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結束才是更好的開始

共享單車,結束才是更好的開始

時逢盛夏,共享單車行業卻經歷著一場寒冬。

最先遭難的是ofo,先是傳出高管離職和大規模裁員,隨後又被曝出挪用用戶押金。老對手哈羅單車與摩拜,也陷入了遲遲無法盈利的困境。

作為誕生之初站在風口上的共享單車,轉瞬便陷入了輿論的風口浪尖。“ofo要黃”,“最後一公里是個偽命題”以及“共享單車沒有未來這種論點”,填滿了各大網站的首頁和頭條。

從萬眾期待到千夫所指,共享單車真的要涼嗎了?

共享單車,結束才是更好的開始

重資產的公司模式

儘管名為共享單車,但是現階段,共享單車跟共享經濟確實沒什麼太大的關係。

共享經濟的本質是通過平臺方整合線下的閒散資源,讓人們公平享有社會資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獲得經濟紅利。它的核心是對閒置過剩資源、過剩產能、時間等方面的共享。共享經濟連接供需兩端,本身是輕資產的模式。

然而,無論是ofo,摩拜還是哈羅單車,都是自有單車租賃的重資產模式。重資產公司的特點便是以較大的資金投入,獲得較少的利潤回報,利潤率較低。產品更新後需要更新生產線,資產折舊率高。

而這,也是造成共享單車行業陷入盈利困境的根本原因。畢竟,低盈利甚至負盈利是任意一家公司都無法接受的。低利潤,高損耗的重資產模式,已經成為了共享單車現階段的無法解決的阿喀琉斯之踵。

共享單車,結束才是更好的開始

“造,造,造”造成的問題

當然,ofo們創立之初可能都沒有成為重資產公司的意願。摩拜單車創始合夥人王曉峰曾經表示,“沒有人喜歡做重資產的模式。” 但是共享單車的行業痛點,卻不斷讓他們“增重”。

共享單車的痛點,就是用戶在需要用車的時候,是否可以隨時隨地找到車用。而解決這一點最好的方法,只有一個:瘋狂造車,隨後將車輛投放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投放量最大,達到行業壟斷的那個公司,便可以笑到最後,並且笑得最好。

所以,做用戶與單車生產商之間的連接紐帶,遠沒有平臺親自上陣的效率來的直接。於是,在市場和資本的壓力下,共享單車行業走向依靠自己生產,投放的 B2C的單車租賃模式。

但是,這個模式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首先,共享單車的模式越來越重。在共享單車企業不斷生產和投放單車的過程中,它們變成了一家更大的自行車租賃公司而不是共享經濟企業。相對於傳統的租賃公司,他們可能只是多了一個好用的App。它們並沒有激活閒置資源,反而是為製造了大量閒置的資源。

同時,越來越高的有形資產以及居高不下的產品報廢率,使得成本與風險越來越不可控。共享單車企業由於是自營單車,而不是類似滴滴連接私家車與出租車與用戶供需兩端的輕型共享模式,風險會全部轉移到自身平臺,比如說車輛損毀,維護回收、安全事故等。這也導致了共享單車的運營成本高居不下。

在早期的市場開拓階段,大規模的投放單車,確實可以起到不錯的先發優勢和品牌效應。同時,由於同一單車對應多個用戶,成本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押金也可以帶來不錯的收益。但是,當競爭進入到燒錢階段的時候,這種依靠產量和投放量競爭的弊端便會顯現。

做一個假設,如果共享單車的目標消費群體有8000w,而共享單車的最佳投放比是1:10,那麼市場上應該投放的單車數量為800w。每輛共享單車可以獲得10個用戶的租金,這筆收益已經相當不錯。

然而,ofo,哈羅和摩拜為了達到利益的最大化,都想獨佔這8000w的消費群體。所以,為了提高市場佔有量,幾家公司開始超額投放單車,導致市場上投放的單車數量遠超實際所需。為了吸引用戶,免收押金以及降低費率這些措施的提出,直接導致每輛單車的實際收益下降。

同時,每輛單車的日均訂單量和新用戶的增加速度趕不上成本投入,輸血太猛而造血能力不足,共享單車徹底進入了燒錢模式。

面對這種燒錢模式,ofo們真的沒有辦法應對嗎?並不是,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提升押金與騎行的費率。可是,行業巨頭們真的敢提價嗎?

在這種燒錢比拼中,沒人願意率先放棄,因為放棄意味著市場規模的縮水。對於共享單車這種靠規模效應盈利的行業來說,規模縮水意味著企業被判處了死刑。共享單車行業如同希臘神話中週而復始地滾動石頭的西西弗斯一般,陷入了瘋狂融資—造車—投放—再融資—再造車—再投放的死循環。

共享單車,結束才是更好的開始

行業終局即將來臨

共享單車行業的這個死循環,可能不會持續太久了。並不是說這個行業要涼涼,而是行業整合已經迫在眉睫。

首先是資本的熱情消退。對於這種燒錢模式,無論是ofo還是摩拜,或者是他們背後的投資人,都不會在看不到盈利的情況下咬牙死撐。其次,國內的共享單車市場基本上已經飽和。在這個階段,對資源的整合利用比燒錢更為重要。

所以,正如滴滴與優步的競爭結果一樣。共享單車行業的未來,必然是一方勝出,其餘的幾方被吞併或者走向滅亡。至於這個勝利者,是ofo,摩拜,還是哈羅,並沒有什麼區別。因為這個成為行業獨角獸的勝利者,才能突破當前燒錢模式的限制,實現真正的盈利。

因為伴隨著獨角獸勝利的,是運營成本的降低,單位單車收益的提高。同時,在沒有市場份額競爭的壓力下,勝利者也可以迴歸共享經濟的初衷,將共享單車做成類似於滴滴這種連接消費者與供應商的平臺樞紐,實現從重資產到輕資產公司的轉變。

至於“最後一公里是個偽命題”這種問題,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回應。當電梯發明以後,大多數人上二,三樓還會走樓梯嗎?

所以,當你說出“我再也不會騎共享單車”或者“最後一公里是個偽命題”這種話的時候,就要告誡自己,千萬不要說:

“真香”

電商報,中國電商影響力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