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打胡基技術失傳,記憶仍在

關中打胡基技術失傳,記憶仍在

關中打胡基技術失傳,記憶仍在

壯美昭陵◎西部文化藝術微刊

︱第827期︱

關中打胡基技術失傳,記憶仍在

打胡基

我們家鄉千百年來一直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房一間、瓦一千,磚頭就得三百三,不用銀錢買大梁,只要十個木杆杆。這首民謠說的“房”就是我們家鄉傳承了上千年的民居:單背房。也就是關中地區十大怪之一的“房子半邊蓋”,也有人把這種房子叫做“一面坡”。這樣的特色建築在關中大地隨處可見,蘊含著濃濃的鄉土氣息,與大自然的貼合堪稱完美。這種房子造價很低,用木料很少,建造工藝簡單。但是利用率卻很高,並且通風良好,還冬暖夏涼。其它類型的房子,不管你如何設計,想要蓋一間房子,用這一點材料是絕對蓋不起來的。

話說回來,如果真的要蓋一間單背房,僅僅備好“瓦一千”、“磚頭三百三” 再加上“十個木杆杆”是遠遠不行的,需求數量最大的建築材料,當數“胡基”。胡基就是人們用地裡的溼土經過簡單的工序做成的土坯。單背房子的簷牆(正面牆)有一丈多高,背牆(後面牆)有一丈五尺高,還有兩邊的山牆共四面牆全部都要用胡基砌成,所以說胡基的用量很大。之所以用胡基砌牆,一是不用掏錢買,就地取土非常方便,二是製作工序簡單,一般的人都會操作,所以很大一部分家庭靠自己就能解決。只有那些沒有男勞力的家庭才會請人打胡基。

說到打胡基,很多人認為這只是一個力氣活兒,其實光靠力氣遠遠不夠。看似簡單,但有的人打好了胡基就是扳不起來。還有些人打好胡基雖然勉強能扳起來,可是卻不會摞。打了多半天的胡基由於沒有摞穩而倒塌了,功敗垂成,你說人喪氣不喪氣?累死累活幹了一天,臨到天黑收工卻東倒西歪地倒了一大片。望著這一堆廢土,人也就癱坐在地上沒勁了(蔫巴了)。

關中打胡基技術失傳,記憶仍在

記得大概在一九七八年,我村有個鄰居想蓋房子,需要大量的胡基。這個鄰居剛剛從部隊復員回來,人雖然又精幹又帥氣,可就是不會打胡基。他找我請求給他幫忙。說是幫忙,其實就是給人家打短工,礙於同齡人的情面,又是鄰居,我也就答應了。打胡基首先需要有力氣。我這人幹活雖然手腳利索,但身體單薄,打胡基不是我的強項。可我有一個好搭擋,他一米七八的個子,人雖然看起來精痩,但渾身都是肌肉,似乎有使不完的勁兒。他幹起活來不但有力氣,而且有竅道,不論幹什麼農活,只要是給人家應承了,三天的活兒狠不得一天干完,是一位值得眾人敬佩的硬漢子。因此,村上的人就給我這個搭擋送了一個大氣的綽號:叫他“大將”! 大將比我大一歲,高我一輩,因我二人交情深,所以我從來不叫他叔,見面就叫“大將”!

關中打胡基技術失傳,記憶仍在

第二天我們兩個人就成了打工仔,而那個需要胡基的鄰居就成了我們的東家。 到土壕裡看了看墒情,打胡基剛好。於是我們就收拾好東西,支起了模子(打胡基的專用工具),開打!大將提硾子,我供模子。大將打起胡基來很有節奏感,啪啪啪三下五除二,轉身就是一個產品。當他“忽”的起身將打好的胡基給摞子上一放,左腳原地不動,右腳“刷”的一聲一百八十度轉過來的一瞬間,我已經飛快地把石盤(打胡基用的石板底座)上的餘土刮完並安好了模子撒了灰再用鐵鍁將土給模子裝滿,與此同時,大將一隻腳已經踏在了模子裡的鬆土上。我二人的配合,可謂是天衣無縫。在打胡基的過程中,那富有韻味的合作節奏,完全可以和在國家大劇院裡演出的那雙人芭蕾舞蹈相媲美!

