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治汙”到“興綠”(人民日報)

近幾年,中國許多城市都建設得越來越美麗,尤其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城中曾經汙濁的河水變得清澈透明,垃圾成堆的河岸變得整潔乾淨,草木茂密,鮮花盛開。以前掩鼻而過的臭水河,現在大都被整治成人們休閒健身的綠色廊道。

城不在大,有水則靈。一座城市往往因擁有清澈的河水而充滿了生機。然而,多年前,受水資源過度開發、汙染物排放、河流硬化、侵佔河道等人類活動的影響,一些城市河流汙染嚴重,不僅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甚至影響到區域生態安全。

從本世紀初開始,中國逐步實施部分城市及河流的水生態保護與修復試點工作。去年至今,城市河流治理邁上一個新臺階。據報道,2017年,各地掀起黑臭水體治理熱潮,河長制首次納入水汙染防治法。特別是水處理從治理汙水向水環境綜合整治快速轉變,“條”、“塊”、“片區”化治理模式開始興起。

過去,面對工業汙水、黑臭水體等問題,我國大多河流治理的重點是治汙。然而河流是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是河流內生物群落、河源、河道、河岸地區、溼地、河口等組成的複合系統。治水,不僅要淨化水體,更要全盤考慮整個水環境的生態修復,要全面“興綠”。

比如永定河,是流經京津冀晉等省區的一條重要河流和生態廊道,是北京的母親河。最近,國家相關部委要求按照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思路,開展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將永定河恢復為“流動的河、綠色的河、清潔的河、安全的河”,構建綠色生態河流廊道。

步入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路向綜合系統思維發展。在河流治理上,表現為不再僅僅是關注防洪、汙染等單一治理,而是充分考慮河流與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考慮整個生態系統的修復,將人類對河流以及周邊環境的干擾降到最小,同時,最大程度發揮河流綜合效益,實現人與自然共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