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杂小妹到青年女科学家

从打杂小妹到青年女科学家

沈俊喜欢喝咖啡,在她看来,做科研就像品味一杯苦咖啡,“开始觉得很苦涩,慢慢苦尽甘来,最终品尝到成果的甘甜,便会越做越喜欢。”

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十名获得者中,有两位来自中科院,沈俊是其中之一。从“打杂小妹”到获得此奖,沈俊的每一步都付出了120%的用心和努力。但这并不是终点,她正努力实现“做出世界上第一台磁制冷实用冰箱”的梦想,成为“世界杰出女科学家”。

沈俊:从“打杂小妹”到“青年女科学家”

2018年,沈俊荣获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该奖表彰她在“低温制冷技术”方面的前沿研究工作,特别是围绕新型制冷方式“磁制冷技术”开展的从基础到应用的全链条研究。

年轻的沈俊“身兼数职”: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企业创办人与管理者,还是拥有一双儿女的母亲。多重身份似乎并没有给沈俊带来过重的负担,从她身上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从容,以及对自身能力的绝对信任。

看到沈俊自信的笑容,总是让人心中充满疑问,究竟是什么塑造了她强大的内心?

从打杂小妹到青年女科学家

误打误撞走上了科研路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或许正是这句俗语,将沈俊“逼”进了科研界。

大学毕业后,她选择了继续深造。研究生期间,沈俊初次接触到低温制冷时就对它充满了兴趣,经过潜心研究,她发现了国际上最低温度、大磁熵变铁磁磁制冷材料,填补了这一温区的国际空白。

沈俊注意到,在当时世界上比较著名的4种材料体系中,综合性能最强的材料是由中国人发现的,但却没有研制出高质量的样机将这一发现应用起来。“我们的基础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样机制造却是一片空白,而像美国等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研发磁制冷样机了。”

从打杂小妹到青年女科学家

越深入,越热爱。沈俊入选学校的联合培养计划,走进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磁制冷方面的研究工作。“当导师交给你一个课题,你要学会思考如何去解决它。”她坦言,“正是在读博士时,我才开始真正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并坚定了想要做出世界上第一台磁制冷实用冰箱的梦想。”

第一次出国开会期间,沈俊就专程前往美国宇航公司参观,发现他们研制的样机质量相当高,远远超过了国内的研发水平。“我们国家也应该研发自己的样机”,沈俊在惊叹产品先进的同时,也暗自下定决心。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是国内研发制冷技术最为顶尖的科研机构,博士毕业后,沈俊来到这里,加入了低温与制冷工程研究中心,踏上了磁制冷技术的研发之路。

回顾当初的选择,沈俊不后悔。在她看来,做科研就像品味一杯苦咖啡,“开始觉得很苦涩,慢慢苦尽甘来,最终品尝到成果的甘甜,便会越做越喜欢。”

10余年来,理化所低温工程与系统应用研究中心的二楼展示着沈俊攻坚克难的“结晶”——自主创新研发的磁制冷系列样机,她笑称“它们是自己的孩子”。沈俊很自豪,“现在,国外最好的科研团队和生产商经常到我们实验室参观交流,主动跟我们谈合作,在国际学术交流会上,我们的大会报告也是最受关注的。”

从“打杂小妹”到“顶梁柱”

谁都会是个“萌新”,没有谁一走进科研世界就是个大牛。加入课题组之初,沈俊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

“刚开始我并不懂制冷技术,也不知道能做什么”,但她很勤快,不挑活儿。“每天整理实验工具、打扫实验室、会议的材料准备、各种会务工作,这些事情也需要有人来做的,我就干这些。”

3个月的“打杂小妹”生活,对于沈俊来说,是一个适应新环境,了解研究所、科研工作等的过渡期。很快,她意识到自己不能只干这些“杂活儿”,并迅速行动了起来,她向几乎所有的科研基金会提交了申请,粗略估计有数十份的申请书,“即使有一个中,我也觉得成功了。”终究功夫不负有心人,沈俊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开始了属于自己的课题研究。

