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从来没有什么沟通技巧

「沟通」从来没有什么沟通技巧

(图片选自花瓣网)

虽然我讲了无数的沟通技巧,但其实你最后会发现:从来没有什么沟通技巧,只不过是心中有他人而已。

【1】

张超在他的《攻心话术》中讲到一件事情。

一位总裁让他的助理电话约他见面,开始他不想见,助理说:“张老师,别让我为难,见一面吧。”就约了一个方便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然后对方想改时间,而这个助理却选择在深夜12点电话告知,彼时他才结束一整天的紧张工作,刚刚睡着。

他不想再麻烦,就取消了约见。

而这个助理却三番五次打电话过来,因为想着说清楚了,他就没有回应。

最后这个助理想办法用别人的号码打过来,接听之后,助理说总裁还是想约见他,但他还是表明不见,结果助理说:“你这么长时间不接我电话,你为什么要让我为难?”

到最后一步,这个助理想到了还是她自己。

所以他深深感叹:再好的伪装和话术也难以掩饰一个人骨子里缺乏的那种对人的尊重,只有把别人放在心里,你才能说出攻入人心的话。

【2】

技巧只是树叶和枝干,心中有他人才是根本和主干,没有这个着眼点的沟通技巧,会让人有一种操纵感和欺骗感,并心生厌恶。

比如说“道歉”。

许多人道歉,并不是为了说“对不起”,而是为了对方的“没关系”。

因为如果你不原谅,他马上就会说“我都道歉了,你凭什么不原谅?”“你看你多么心胸狭窄,我都道歉了,你还生什么气?”“多大点事啊,我都道歉了,你至于么?”

这不是真正的、有诚意的道歉。

因为按照John Kador的观点,道歉的核心应该是冒犯的一方与被冒犯的一方交换羞耻感和力量感。当我们冒犯了别人时,我们给予了对方羞耻感,剥夺了对方的力量感。而一次道歉,意味着一次角色逆转:道歉的一方作为冒犯者放弃了自己的力量,放弃对控制的要求,转而争取对方的同情和理解。

而上述道歉并没有真正放弃自己的控制权,只不过是把道歉作为进一步操纵的手段,有意或无意地在继续伤害你。

而真正真诚的道歉必须是:你能真正地理解对方的痛苦,理解自己的作为是如何导致了对方的痛苦,并下决心不让这样的作为再次发生。

心中没有他人,没有真正为他人考虑,就不可能有真正真诚的道歉。

【3】

是时候对“沟通能力”做一个定义了。

沟通能力是一种既要留心他人又要考虑自己的获取平衡的行为(来自《沟通的艺术》)。

如果只考虑自己,掌握再多的沟通技巧都不能说你拥有很强的沟通能力,你还必须留心他人,照顾他的情绪、考虑他的利益、探寻他的在意。

心中有他人,才是最大的沟通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