿易復甦高點已過,外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將趨弱

一是3月主要經濟體的PMI共振走弱,摩根大通全球綜合PMI從2月的54.8大降至53.3,全球經濟景氣程度有所弱化。二是人民幣升值的滯後效應,預計將逐步體現。三是貿易戰的風險可能被低估,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核心是遏制中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並非是簡單的縮小逆差,這意味著短期得以解決的概率較低。

綜合上面的分析,我們認為儘管一季度GDP繼續保持了同比6.8%的增速,但從生產和需求兩個角度,進行拆解分析的話,可以發現增長的動能在減弱,這一輪經濟復甦的高點已過。落實到資產配置上,債券市場有較大安全邊際,而對權益和大宗維持謹慎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