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為“中國房顫日”|房顫本不凶險,凶的是帶來腦中風


6月6日為“中國房顫日”|房顫本不兇險,兇的是帶來腦中風

房顫屬心律失常,發病率隨年齡增大

年齡是導致房顫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發病率隨著年齡增加而明顯增加,80歲的發病率可達13%,房顫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心律失常。

“65歲以上、有過中風或短暫性一過性腦供血不足的人,是高危人群,需要做房顫的篩查。”劉惠霞介紹,房顫篩查主要手段是做24小時動態心電圖,危險人群甚至要做72小時或長程監測心電圖。

6月6日為“中國房顫日”|房顫本不兇險,兇的是帶來腦中風

最大危害是腦卒中

“房顫本身的危害並不大,但是它最重要的併發症是缺血性卒中(中風),是患者致死、致殘及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所以還是要重視房顫的診治和管理。”劉惠霞稱,年齡越大,腦卒中風險越高,發生率越高:年齡50-59歲,年發生1.5%,到了80-89歲,年發生率高達23.5%。“房顫的發生,一是由於慢性病如高血壓、冠心病、心衰、風溼性心臟病、肺心病等,二是由於甲亢、慢性肺氣腫、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等。”

房顫為何會引起中風?劉惠霞表示,房顫者的心房快速無規則地顫動,血液不能正常排出,以致心房內血液逐漸形成血栓。血栓從心房脫落,進入血流並隨血液流動,可阻塞不同部位,造成栓塞,其90%堵在腦部,發生腦卒中,又稱“中風”、“腦梗塞”。

腦卒中常見的併發症有:偏癱、失語、癲癇、抑鬱、深靜脈血栓形成等。房顫導致的腦卒中則有“三高”特點: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複發率,1年內死亡率高達50%!

而房顫分為瓣膜性房顫和非瓣膜性房顫,其中非瓣膜性房顫佔大多數。與無房顫患者相比,非瓣膜性房顫患者的腦卒中風險高1-6倍,瓣膜性房顫患者的腦卒中風險高16倍。

6月6日為“中國房顫日”|房顫本不兇險,兇的是帶來腦中風

6月6日為“中國房顫日”|房顫本不兇險,兇的是帶來腦中風

劉惠霞介紹,房顫導管消融手術是在局麻下穿刺靜脈,導管通過皮膚切口、血管入徑,送到心臟,對引起房顫的病灶進行消融,術後兩三天就可出院。消融成功者,治癒後將不再發作。一次消融不成功者可多次手術,二次消融成功率約90%。

6月6日為“中國房顫日”|房顫本不兇險,兇的是帶來腦中風

Tips:

房顫需要綜合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