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創造力的毒藥還是救世主?

眾所周知,戛納國際創意節一直以來都是廣告人的創意盛會,業內前沿潮流的思想都會在這裡相互碰撞,每年在創意節上的作品也一定程度代表了當代廣告的發展趨勢。

6月19日,戛納國際創意節進入了第2天的日程,媒介360繼續為你帶來前沿乾貨分享。


中國軍團喜提銀獅!

《TheFading Font》打造 “阿爾茨海默病體”


科技,是創造力的毒藥還是救世主?

在戛納創意節首日頒獎夜上,上海麥利博文憑藉《The Fading Font》斬獲了health & wellness類別銀獅子。這是中國軍團在2018年戛納創意節上收穫的第一隻獅子,也是當天頒獎中唯一獲獎的中國作品。

科技,是創造力的毒藥還是救世主?

科技,是創造力的毒藥還是救世主?

為了引起人們對阿爾茨海默病的關注,麥利博文(上海)廣告公司聯合漢儀字庫共同合作開發打造公益性質字體“阿爾茨海默病體”以碎片化的字體風格,直觀的體現了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知能力減退和記憶缺失。


中國式創新,可以改變世界?


眾所周知,中國人的創造力觀念和西方文化之間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差異,這種差異導致許多人質疑中國創造力的影響力。

科技,是創造力的毒藥還是救世主?

然而與西方市場相悖的創新、顛覆性、創造性商業和營銷模式則證明了中國公司的迅速崛起和影響力的迅速擴大。

科技,是創造力的毒藥還是救世主?


從產品創新到創新實踐的商業化


大公司和大品牌經常面臨的一個巨大的挑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能力,通常這些問題的存在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即使有時候有一些具有突破性意義的想法,如果在那些不具備突破創新能力的團隊、組織中,這些偉大的意義和想法依舊會慢慢消逝。

科技,是創造力的毒藥還是救世主?

在過去的數年裡,可口可樂一直運營著一個名為“The Bridge”(橋樑)的項目,來孵化科技類初創公司。而如今,可口可樂已經不是The Bridge的唯一“金主”了。自2014年成立以來,The Bridge一直在擴大合作伙伴陣容,時代華納旗下的特納廣播公司(Turner Broadcasting)和梅賽德斯-奔馳公司(Mercedes-Benz)也先後加入,成為了這一項目的投資方。

科技,是創造力的毒藥還是救世主?

科技,是創造力的毒藥還是救世主?

其實,The Bridge是一種大公司可以遵循的新商業模式——與其自身冒商業風險,不如利用已有的規模效應去促進初創公司的成長,這可能是一種更有意義的方式。

科技,是創造力的毒藥還是救世主?


科技,是創造力的毒藥還是救世主?


過去十年的技術創新已經不可逆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這也徹底改變了通訊行業。現在,我們即將開始一場新的冒險,以更快(5G)、更智能(AI)和無處不在(IOT)技術為動力。

科技使人們生活更美好,科技向善,向上的力量也正漸漸融入到品牌基因裡。近期,三星移動全球營銷副總裁Lee Younghee就曾透露,三星正在研發一款高性能的虛擬現實獨立頭戴設備,而它主要面向多媒體從業者和高端遊戲玩家。

科技,是創造力的毒藥還是救世主?

科技,是創造力的毒藥還是救世主?

科技,是創造力的毒藥還是救世主?

△人工智能律師

科技,是創造力的毒藥還是救世主?

△化妝品技術

科技,是創造力的毒藥還是救世主?

科技,是創造力的毒藥還是救世主?

科技,是創造力的毒藥還是救世主?

科技,是創造力的毒藥還是救世主?

善因驅動的品牌傳播才能引發大眾自發的社會化傳播。


電影行業步入“哺育未來”階段


科技,是創造力的毒藥還是救世主?

科技,是創造力的毒藥還是救世主?

創造力是一件關於勇敢、承諾和尋找與消費者溝通的最佳途徑的事情。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同樣是關注勇氣、承諾和用最佳途徑尋找飢餓人群的組織,他們的工作場所不在Soho,也不再曼哈頓區,而是也門、敘利亞和索馬里。

科技,是創造力的毒藥還是救世主?

科技,是創造力的毒藥還是救世主?

本次研討會主題是關於這兩個不同領域的世界如何用創造力來解決可持續發展目標——零飢餓。


多元化,需要大膽的行動


在這個環節,英國Vogue主編Edward Enninful 、英國演員桑迪·牛頓(Thandie Newton)、惠普首席營銷官Antonio Lucio、宏盟集團高級副總裁Tiffany R. Warren進行了關於多元化的探討。

科技,是創造力的毒藥還是救世主?

科技,是創造力的毒藥還是救世主?

一項又一項的研究證實了一個觀點­——多元化有利於商業,它不僅提供了創造性的產出,並能確保我們與客戶進行有關聯的對話。

然而事實是殘酷的,關於多元化的進展仍然十分緩慢。

為了讓創意產業保持文化形態和社會形態,我們必須超越理論,採取大膽的行動。研究證明,如果多元化舉措能夠得到高層的支持,那麼產出的效果會更好。它還需要把握好尺度,以便於我們自行承擔相關的責任。如果沒有數據和衡量的結果,“談話”將繼續。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需要為未來的各類人才樹立榜樣,讓他們去發掘自身的潛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