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VS苹果:谁是赢家?

谷歌VS苹果:谁是赢家?


编者注:本文作者Mauro Solis,由华盛学院小詹编译,主要结合未来技术领域面临的三大变化对比分析谷歌和苹果。

未来几年中,技术领域面临三大变化:AI(人工智能)、IOT(物联网)以及另一半加入互联网的人口。从苹果(NASDAQ: AAPL)和谷歌(NASDAQ: GOOG)目前的发展来看,似乎很难发现苹果能在未来五年走在前列的趋势。无可否认,苹果是一家好公司。公司拥有卓越的品牌,设计出色的产品,并且与消费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尽管如此,笔者认为苹果的创新和增长前景较为有限。相比之下,谷歌不仅有更大更好的护城河,还有能力渗透苹果的大部分优势。

谷歌VS苹果:谁是赢家?

谷歌VS苹果:谁是赢家?

人工智能

首先对比分析苹果和谷歌在人工智能上的进展。谷歌拥有AI子公司Deepmind和基于DistBelief进行研发的第二代AI学习系统Tensorflow。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上,谷歌拥有更好的平台。苹果的AI进展也不可忽视,但其发展远落后于谷歌。

苹果的文化对AI发展造成一定阻碍,许多AI专家的目的是发布成果,而苹果的规定却是对此加以限制的。由于AI专家十分稀缺,而市场需求又很大,因此能够吸引到最好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就这点而言,苹果并不占据优势。

谷歌拥有发展AI的关键元素——信息。谷歌是一家能获取全球信息的公司,而大数据对于AI系统的推进和改进极为重要。在AI发展上,谷歌拥有明显优势,而苹果相对弱势,即使是微软、Facebook或者亚马逊在AI上都比苹果更具优势。

几乎每一个苹果正在开发的AI应用,谷歌都有对应产品,但反过来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谷歌正在开发的AI应用中有很多苹果并未涉及。谷歌旗下有多家AI子公司,这些公司不只是处于领先地位,而是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当苹果开发自动驾驶汽车系统时,谷歌的无人驾驶项目Waymo已经处于测试阶段,将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在苹果宣布涉足医疗记录领域时,谷歌旗下生命科学公司Verily已与业内顶尖公司合作超过12个项目,并且正在开始将AI技术应用其中。

说明苹果和谷歌之间AI发展差距的最好例子应该是Siri。苹果在WWDC18开发者大会上公布了Siri的改进,更新后的Siri可以根据用户习惯或者所处场景进行针对性消息推送。相比谷歌今年的IO开发者大会上公布的语音助手,Siri此次的改进黯然失色。谷歌的语音助手已经远远超过曾经在手机语音助手中处于领导地位的Siri。

物联网

物联网正逐渐渗透到科技行业和消费产品当中。有望从物联网设备中获益的三家公司分别是亚马逊、谷歌和苹果。亚马逊推出了智能音箱Echo,谷歌和苹果分别推出了智能家居设备Google home和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谷歌和亚马逊已发布实体设备,而苹果还依赖于iPhone和iPad。

衡量物联网技术成功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可能是物联网系统支持的设备数量,因为网络效应对用户的购买意向有重大影响。系统能支持的设备越多,用户在购买设备时就有更多的选择。亚马逊是当之无愧的赢家,公司的物联网系统支持12000台设备。紧随其后的是支持5000台设备的谷歌,苹果支持的设备数量仅超过200台。

谷歌VS苹果:谁是赢家?

谷歌支持的设备数量正在快速增长,从今年1月的1500台增至5月的5000台。笔者怀疑苹果是否能实现相似的增长模式,毕竟谷歌得益于数量庞大的安卓用户,而苹果的IOS用户数量是远远低于安卓用户的。

另一半即将加入互联网的人口

目前全球仅一半的人口能上网。另一半人口将在未来几年陆续能够上网,上网费用的降低将使用户数量增加,这对谷歌、Facebook、推特等依赖线上广告的公司是利好消息。未来几年将能上网的另一半人口最有可能通过智能手机上网,由于上网成本的限制,很可能是通过安卓机上网。苹果将不会从中获利,而谷歌却与之相反。

小结

苹果拥有自己的护城河,同时用户粘性高。笔者认为谷歌有突围苹果护城河的能力,能抢占其部分市场份额,即便没能做到,谷歌也将持续增长。而苹果的生存取决于保持其护城河。根据上文的分析,从AI、物联网等因素来看,谷歌都比苹果更具优势。

本文由【华盛通app-新浪集团旗下港美股服务平台】特约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