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影院環繞音箱該掛多高和多寬的問題

關於環繞音箱的擺位問題,在網上能找到無數種爭吵不休的方案,包括本文發表後一定也會收到各種不同的意見和難聽的評價,新手要學會適應,自行分辨。

爭論的根源是由於杜比、DTS和THX公司的推薦標準不同而引起的。在實際應用的時候,每個家庭的環境不同,器材不同,很多人就有了一些不同的理解和玩法,各種各樣的爭論就出現了,先是5.1,7.1,現在又是全景聲,原本簡單的事情變得越來越複雜,而真相卻沒有人去深究。

本文主要談客廳5.1的擺位問題,目的是消除各種顧慮。按筆者的理解,客廳環繞音箱的擺位問題非常簡單,並沒有那麼玄,只要理解了電影音效的原理,就不會那麼糾結了。

要從理論上站得住腳,就必須跳出“發燒音響”的誤區來進行理性分析,回到星工場一再強調的觀點上來:音響是為電影情節服務的。

一、環繞聲的作用

音響作為看電影的工具,星工場認為環繞音箱的作用主要有四個:一是現場感,二是方位感,三是營造更好的電影背景音樂氣氛,四是空間感。

現場感很好理解,比如喧鬧的集市或街道、打雷下雨的場景、森林裡的鳥叫蟲鳴等等。

方位感是指某些聲音出現前後左右移動時的效果,比如飛機飛過,汽車開過,槍彈劃過的聲音等。

還有一種環繞聲最容易被忽略,那就電影背景音樂。一部電影是否有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貫穿全劇的電影音樂的氣氛烘托,否則再好的情節也是乾巴巴的。

電影背景音樂在環繞音效裡的表現並不像方位感那麼明顯,但的確是真實瀰漫在房屋空間內的,主要的能量在屏幕區域,慢慢延伸至房頂、側牆乃至後方,聲音的能量和輻射範圍是逐漸減少的,前面豐富,後面稀少。

現場感、方位感、背景音樂的表現足夠好,那麼就能在房間內形成完美的三維音效,這就是空間感。

二、聲場原理。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我們面前擺的是一隻音箱的時候,聲音的發聲點明顯在音箱裡。

而用兩隻音箱拉開一定的距離,則會在兩隻音箱之間形成一個聲場,人靠左聽聲音在左邊,靠右聽則聲音在右邊。如果播放的信號是採用立體聲錄製,音響系統夠好,那麼就能形成很好的聲音結像和定位,比如我們聽立體聲HIFI的時候,即使不坐在皇帝位上,也能聽清樂隊成員的不同位置,只是聲場會有偏移。

同樣的道理,家庭影院裡有多隻音箱,每兩隻音箱之間都能形成一個聲場,左前和右前,左前和左後,左後和右後等。觀眾坐的位置不同,前後音量大小不同,則人耳所聽到的聲音結像和定位就不同,左邊聲場和右邊聲場、前方聲場或後方聲場都是如此。

環繞音箱不是獨立工作的,我們並不是為了要聽到環繞音箱裡的聲音,而是要聽到幾隻音箱共同作用後在某個區域形成的聲場和定位。

三、會議室聲學效應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在會議室聽報告的時候,無論擺的是兩隻、四隻、還是多隻音箱,坐的位置距離哪一隻音箱最近,這隻音箱的聲音就很大,而其他音箱的聲音則像是從這隻音箱延伸出去的餘音一樣,長時間坐在這個位置上聽報告耳朵非常難受。

如果坐在中間,距離每隻音箱的距離都較遠,那麼聲音就感覺是雲繞在房間裡面的,聽起來就舒服多了。

家庭影院音響也是如此,環繞音箱要距離耳朵遠一些,無論是左右還是高度。專業書上一般建議高於耳朵60公分,道理其實就這麼簡單。

四、“前準後虛”的電影音效

關於電影音效,星工場提出了一個”前準後虛“的觀點,這是根據電影的心理聲學原理和多年經驗總結出來的,在專業書籍或其他論壇上找不到,信則用,不信則一笑而過。

電影聲音大部分是為了表現真實的畫面劇情,聲音必須和畫面吻合。因此,前方畫面裡的聲音相位一定要準。比如一拳打在鼻子上,聲音就必須是出現在鼻子的位置,要求清晰而真實,力度感和速度感要出得來;如果這一拳的聲音明顯感覺在音箱裡或不在鼻子的位置,那麼聲音就與畫面脫節,電影看起來怪怪的。

而對於環繞聲的定位,要求並不需要那麼精準。在看電影的時候,眼睛和耳朵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屏幕裡,對於側面、空中或者後面並不會刻意的關注,只是當鏡頭畫面出現環繞聲音特效的時候,才會意識到有環繞音效出現。

對於大量電影音樂的環繞音效,是瀰漫在房間空間的,也不需要特別精準的定位,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背景音樂也是一種環繞音效。

作為電影觀眾,他並不關心環繞的聲音到底應該出現在哪個位置,高一點或矮一點會有什麼不同。他需要的只是一種感覺,只要隱隱約約覺得打雷聲在天上,下雨聲在周圍,車輛的確是從後面疾馳而過,背景音樂充斥在房間,那麼就能身臨其境,就能感動人。

這個問題也可以反過來理解,如果環繞的特效聲音太多,就容易分散看電影的注意力,看電影不能入戲。事實上,錄音師也不會把大量的聲音信息放在環繞聲裡。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幾個要點。

一、一部電影裡面,現場感的聲音特效主要集中在屏幕周圍,偶爾會延伸至前側牆和靠近屏幕的天花板區域。

二、表現前後方位感的聲音特效很容易實現,不需要後方的位置精準,環繞音箱高一點矮一點問題不大。

三、電影背景音樂的聲場位置大多出現在屏幕以及前側牆靠天花板的位置,環繞音箱掛高一些可以藉助天花板的反射,容易在這些區域實現“繞樑”的堂音效果。另外,打雷下雨以及飛機從頭上飛過的效果會更加真實,好的音響只需5.1系統就能夠在天花板上形成良好的聲場定位。

四、一些專業文章裡推薦的懸掛方式為獨立影廳的做法,沙發與後牆有一到兩米的距離,但客廳環境下沙發都是靠牆壁擺放的,只能採取折中的辦法,可以參照電影院環繞音箱的懸掛方式,將家庭影院的環繞高度和寬度進行延伸,不必拘泥於距離耳朵是30釐米還是60釐米。

結論:

星工場建議在客廳環境下,環繞音箱高度在1.8米以上,高度即使懸掛在天花板下方的位置也沒有問題(2.5-3米);寬度3-5米,其中一隻可以掛到靠近天花板的牆角,以電視機中軸線左右對稱即可,這樣既美觀而又不會影響效果,使用時用遙控器調節環繞音量大小,保證前後聲場能夠銜接即可。

家庭影院環繞音箱該掛多高和多寬的問題

星工場老1.8T案例:前面音箱低,環繞音箱高,這樣就能在房間內形成良好的空間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