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媽寶男更可怕的,是兒寶媽

比媽寶男更可怕的,是兒寶媽

說起媽寶男,大家可能會比較熟悉。媽寶男,顧名思議就是什麼都聽媽媽的,什麼都認為媽媽是對的,什麼都以媽媽為中心的男人。

那兒寶媽呢?就是反過來的一種身份,就是凡事以兒子為中心,離不開兒子,兒子就是她的全世界,恨不得一輩子和兒子在一起的媽媽。

媽寶男和兒寶媽好像是相互存在的一對名詞。一個沒有主見,懦弱無能的媽寶男背後往往都有一個對兒子過度保護不願放手的兒寶媽。

01.

幼兒園有個六歲的小朋友,每次來幼兒園都會哭鬧,剛開始我們以為他是不適應,過段時間就好了,誰知一學期過去了,別的小朋友都適應得很好,唯獨這個孩子還是每天照樣哭著喊著要媽媽。

而在我們看來,這個小朋友的媽媽就是兒寶媽。

為什麼孩子六歲才送來幼兒園?這位媽媽說他太黏他了,好幾次送到幼兒園都不肯進班裡,實在犟不過他,就放棄送他到幼兒園的念頭了。反正她沒工作有的是時間,就在家帶唄。這次送他來,是因為他年齡到了,下學期就要上學前班了,怕他以後不願意上學,就送過來讓他先適應適應。

比媽寶男更可怕的,是兒寶媽

孩子到了幼兒園,一定要媽媽抱著進班,抱到班裡以後,他還是不肯下來,哭著一定要媽媽拿紙巾幫他擦擦鼻涕眼淚,這位媽媽就順從地拿紙巾給他擦擦。媽媽得走了,這孩子就一定要追到幼兒園門口眼淚汪汪地跟他媽媽揮手再見,上演個十里相送,一邊送一邊哭著喊著“媽媽你早點來接我。”直到看不見他媽媽為止。

每次看到孩子這種情況,老師們都是眉頭緊鎖,深知他問題的嚴重性。可轉頭看向這個媽媽,她的臉上竟然是笑著的,竟然有一種成就感,絲毫不覺得他的孩子這樣有問題。

在班裡,孩子拿不到椅子,哭著喊媽媽。排隊時不知道排哪裡,哭著喊媽媽。喝水找不到水杯,哭著喊媽媽.......

對孩子的情況,我們提醒的話沒少說,可是他媽媽還是我行我素,對孩子照樣寵。學期末他最後一次來幼兒園時還是哭鬧,這個家長抱著孩子問幾個老師:‘’像我兒子這樣的,下學期能上學前班嗎?“

我們都沒說話,心想著:你什麼時候能放手讓他獨立,他就什麼時候能上了。

對孩子來說,媽媽是照顧他的人,而孩子是被照顧者。孩子心理上需要媽媽的照顧,而媽媽也需要孩子對他的依戀來體會"被需要"。如果媽媽一直享受這種被依戀的感覺而不肯放手,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孩子要早點獨立,媽媽就要早點放手。

很多時候媽媽不願意割捨這種被依戀的感覺是因為媽媽本身安全感的缺失,她通過這種被依戀來獲取心靈的滿足。

人格獨立的媽媽,才能培養出人格獨立的孩子。

02.

沁最近跟男友分手了,她說自己戀愛三年千辛萬苦治好了媽寶男男友,卻還是鬥不過他背後的兒寶媽。

從戀愛開始,沁就發現男友是個名副其實的媽寶男,事事都聽他媽的,十句話九句不離他媽。

但是沁當時特別喜歡男友,她想試著改變他,真改不了再考慮分手。於是沒有聽旁人的意見,只一心改造他。

好在沁和男友在省會上班,未來公公婆婆在老家,沒有跟他們一起住,給沁的改造計劃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的幫助。從改造開始,沁每天都會給男友灌輸男人娶老婆了就該跟父母建立邊界感、老婆在婆家的地位是男人給的等等思想,男友在這些思想的薰陶下漸漸有了改變,認清楚自己對他媽媽確實過度依賴了。

比媽寶男更可怕的,是兒寶媽

就這樣三年下來,沁男友漸漸改變了張嘴就我媽說和凡事都聽媽媽的習慣,沁暗自慶幸,還好還好,改造成功!

