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毁了一个国家吗?

哈娱乐大爆炸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公元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在北京城一个普通旗人家里,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她的出生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但二十多年后她却成为人人都要顶礼膜拜的老佛爷,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她就是慈禧太后。

在中国历史上从没有人像慈禧太后那样被恶评如潮!有人说她是祸国殃民,视权如命的一代妖后;也有人说她是狠毒凶残,工于心计的恶女人;还有人说她是顽固保守的误国者。


(慈禧太后真实影像)

——时代背景:

慈禧太后生逢晚清乱世。此时的大清朝犹如一艘行驶在汪洋大海中的一叶孤舟,面对汹涌的惊涛骇浪,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此时的晚清已呈现出一副夕阳晚照的残景。

公元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清廷大败,从此大清朝海上门户洞开。也给沉浸在天朝上国中的人们敲响了警钟。从此直到公元1912年大清朝灭亡,清廷始终处在被对外侵略中。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弥留之际道光皇帝将皇位传于四子爱新觉罗-奕詝,即后来的咸丰皇帝。奕詝初继位时勤于政事,大手笔对朝政进行改革。但此时的大清国内忧外患不断,内部,广西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日益猖獗;外部,英法联军不断觊觎清朝。终于在1860年,英法两国借“亚罗号事件”再次对清朝出兵。结果清军步步败退。咸丰皇帝见大事不妙,以木兰秋狝的名义紧急避祸于承德避暑山庄。不久咸丰皇帝便客死病逝于承德避暑山庄。可以说从咸丰登基为帝那天起,面对内忧外患,他就没过过一天好日子。

——夺取政权

咸丰皇帝去世之后,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夺取政权。此后的47时间里她成为了大清国的实际掌权者,她的一生也深刻了中国近代!

——评价:

正面。 慈禧太后当政的接近五十年时间内曾有两次大的改革:

一 、第一次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学习西方工业化的运动。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鼓励发展官办民办实业,如创立汉阳铁厂,成立福州船政局;开始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随着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随之宣告破产。虽然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但是洋务运动却开启了中国近代现代化发展之路,也是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二 、实行“新政”。 面对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清廷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慈禧太后深知形势已由不得她自己继续闭关自守。改革已迫在眉睫!慈禧太后下令全国各省淘汰旧军,编练“常备军”;指定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的办法,允许自由发展实业,这些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繁荣;慈禧太后废除了自隋朝开始的1300多年的封建科举制,并亦停办武科考试,继续加大派遣留学生出国;改变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持续近两千多年的“重农抑商”政策;

1908年慈禧太后在中国首次提出君主立宪制,并列出了一个为期9年的时间表;

知人善任,重用汉臣。清末许多汉臣能吏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皆是慈禧太后提拔重用的。相较于清朝前几代统治者,慈禧太后在这方面还算是开明有眼光的。事实证明,他的这一政策是对的,设想若无一大批汉人能臣的竭力扶持,清廷恐怕早已经垮台了,或许等不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

负面。慈禧太后对中国近代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咸丰皇帝客死避暑山庄,慈禧太后掌握实权以来。清朝同列强发生了数起对外战争。比较大的有1883年中法战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几次对外战争清朝皆以失败告终!战争结束后接下来伴随的就是割地、赔款、强制通商、设立租借等。慈禧太后执掌朝政的四十多年时间内,赔款列强数十亿两白银,并且将台湾岛等地割让给列强,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屈辱和苦难。


(晚清,时局图)

综上:慈禧太后生逢晚清乱世,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既是她的不幸也是整个国家的不幸!慈禧太后是中国两千多年帝制时代少有的女性政治家。虽然不能把清朝灭亡的责任全部加罪于她,但是在她的统治时期内,导致清廷同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致使割地赔款日益加剧。这一点她是不能推卸责任的。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耻辱柱上应当有慈禧的名字!

至于说慈禧毁了一个国家,只能说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因为没有慈禧,清朝也会灭亡的,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因为为政只要在于人心而晚清人心已尽失!


小司马说

时代变迁,国家不是毁在某个人手里,晚清病态政局动荡是时事日积月累形成。执政者没有跟随时代步伐进行改革,固步自封,夜郎自大,逐步被外族入侵蚕食,造成中华民族五千年前所未有的浩劫。


小Y087

这个要看从哪方面来说,我们看历史,最怕就是脸谱话,坏的就是坏,好的就是好,其实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从他自己和清朝的角度来说,慈禧其实延长了清朝的统治时间,她对权臣和国家权力的掌控也不是光绪可以比的,到后期慈禧也并不保守,后期的立宪没有慈禧同意也搞不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