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孩子缺乏安全感的5个表现,新手爸妈要注意!

「育儿」孩子缺乏安全感的5个表现,新手爸妈要注意!

专家名片

「育儿」孩子缺乏安全感的5个表现,新手爸妈要注意!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1

咬指甲、吃手

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会吸吮小手。但如果孩子已经会说话走路,还在吃手、咬指甲,说明孩子缺乏安全感,通过吃手、咬指甲来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2

抱着玩偶和被子才能睡觉、或者要摸着妈妈的身体睡觉。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无法给自己充足的安全感,要从其它方面来获取,睡觉时蜷缩的姿势,好像是在妈妈腹中一样,或抱着毛毛熊等玩偶、被子等柔软物体类似妈妈的拥抱,或者喜欢摸着妈妈的身体入睡,确认妈妈的存在才感到安全。

3

情绪不稳,易哭闹,不能批评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较敏感,对外界戒备,不自信,害怕被抛弃,一点点批评都易激发强烈的焦虑、恐惧情绪,而表现得情绪不稳定,哭闹不休。

4

难于与妈妈分离

去幼儿园的时候,哭闹着不肯离开妈妈。或者妈妈不在身边时听话,很乖,甚至默不作声,妈妈一回来,就调皮捣蛋,异常活泼。

5

害羞,胆小,被动

在陌生的情景下,不敢表现自己,总躲在妈妈的身后。在儿童游乐场所不敢主动去玩,需要妈妈陪着玩。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育儿理论层出不穷,这些眼花缭乱的育儿经,令新手妈妈不知如何选择,焦虑不安,生怕一个不小心给孩子童年留下阴影,今天就给您一些建议,让您避免一些错误的方法,同时也缓解一下自己的焦虑。

养育孩子到底在养育什么?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3岁之前,养育孩子的主要目的在于养育孩子的安全感,具有足够安全感的孩子,才能够在之后的人生中快乐自信、独立自主,能够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耐受挫折。所以安全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

反过来,如果孩子安全感遭到破坏,孩子将变得敏感内向,自卑、封闭、孤僻,不敢与同学交往,长大后容易人际关系紧张,耐受挫折能力差,情绪控制能力差,容易罹患精神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给孩子今后的发展带来严重困扰。

建立安全感,记住这6点

1有一个固定的抚养人,切忌不断更换抚养人

孩子出生后会对固定的抚养人产生安全依恋,看到抚养人时会笑,抚养人离开会感到恐惧,会哭闹。所以,固定一个抚养人,会让孩子长期感觉到安全依恋,孩子的安全感就慢慢建立了。如果经常更换抚养人,意味着孩子与抚养人稍微建立了安全依恋感,抚养人就离开他了,会让孩子经常处于分离的焦虑恐惧当中,无法形成安全依恋,导致孩子安全感的破坏。

2身体的接触很重要

研究发现,与喂食相比,身体的接触对形成安全依恋更加重要,养育过程中,抚养人要经常抚摸孩子的身体,保持肌肤的接触,如抱抱孩子,摸摸孩子的脸、胸、背等,让孩子体味“接触带来的安慰感”。在与孩子肌肤接触的同时,也要配合慈爱的眼神接触,轻松愉快的表情及言语等,在这种快乐温暖的环境下,孩子较容易建立起安全感。

3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敏感

哭泣是前语言期孩子的“语言”,在孩子还不会语言之前,孩子的哭闹,意味着向父母发出求助信号。父母要对这些信号及时反馈,看看孩子啼哭是否因为饥饿、尿布湿了、身体疼痛不适等,及时化解孩子的痛苦,使孩子感受到安全,如果任由孩子痛苦而不及时化解,很容易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4要离开孩子时不要偷偷“玩消失”,要有告别仪式

很多父母离开时,怕孩子哭闹,就选择偷偷离开,而不与孩子告别。这样的确省心,但对孩子来说,却是很恐惧的,1-2岁的孩子心里,不见了就意味着消失,就意味着再也没有了,因为他对事物还没有恒定感,所以孩子突然发现父母不见了会非常恐惧,会以为父母再也见不到了。

当父母要离开几天时,一定要和孩子有个告别仪式,告诉孩子自己要离开几天,什么时候回来,即使孩子听不懂,他会从你的表情知道些什么,如果要离开的时间比较久,一定要经常和孩子视频见面、聊天,让他确定你的存在。

5和谐温暖的家庭气氛

孩子并不能够理解成人的世界,父母因为感情不和而出现争吵,导致家庭气氛紧张,孩子都会认为自己将会抛弃,会感到紧张、焦虑、恐惧,会严重破坏孩子的安全感。所以,父母的事情自己协商,切忌在孩子面前吵架。

6不要恐吓、吓唬孩子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快速安静下来,或者为了让孩子听话,喜欢恐吓、吓唬孩子,如:“不听话就不要你!” “你给我闭嘴 !快睡觉,再不睡大灰狼来吃小朋友了 !”……1-2岁的孩子,心理发育处于低级阶段,没有实践检验能力,父母说的话,都会当真,他会感觉外在世界很恐惧、很危险,很容易没有安全感。

所以,新手爸妈们,养育孩子不是一件省心的事情!不过在3岁之前不省心,是为了孩子以后成长能够省心,加油!

供稿: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育儿」孩子缺乏安全感的5个表现,新手爸妈要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