給“東家”打胡基的第一天,大將對我說:“這一次服務的對象是咱們的近鄰,關係都不錯,寧可產量少一點,咱吃些虧,也要把質量弄好(因為我們的報酬是按打胡基的數量計算的)。” 我說:“對!慢一點不要緊,把活幹好。”

關中打胡基技術失傳,記憶仍在

要有好的質量,就要認真對待,不能馬虎。胡基的模子是寬27公分、長38公分、厚6公分的長方體,當模子盛滿土後,兩隻腳輕快的跳一下並順勢刷掉模沿上多餘的邊土,隨即雙手提起硾子快速地在模子裡的土面上重擊六個點,每個點的部位硾子的用力是一輕一重,就形成了A一B的章法程序,A代表輕、B代表重。一塊胡基要打好,那麼就要依照這個章法程序急驟而有快慢節奏的A一B、A一B、A一B、A一B、A一B、A一B。共計打十二硾子後,一個優質的胡基就產生了。在打硾子的過程中,用力輕重就是核心技術,用力輕了胡基不結實,甚至當時就扳不起來;反過來用力太大,胡基反倒不結實,土坯就會泛鬆了,同樣也扳不起來。所以說打胡基看起來是個蠻力活,其實技術含量還不低。

關中打胡基技術失傳,記憶仍在

按我們兩個人的正常速度,每天能打一千塊胡基,但是為了提高質量而影響了數量,所以,第一天我們打了八百塊胡基。一連三天都保持了這樣的速度,也就是每天完成八百塊。

農村有個風俗,給誰家幹活誰家管飯。第三天晚飯過後,房東婆娘看見我們坐下來抽菸,她就一邊收拾碗筷,一邊輕聲細語地和我們聊了起來。她說:“他爺(指大將)、他叔(指的我),聽說你們兩個一天能打一千胡基,這幾天咋就每天只打八百呢?是不是我的管待不好?” 她的話雖然語氣不重,但我們兩個人都明顯地感覺到了話裡邊隱含的份量。我們二人雙目對視後會心地一笑,說:“好著呢、好著呢,明天就快了,前三兩天才磨合呢。” 話雖然這樣說,但心裡總覺得有些不舒坦。

如果按照我和大將的常規速度,每天應該打一千塊胡基,可是一連三天都是八百。房東婆娘肯定算賬了,她家蓋房子總共需要一萬五千塊胡基,每天打一千塊的話,應該十五天就幹完了。而現在每天八百塊,幹完就得十八九天。光這管飯抽菸喝茶的招待,勢必將多出不少的開支。我們猜測著東家婆娘的想法。

關中打胡基技術失傳,記憶仍在

第二天一上工,大將就說:“人家嫌慢了,今天快一點。” 我說:“好!” 要快,勢必節奏就要變。我看見了,大將呸、呸給手上唾了兩口唾沫,雙手一搓,飛也似的跳上了模子:A一B一B!A一B一B!A一B一B。 九硾子,一個!我供模子也加快了頻率,一天下來,一千二! 到了晚上吃飯的時候還有肉夾饃!房東婆娘一看今天打了一千二百塊胡基,特別高興。她給我們改善了生活,臉上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我們吃著肉夾饃也非常開心,只是心裡有一股說不出來的酸楚味道! 說歸說、笑歸笑,下苦人受的罪誰知道!

關中打胡基技術失傳,記憶仍在

凡是打過胡基的人都有親身體驗,剛開始的三天就是鬼門關。打胡基的第二天早上起來,胳膊腿疼,第三天早上起來腰疼,第四天早上就起不來了。全身的感覺是又酸又痛,整個人好像散了架了,躺在炕上連身都翻不動了。相當一部分人只幹三天就徹底和打胡基這個專業說Goodbye了。那怕叫人死,也不打胡基了。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感受到那全身疼痛難以忍受的味道真的比死還難受。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只要強忍疼痛,繼續堅持,等過了五六天之後,奇蹟就出現了:慢慢地渾身也就不痛了,如果你能堅持十天,就將會越幹越精神了,並且以後身上再也不會疼痛了。

關中打胡基技術失傳,記憶仍在

打胡基這活兒雖然辛苦,但是收入要比其他形式的打工高出一倍還多。所以說,不怕沒本事,就怕不出力。只要你堅持努力,不怕苦不怕累,就沒有過不好的日子。

要記住:天道酬勤!這雖然是過去的老話,但還是想告誡現在的年輕人:不管社會有多麼先進,無論經濟有多麼發達,不幹終歸是不行的,懶漢永遠是沒有出路的, 坐吃山也會空的。

關中打胡基技術失傳,記憶仍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