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300億解禁洪峰前遭遇實名舉報,商業模式困境如何解決?

“遭黑體質”華大基因突遭實名舉報,又一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但是不同的是,華大基因7月中旬即將有2億多股首發限制股解禁,機構投資者會套現出局嗎?業績增長放緩的華大基因,又該如何解決商業模式的困境?

華大基因300億解禁洪峰前遭遇實名舉報,商業模式困境如何解決?

6月26日,中國基因測序龍頭華大基因遭網絡舉報,稱華大基因在江蘇省眾多城市大範圍與地方官員接觸,忽悠、欺詐、並涉嫌不正當接待和以贈送基因檢測細胞儲存等(高價值)服務賄賂相關官員,借官員權力影響和主導合作,套騙國有資產。

華大基因300億解禁洪峰前遭遇實名舉報,商業模式困境如何解決?

值得注意的是,7月中旬華大基因2億多股首發限售股將要解禁,以當前股價計算解禁市值約280億。而在巨量解禁前夕,卻遭遇實名舉報,這無論對華大基因還是市場來說,無疑是一個考驗。

2017年全年,華大基因的淨利潤只有3.95億,市盈率常年在100倍以上,雖然在初期各大機構爭搶進入華大基因的股東席,但在熱潮激情消退後,是否會堅定守住這一方席位仍未可知。

280億市值限售股解禁期將近

為了掌握主動權,2013年華大基因想到了“買技術”,收購了擁有基因測試設備的開發個製造能力的上市公司CG,但實際上CG與伊露米娜之間仍有很大的差距。有業內人士表示,CG與伊露米娜的差距類似於小靈通和IPhone。

華大基因曾表示,上市不是為了市值,只是希望吸引一批價值投資者,但市值的腰斬何嘗不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價值投資者的選擇。腰斬的市值,是對華大基因過高估值的擔憂、是對其業績的不信心,也是對核心技術的疑惑,以及對創始人汪健浮誇言論的質疑。

而這些“不確定”都反應在了市值和股價上。值得注意的是,7月中旬華大基因2億多股首發限售股將要解禁,以當前股價計算解禁市值約280億。此次解禁的股份均來自華大基因上市前的原始股東。

今天已經是六月末,距離7月中旬解禁的時間,僅剩半個月。同上市時的華大基因的18漲停的熱鬧景象不同,如今華大基因的市值已然腰斬,業績又增長緩慢。熱潮情緒消退後,機構投資者會趁機套現還是堅守陣地?

商業模式遭質疑

年報顯示,2017年華大基因實現營業收入20.96億元,同比增長22.4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98億元,同比增長19.66%。而在根據招股書提供的歷年財報,近5年來華大基因的營收和淨利潤增幅較為緩慢,與大多數新上市公司相比,並無太強的增長性。

有多位基因檢測行業專家表示,“早期消費市場的基因檢測產品想要實現大規模盈利,僅靠售賣檢測產品這一條路非常難走,最後只能通過各種方式降低成本。”而作為基因檢測數據上的龍頭的華大基因,其藥物研發收入僅佔據總營收的4%。從華大基因的經費投入上,也可以看出差異,2017年,公司投入的銷售費用4億,同比增長22%,投入研發費用1.74億,研發投入只及其營銷投入的一半。

華大基因300億解禁洪峰前遭遇實名舉報,商業模式困境如何解決?

華大基因300億解禁洪峰前遭遇實名舉報,商業模式困境如何解決?

目前絕大部分的消費級基因檢測並不掌握C端用戶的實際情況,對於製藥公司而言指導性有限,所以,不論是華大基因還是其他的基因檢測公司而言,變現渠道有限。從年報看,華大基因在生育健康類和基礎科學服務類重點佈局,比如,遺傳性耳聾、孕前遺傳病、無創產前檢測、腫瘤等領域。

華大基因300億解禁洪峰前遭遇實名舉報,商業模式困境如何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