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春天共赴一场诗的约会!

春天是个多姿多彩的季节。万物蠢动,草木生长。有关春天的诗,真真多得不可端也。小动物们欢快地找小伙伴,文人骚客们则吟诗作赋,赞美春天。不用怎么去搜罗,一大波春天的诗句向我们袭来。

《千家诗》打头的两首诗,是两位硕儒关于春日的诗歌。

宋·程颢《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硕儒也吐槽。

宋·朱熹《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繁花似锦,万紫千红,春天就是希望。

再看名家如何写早春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春天共赴一场诗的约会!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宋·王安石《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宋·苏轼《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这难道是小黄诗吗?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之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题画诗。一个叫惠崇的和尚画了副画《春江晚景》,坡翁欣然题诗,成就千古绝唱。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春天共赴一场诗的约会!

宋·志南《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也是个和尚。自此诗后,春风又叫杨柳风。

春之烂漫

唐·杜甫《绝句二首》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唐·杜甫《曲江对雨》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根据《杜诗详注》:王彦辅曰:此诗题于院壁,“湿”字为蜗蜓所蚀,苏长公、黄山谷、秦少游偕僧佛卬,因见缺字,各拈一字补之。苏云“润”,黄云“老”,秦云“嫩”,佛印云“落”,觅集验之,乃“湿”字也。出于自然。

最后那句杜老先生说,暂醉佳人锦瑟旁,曾让我大吃了一句:原来你也这么可爱。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据载: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美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写此诗。尽管这首诗有某种情节性,有富于传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带有戏剧性,但它并不是一首小叙事诗,而是一首抒情诗。“本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广泛流传,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义却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而不在于叙述了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故事。它诠释了一种普遍性的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最后一句,确实精彩。但后来红杏出墙意思发生转换,似乎可以跟坡翁“春宵一刻值千金”同病相怜。

宋·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能写出“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这样的句子,真不愧是婉约宗师秦少游。这大概是评论家们所谓词的“当行本色”之处。

暮春之景

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天监四年(505),梁武帝命临川王萧宏率军北征,陈伯之领兵对抗。萧宏命记室丘迟作此书私劝陈伯之归降。这封信从南北战场的形势,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个人的前途和他目前危险处境等方面着笔,不仅有晓以利害和大义的正面劝告,更以江南春天的美景和浓郁的乡情引动对方的故国之思,文辞委曲婉转,声情并茂。其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已成为描写江南景色的名句。史载陈伯之于第二年三月在寿阳(今安徽寿县附近)率八千士兵降梁。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兵家上策。谁要是写封信可以让韩国退去萨德系统,谁大概也能凭一封信名垂青史。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春天美好如此,但随着形势不同,身份不同,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就千差万别。

唐·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历经安史之乱,作者看到花开也会贱泪,听到鸟鸣也会惊心。

五代·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差不多是李皇帝的绝名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在亡国之君眼里,春水东流代表着愁。

《牡丹亭》里,杜丽娘说: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几许。等她到得园里,想起古板的先生和令人窒息的书斋,青春正在悄然逝去,春天也便成了一种幽闺自怜。

明·汤显祖《牡丹亭》选段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

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

看到后面,有无吐一口老血?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春天共赴一场诗的约会!

TS·艾略特《荒原》选段

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荒地上

长着丁香,把回忆和欲望

掺合在一起,又让春雨

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

冬天使我们温暖,大地

给助人遗忘的雪覆盖着,又叫

枯干的球根提供少许生命。

夏天来得出人意外,在下阵雨的时候

来到了斯丹卜基西;我们在柱廊下躲避,

等太阳出来又进了霍夫加登,

喝咖啡,闲谈了一个小时。

我不是俄国人,我是立陶宛来的,

是地道的德国人。

……

这思维,啧啧,看不懂,还需学习一个。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首诗写于1989年1月13日,距诗人在同年3月卧轨自杀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有评论说:海子把绝望留给了自己,把希望留给了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