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城市總體規劃(2014—2030年)》城鄉空間佈局解讀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城乡空间布局解读

船行闊海,燈塔指引航向。

城市發展,科學規劃引領光明未來。為落實國家出臺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30 年)》、《中原經濟區規劃(2012-2020 年)》等規劃,更好地融入山東省“西部經濟隆起帶”和“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在認真參考國家、省出臺的10餘份相關規劃和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市政府組織完成了《聊城市城市總體規劃(2014-2030年)》(以下簡稱“總規”),為建設“河湖秀美大水城,宜居宜業新聊城”繪就了嶄新藍圖,為我市在全省新一輪改革發展浪潮中展現新作為拉開了框架。

統籌城鄉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也是總規堅持的重要原則。總規在“城鄉空間佈局”部分,對市域城鎮空間結構、城市發展方向、城市功能佈局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劃,為全市統籌城鄉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心、兩軸、兩帶”市域城鎮空間結構更加優化

根據總規,到2030年,我市市域常住總人口規模達到690萬,市中心城區人口達到180萬人,市域城鎮化水平達到68%。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對統籌城鄉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為優化城鄉空間佈局,市規劃局認真研究《山東省城鎮體系規劃(2011-2030年)》,重點對城鎮規模、鄉村發展、交通體系、空間開發管制等進行落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心、兩軸、兩帶”的市域城鎮空間結構。“一心”即聊茌東都市區,通過中心城區與茌平縣城、東阿縣城的互動發展,形成多組團、綠心型的發展格局,成為帶動聊城市域、輻射三省交界地區的核心增長極。“兩軸”即依託國家重要通道,面向區域的兩條重點城鎮發展軸:鄭濟城鎮發展主軸、京九城鎮發展副軸。鄭濟城鎮發展主軸依託規劃鄭濟高鐵(濟聊城際)、濟聊——德商高速公路、青蘭高速公路等國家級通道,串聯聊城中心城區、茌平縣城、東阿縣城、陽穀縣城和莘縣縣城等城鎮,是未來聊城推動濟聊一體化、聯繫山東半島、聯動中原經濟區的核心發展走廊。其中,位於鄭濟城鎮發展主軸上的陽穀縣城和莘縣縣城,將積極推動相向發展、緊密協同,共同推進“陽莘一體化”。京九城鎮發展副軸依託京杭大運河、京九高鐵和京九鐵路,串聯臨清城區、聊城中心城區、七級鎮、阿城鎮、張秋鎮等城鎮,是聊城市域空間發展的歷史主軸線,也是聯繫京津冀和長江中游地區的重要通道。“兩帶”即聊邯城鎮發展帶和聊德城鎮發展帶。聊邯城鎮發展帶,串聯聊城中心城區、冠縣縣城、鄭家鎮、東古城鎮等城鎮;聊德城鎮發展帶串聯聊城中心城區、博平鎮、高唐縣城等城鎮。兩條城鎮發展帶是聯繫聊城中心城區與周邊城市,輻射帶動聊城市域內城鎮的重要發展帶。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城乡空间布局解读

總規還明確了五級城鎮中心體系,即市域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縣域中心、重點鎮和一般鎮,其中,顧官屯鎮、沙鎮鎮、鄭家鎮等26個城鎮被確定為重點鎮。此外,總規還對城鎮規模結構、城鎮職能結構等進行了詳細規劃,為全市城鎮發展進行了重新定位。

“西拓南展,東優北延”城市發展方向更加明確

聊茌東都市區加快推進、聊城機場定址鄭家鎮、西部高鐵新城呼之欲出……今年以來,一系列關係全市未來發展的重大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也吸引了市民關注的目光。一時間,“聊城城市發展方向”成為市民群眾熱議的焦點。

