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那些儿时的美味,现在却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

怀念那些儿时的美味,现在却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

小时候,家里条件很差(当然,那个年代生活在农村里的人们都差不多),经济落后,物质匮乏,家里没钱,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什么,吃的基本上都是自家种的,偶尔赶集买几两肉、称一两斤水果那就算改善生活了,这让年幼的我们对五天一次的集市充满期待和向往,虽然并不是每一次赶集父母都会让我们一饱口福,但那种对美食的渴望让我至今无法忘记,每一次父母赶集回家,我首先做的事就是翻看父母的袋子,看有没有什么好吃的,如果有,就会兴奋好几天;如果没有,也会难过许久。

怀念那些儿时的美味,现在却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

其实幼时的我们,也不存在饿肚子的可能,虽然家里并不富有,但吃饱饭还是没问题的,只是不知道为何那时的我们对食物竟会如此着迷,也许正在长身体的我们需要不断补充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也许那时的我们太过无聊,作业不多,玩具没有,现今流行的各种电子产品更是闻所未闻,就连电视机里的动画片,放来放去的也只是《聪明的一休》、《黑猫警长》、《米老鼠和唐老鸭》、《猫和老鼠》那几部,还不经常放,父母又有做不完的农活,根本没时间管我们,除了吃,似乎也找不到更好的打发时间的办法。

那时的我们,想来一定很让父母头疼,尤其是母亲,为了满足我们三姐弟的口福,母亲不得不用尽心思将一日三餐做得美味可口,同样的食材,母亲会想方设法制作出各种不同的菜肴和风味,这让我们在大快朵颐的同时也惊叹不已,感觉母亲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在她灵巧的双手饰弄下,土豆可以变成简单的醋溜土豆丝,也可以变成精致的辣椒炒土豆片,还可以变成美味的土豆泥,而最令我垂涎欲滴的做法是将整个土豆去皮后油煎,再洒上些辣椒灰和盐,一口咬下去又香又粉又辣,那种美味足以让我忽略掉刚出锅时的滚烫……

怀念那些儿时的美味,现在却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

还有霉豆腐、酸豆角、泡萝卜、坛子肉、各种糕点,都是让我垂涎三尺的美味佳肴。

怀念那些儿时的美味,现在却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

日子就这样在母亲一日三餐的美食诱惑与无微不至的关爱呵护下走过——直到我们渐渐长大,并且离开农村,离开父母,离开那个曾让我牵挂和依赖的家。

这些年,走过许多地方,品尝过各地“美食”,自己也曾开过餐馆,却再也找不到当年那种感觉,有人说是因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开始“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口味变得更加挑剔和细腻;也有人说是因为现在的食材大都不再是原生态,都是经过改良的品种,而且种植、养殖过程中经受多种化肥、农药、催长素等污染,用这样的食材做出来的菜肴怎么会好吃呢?

想想,这些都有道理,就说蔬菜吧,现在的蔬菜品种无奇不有,个头巨大,发达的科技可以让人们培育出前所未有、品种繁多的蔬菜,但他们培育的标准基本上都是以产量和生长速度为主,却极少注重营养与口味,记得小时候,家里种植的多数蔬菜都是自己留种的,而且绝不会使用化肥农药,都是施土家肥,如今的蔬菜却基本上没法留种,只能去市场上购买,种子公司以及其他的利益集团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垄断了我们的餐桌,也霸占了我们的味蕾,迫使我们不得不接受他们提供的一切索然无味的食物。

肉类也是一样,如今的养殖场可以实现让鸡最快一个半月就成熟,让猪三个月就出栏,这当然都是品种改良、饲料和激素的功劳,换成农村里正常的养殖,怎么也得一年左右吧?即使这样快速生长的“不健康产品”,在上市之前,还可能遭遇不良奸商注水之类的勾当,等到了我们的餐桌上,早就勾不起任何人的食欲了。

当然,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当我们在餐馆就餐时,端上来的都是以不健康的食材和追求暴利的居心制作而成的所谓“美食”,看起来或许精致漂亮,但这如何比得上母亲或爱人用爱用心精心烹饪的真正美食?

怀念那些儿时的美味,现在却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

我现在基本上不会外出就餐,多数时间都是在家里吃,那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干净和美味,更重要的是可以收获爱的快乐与满足,享受家的幸福与美好,还有什么比吃到家人亲手为你制作的美食或者你用心为家人献上一桌好菜更幸福更快乐的事情?

而我现在,只想回到家里,再次吃上母亲亲手做的菜肴,那菜里有浓浓的母爱,还有儿时对美食的向往与回味,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满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