綺懷詩:古典情詩最後的絕唱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古往今來,曾出現過眾多謳歌愛情的華章。在所有文學體系之中,未必再有如古典情詩那般將纏綿悱惻的愛情,描寫得如此細緻,如此傳神,如此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從“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純情,到“山無陵,天地合,才敢與君絕”的廝守,再到“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堅貞等等,無不表達了震撼人心的愛情故事。只是,這份如此美好的古典愛情盛宴,也逃脫不了終結的命運;而她的終章,即是清代詩人黃景仁的《綺懷詩·幾回花下坐吹簫》。自綺懷詩·幾回花下坐吹簫》之後,世間似乎再無古典情詩。

綺懷詩:古典情詩最後的絕唱

《綺懷詩·幾回花下坐吹簫》其原文如下: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後蕉。

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

“綺”的本意是美麗的絲織品,後直接引申為美麗。故“綺懷”可理解為美麗的心情;只是詩中這份所謂的美麗心情,對於黃景仁而言,是一種因愛情失落後無處尋覓的絕望,因此顯得尤為悽婉動人。考察黃景仁寫此詩的背景,可以知道他曾與表妹兩情相悅,有一段驚豔的愛戀;只是造化弄人,這段戀情只有一個美好的開始,卻沒有一個美好的結局,他們終於是無言相離。因此,此詩中依約籠罩著一種深沉的感傷。

綺懷詩:古典情詩最後的絕唱

詩中的首句“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表明了作者一直深情的懷念那段美好的愛情:他無事之時,便在花下吹簫,回想自己與戀人的諸多往事;只可恨戀人所在的紅牆雖然近在咫尺,感覺上卻如銀河般遙遠,不可觸及。第二聯“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是此詩中最著名的一句。作者其實是清醒的,他知道以前美好的星辰時光已經過去,不可追回。只是,他終於不敢面對現實;獨自在風露中久久佇立,終夜無眠,在他的潛意識之中,希望過往的美好愛情再度出現。他是清醒的,知道這是自欺欺人;在這種明知無望,卻又難以放下的矛盾中,他陷入了一個怪圈之中,令他苦痛而絕望。

綺懷詩:古典情詩最後的絕唱

這種苦痛和絕望,是一種什麼狀態呢?第三聯寫道“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後蕉”;顯然,作者在以春蠶喻己。這和李商隱的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有異曲同工之處。思念正如蠶絲一般,連綿不絕,漸漸將作者裹住;越裹越緊,無法自拔。後面的“蕉”,在古代詩歌中,通常也是一種幽怨的意象。第四聯“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是對於上述無法自拔的狀態的繼續描寫。

綺懷詩:古典情詩最後的絕唱

此詩中,通篇的意境,給人以一種幽怨、絕望的情懷;而這正是此詩的特色,是此詩可以打動世人的關鍵所在。因為最美麗的詩歌,往往就是最絕望的詩歌;這種絕望的感染力,可以直滲入靈魂至深處,使人久久不能忘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