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系失控,張一鳴失眠

今日頭條系失控,張一鳴失眠

張一鳴一宿未眠。

幾次接到整改命令後今日頭條APP被暫時下線,而比今日頭條還要年長的內涵段子則被永久封禁。至暗時刻的他不得不放棄以往技術人的驕傲,凌晨的一封道歉信充滿被認可和寬容的渴望。以往強調中立、致力於馴服算法的他開始言說要“將正確的價值觀融入技術和產品”了。

今日頭條系失控,張一鳴失眠

圖:張一鳴微博道歉截圖

【1】

張一鳴的成名作無疑就是今日頭條。這款于于2012年上線的產品,在2014年下載量超過了一億,並保持每月1000萬以上的用戶增量。

缺少傳媒基因的今日頭條原本處於劣勢,最後卻由於精準、高效的信息分發迅速在一眾傳統媒體平臺裡佔得一席之地。算法是今日頭條的核心武器,而理性是今日頭條的整體風格。但這也給張一鳴帶來了第一次失控。

同樣,算法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張一鳴的遲鈍。2016年今日頭條平臺上就存在不雅視頻鏈接的推送,那時內容監管的風還沒有今天颳得這麼猛烈。直到2017年4月央視曝光後,今日頭條才被北京市網信辦、市公安局、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已經聯合約談並責令限期整改。幾個月後,今日頭條再次被約談,並封禁、禁言了1000多個自媒體賬號。

但相比今年4月發生在張一鳴身上的事,去年4月發生的事就有點不足掛齒。

4月4日,今日頭條接到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的通報:長期無視法規訓誡,在不具備《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的情況下持續頂風拓展視聽節目服務,擾亂網絡視聽行業秩序。依據《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責令整改。

4月9日,四款新聞資訊類APP被下架,其中今日頭條暫停下載服務時間最長,足足三週。

4月10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責令今日頭條永久封禁內涵段子。

顯然,比起馴服機器,解決與人的問題,今日頭條顯得有些遲鈍和無力。

也許張一鳴也犯了他曾經演講提到的“理性的自負”——聰明又理性的領袖忙著實現他的宏圖偉略卻忽略了行業環境的變化。

昨天,今日頭條宣佈關閉App內語錄,段子,趣圖,美圖和美女5個頻道,主動修剪枝杈,也算是從這場自負中清醒過來——強大的算法和聰明的大腦都只是工具罷了。

【2】

和張一鳴有接觸的人會覺得後者像個機器人——精準、理性、剋制。確認了起點和終點,就在所有路徑中尋找最優解,我們很少聽到他發表煽動性的講話和吐露情感,也許對他來說這都是多餘的。

張一鳴高考報志願只花了五分鐘,方法是在條件確定後篩選出唯一答案。張一鳴在南開大學校友會上做分享時說,“當時我只把把幾個維度篩了一下,只剩下一個解:首先,必須是一所著名的綜合性大學,其次,必須要靠海,第三,不能離家近,第四,冬天要會下雪”,之後概括為“一個會下雪的,有很多漂亮女生的,冬天會下雪的,濱海大都市”。在一個天生的程序員眼中,做選擇似乎從來很容易,包括對未來的規劃。

後來張一鳴被酷訊高效、精準的信息服務吸引,於是就跳槽過去。在酷訊的工作和海內、飯否的合作中,張一鳴逐漸摸索懂得了一些產品、商業模式和運營邏輯。而2009年擔任垂直房產搜索引擎九九房的 CEO的機會又賦予他新的技能。

從程序員到CEO的難度在張一鳴這裡就是一個簡單的邏輯轉變。起初張一鳴焦慮,“寫程序的話你就是沒有不確定,執行就是這個結果……所以對程序員來說,你是希望高度確定性。”後來張一鳴想通了,“它反正是個概率分佈,你就做最佳決策就行了。”

就像一場系統設定好的遊戲。從最初接觸互聯網,到畢業後一路get新技能最終第一次嘗試CEO的角色,六年間張一鳴從程序員走向CEO的轉變似乎是拿著遊戲攻略進行的。

而追求愛情和挖掘員工張一鳴同樣簡單粗暴。張一鳴的妻子是他的大學同學,也是初戀。張一鳴大學時幫妻子的舍友修電腦,於是對她一見鍾情。然後修電腦、在BBS上聊天、約出來一起玩,然後直接表白,張一鳴按部就班地追求女孩子,結果當然是被拒絕。然而對這次碰壁張一鳴又表現出奇葩的一面,“就感覺這件事跟你說了一下而已,然後你有不同意見,我們接著來”,最後終於修成正果。

這樣的耐心和韌性在挖掘優秀員工上也有不錯的效果。看中的人暫時沒有合作意向不要緊,大家可以先保持聯繫。一旦對方的公司遭遇不順,他就會適時地約出來聊聊,吃吃飯,很多員工就在張一鳴的軟磨硬泡下被挖來了。

而對待自己,張一鳴好像自帶一套模範修正系統——主動而嚴格地完成獲取知識和保障身體健康的目標。張一鳴在一次演講中說自己大學主要在做三件事情,“一是寫代碼,因為我是搞技術的,二是看書,看了很多很多書,三是修電腦。”

至於健康狀況,張一鳴對數據的應用和關心到了一種可愛的地步。他曾將年齡作為 X軸,身體狀況等各項參量作為Y軸,畫出人生各項指標變化的函數曲線圖。於是他發現29歲左右通常是體力下降的拐點,從此對運動毫無興趣的他開始逼迫自己進行鍛鍊,每週至少游泳一次。

與大家經常聽到的某某CEO每天只睡三個小時不同,張一鳴對效率的最優解通過反覆實驗得到:“更大的效率來自於重要事情上做得好,而不是在處處做得好”;最好的狀態是“在輕度喜悅和輕度沮喪之間”;對他自己來說“每天必須睡足7個小時”才可以保證精力充沛。

【3】

但無論一個人經過大多的努力,也總有一些事無法把握的。

今日頭條的信息質量早就受到過質疑。兩年前張一鳴參加央視《對話》節目,幾位有著豐富的傳統媒體工作經驗當時正在做新媒體的嘉賓對頭條不具備價值觀和抓取內容的質量提出了質疑。

而對此張一鳴的解釋也算實實在在:確實是挑戰,但是情況已經有了不小的改善。張一鳴解釋通過不斷訓練改進模型和人工+算法的方式他們在內容多樣性和去低俗內容上面已經很努力地在做,而至於頭條的價值導向問題,張一鳴說社會公認的一些觀念他們會遵循,但具備爭議的事情他們不會進行引導。

這樣聽來,在內容的監管上頭條的措施顯得有些不太給力,努力和成效之間還是有著相當的距離。頭條最熟練和令人放心的還只是迎合喜好

於是經歷了諸多風雨,頭條懂事了。今年三月,張一鳴在頭條6週年的內部會上說,2018年是今日頭條全球化的關鍵化一年,而在這個關鍵點上頭條要“強化的企業社會責任”做一家“正直向善”的企業。

面對這次的頻繁轟炸頭條表現出一種溫和的順從,張一鳴主動砍掉版塊給頭條做減法,道歉信也檢討反思得很到位。

跟大多數企業一樣,這樣的整改是必經之路。不知道未來這樣的“檢討”我們還會看到幾份,不過不管是視頻還是新聞資訊,內容平臺野蠻生長的階段即將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