對此,總規明確提出,規劃期內,聊城中心城區城市發展方向為“西拓南展、東優北延”。“西拓”,即依託現有的區域交通設施優勢基礎,抓住高鐵樞紐建設的戰略機遇,建設聊城中心城區面向大區域、面向未來的新興功能集中發展區。建設聊城中心城區向西帶動與輻射的綜合性城市副中心。“南展”,即以現狀功能為重要載體,充實並優化這一地區的現代服務業和居住功能空間佈局,規模化建設休閒旅遊、度假養生等功能,結合規劃城際鐵路聊城南站,打造聊城中心城區南部重要的綜合性片區公共服務中心。“東優”,落實關於聊城中心城區壓煤與城市建設的相關文件要求,以保護古漯河溼地功能為先,落實區域生態廊道建設要求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要求,聊城中心城區向東不進行大規模、連片的空間拓展,重點推進現狀建成區的內部挖潛與功能更新,提升聊城中心城區東部地區的發展水平。“北延”,向北延伸拓展現狀已經形成規模的工業、倉儲物流、商貿等功能,充實配套生活服務功能,重點改善並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環境品質與基礎設施水平。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城乡空间布局解读

同時,為優化城市發展空間,總規提出了“一主、兩副、三軸、五片”的城市空間結構。“一主”即柳園路城市主中心,為市級綜合公共服務中心;“兩副”即城市東部副中心和城市西部副中心,為市級綜合公共服務副中心;“三軸”即沿徒駭河的商貿和生活服務發展軸,沿東昌路的商務、文化、醫療和商業發展軸,沿柳園路的商業和休閒娛樂發展軸;“五片”即五個綜合性城市片區,分別為中心生活服務區、北部工貿物流區、西部高鐵新城、南部旅遊商貿區、東部產城新區。

“一城、五區、多組團”城市功能佈局更加完善

根據總規,我市中心城區將分為“中心生活服務區、北部工貿物流區、西部高鐵新城、南部旅遊商貿區、東部產城新區”五個片區,每個片區又由多個功能組團構成。2030年,我市將形成“一城、五區、多組團”的城市空間結構,城市功能佈局將更加完善。

中心生活服務區東至徒駭河,南至湖南路,北至濟聊高速,西至京九鐵路,是聊城市級商業、旅遊、文化和商務金融等功能的主要集聚區,也是城市最主要的居住承載區之一。該區又分為以商業、商貿、文化旅遊和生活服務功能為主的多個組團。該區重點增加公園綠地和廣場等公共開敞空間,優化城市天際線,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服務水平,提升居住環境品質,建成聊城中心城區最重要的宜居示範區和景觀風貌展示區。

北部工貿物流區南至濟聊高速、東至徒駭河、西至現狀京九鐵路,北至規劃建成區北邊界,是聊城中心城區保稅物流、農產品貿易的主要承載地區,還佈局有工業和配套生活服務等多種功能。該區分為嘉明工業組團、東站物流園組團、農產品貿易中心組團、北城辦事處組團和嘉明生活服務組團等多個組團。這一地區著重發展商貿物流功能,強化與商貿物流相關的加工與製造業發展。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城乡空间布局解读

西部高鐵新城東至京九鐵路,南至聊莘路,西至西環路,北至閆寺街道規劃北側道路,是聊城市新興的商貿辦公、商業服務、文教科研、產業和生活服務功能區。該區以聊城高鐵站的建設為契機,吸引高新技術、科研、商貿辦公等功能落位,使之成為聊城中心城區跨越發展的新增長點。以濟聊高速公路為界,北部重點引導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集聚;南部重點圍繞高鐵站樞紐,引導區域性的商貿辦公、教育科研和生活服務等功能佈局。在電廠東側的濟聊高速公路兩側區域,相對集中地佈局物流倉儲用地。

南部旅遊商貿區北至湖南路,東至柳園南路,西至京九鐵路,南至規劃南外環路,也是江北水城旅遊度假區的主要功能承載區,以文化教育、行政辦公、休閒娛樂、旅遊服務和生活服務等功能為主。區內以望嶽湖為主要分界,劃分為行政辦公、商貿、文教和休閒度假等多個組團。南部旅遊商貿區嚴格控制開發強度,以中低強度開發為主要模式,打造成聊城中心城區新興的休閒旅遊和度假功能片區,重點展現聊城中心城區優美的生態環境。

東部產城新區西、北至徒駭河,東至四新河,南至規劃南外環路,是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核心功能承載地區。該區分為綜合性公共服務、生活服務、工業、商貿物流和高等教育等為主體的多個組團。蔣希偉 蔣濤 王斌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城乡空间布局解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