沁和男友走過三年戀愛時光,轉眼兩人也該談婚論嫁了。

沁第一次到男友家見家長,未來婆婆表面上笑容滿面,卻話裡有話:”我們老兩口就這麼個兒子,他這麼優秀,所以我們對兒媳婦的要求還是挺嚴格的。當然我兒子的眼光我還是很放心的,阿姨不會不同意你們的。你們年輕人生活上很多不懂,我想過去跟你們一起住一段時間,幫你們打點打點生活。反正以後我也是要過去幫忙帶孫子的。‘’

沁一聽說,心裡一萬個不同意,這明明就是要考察她,況且她跟男友之前就商量好的,結婚以後絕對不跟公公婆婆一住,生了孩子沁想自己帶的。無奈這親事還沒定,沁不敢忤逆未來婆婆,只能答應了。

自從未來婆婆住進他們兩個的家開始,問題就爆發了。

沁習慣晚睡,早上睡得晚一點,婆婆一臉不悅地嘀咕女孩子人家不早點起來做家務,就知道睡。家務是沁和男友分配好的,每天一人負責打掃,一個人負責做飯,但婆婆見不得兒子幹活,男友一拿起掃把,婆婆就搶過來,嘟囔著一個大男人幹這些活多沒骨氣,這都是女人的事情。

最讓沁接受不了的是婆婆總是把沁和男友獨處的時間破壞掉,沁和男友要去公園散步,婆婆也跟著去;沁每個週末都要和男友一起看電影,婆婆不讓,非要男友開車帶她去走親戚......

婆婆和沁衝突不斷,三天兩頭就要吵一次。好多次沁忍住不發脾氣,盡力遷就婆婆,心想著一定要想辦法讓男友勸他媽回老家。誰知和男友商量好找婆婆說的時候,男友一開口,婆婆就開始撒潑了。“你這個不孝子,有了老婆就忘了娘,我辛辛苦苦把你養大,你現在就要趕老孃走,我告訴你,我不喜歡她,你要娶她就別叫我媽。你要是心裡還有我這個媽,就趕緊讓她走。”

沁也是一個心氣高的人,哪兒受得了這氣,立馬拉上行李就走了。

比媽寶男更可怕的,是兒寶媽

沁和未來婆婆的戰爭正式打響了。

男友的心是向著沁的,不停地在婆婆面前幫沁說好話,可是婆婆就是不接受沁。男友離不開沁,甚至跟沁商量好了偷偷領證,先斬後奏,但是拿戶口本必須經過婆婆同意,最後還是讓婆婆知道了,她氣得不行,心臟病發住院了。

婆婆抓住男友緊張她身體這個把柄,三番四次地威脅男友和沁分手,沁男友開始打退堂鼓了,如果婆婆真出什麼事,男友一輩子也過意不去,女朋友可以再找,可媽只有一個。於是倆人糾纏了半年,最後還是忍痛分手了。

03.

兒寶媽的存在是媽媽本身認知的錯誤,她認識不到孩子和自己是兩個獨立,彼此不相依附的個體,一直處於對孩子依賴的狀態。強勢的媽媽甚至會把孩子當作一種私人物品,孩子必須按照她的想法來活,主宰孩子的人生。

怎樣擺脫兒寶媽思想?

首先媽媽們自己要有一個獨立的人格,養育孩子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要試著尋找其他有意義的事情。

其次要認識到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不能一輩子依附著你。要尊重孩子,培養孩子獨立人格。

最後媽媽們要認識到只有放手才能讓孩子學會獨立,一手包辦孩子的人生,只會讓他變成一個沒有主見,自私懦弱的低能兒。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