由于家在北京,过年期间,其他同学都回家过年了,沈俊可以一直待在实验室。“终于没人跟我抢仪器了”,沈俊开玩笑说。那几年,即使是大年三十晚上,沈俊也是在仪器旁边进行着测试。

勤奋换来的成果,让时任课题组长看到了“这个小姑娘是一个可造之材”。他很欣赏这位勤勉且主动的新人,逐渐开始给沈俊安排任务。

“一开始领导也不会给你安排重大任务的,因为他也不知道你的能力究竟怎样”,沈俊自然不会放过每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她总是会超前完成领导交付的任务,“领导要求一步,那我可能会尽可能完成到十步,提前做好后面的工作。”

正是这种超前的工作态度,沈俊得到了“重用”。课题组计划依托创办的中科睿凌低温设备的企业,将制冷技术推向市场,沈俊成为企业管理和项目负责人的最佳人选。不懂管理怎么办?沈俊学习了一年的MBA(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成功担纲了“企业管理者”的重任。

从打杂小妹到青年女科学家

如今,中科睿凌的市场运营已经获得了成功,沈俊也就从企业退出,又回到实验室继续开展磁制冷技术的科研工作。“作为技术研发人员,我的目标就是实现技术到产品的‘最后一公里’,剩下的就交给市场。”

主动而且超前的工作态度,加上对工作的精益求精,使得沈俊从一个“打杂小妹”蜕变为课题组中的“顶梁柱”。

科研的道路必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沈俊毫不避讳自己所经历的艰难时期。“当时领导因病去世,整个课题组的工作重担一下子都压在了经验尚不足的我和另一位同事身上,那时候真的是感觉无比艰难。”科研停滞不前、人员短缺、经费难以为继……

沈俊说:“科研经费特别紧张,最困难的时候,可能再过两个月,工资就发不出来了,到时候整个课题组将面临解散。”

残酷的现实摆在了面前,但是沈俊不会向命运低头,“想办法解决呗,咬着牙一个一个解决问题。”鼓励课题组开展一些其他小课题,尽最大可能争取经费。持续了近一年半的时间,坚持不懈给她带来了转机。他们在磁制冷技术上的突破,将课题组挽救于水火之中。

回忆起这段时光,沈俊坦言,心态和方法很重要。“要学会科研的方法,知道自己应该设定一个怎样的目标,找对科研的途径!”在沈俊的眼中,经历了很多的失败,但并非毫无意义,“失败多了就成功了!”她笑着说。

低温精神照亮前行之路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路走来,沈俊始终不忘指引前行道路的老前辈们和“低温精神”。

洪朝生院士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国内低温界的开山鼻祖,如今98岁高龄的洪老先生,为中国的低温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利用休闲时间,沈俊会沉浸在理化所的小图书馆里,整理洪朝生先生的手稿、作品和相关书籍。她从中学到的不仅是理论技术,更多的是感悟到其无私奉献和锐意创新的精神。回忆起这位前辈时,沈俊的言语和目光饱含崇敬之情。“洪朝生先生的精神,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必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从打杂小妹到青年女科学家

沈俊始终坚信磁制冷技术的光明前途,带领团队打破了长期没有突破的窘境。找到合适的材料之后,沈俊终于成功研制出了小型室温磁制冷机,从而使得国内的磁制冷技术一跃达到国际前沿水平。

摆在书桌案头的洪朝生手稿,沈俊会时不时地翻翻看看,找找灵感,提醒自己坚定初心。

学会管理

享受“不一样的多面人生 ”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被誉为中国女性科学家的“诺贝尔奖”,只有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果的女性科学家才有可能获得。

除了科学家、导师、管理者、母亲的角色,沈俊还是中科院理化所“理化青年论坛”暨“青年创新促进分会”理事长、中国制冷学会低温专业委员会委员……是什么让她能在如此多的职务和角色之间转换自如?

沈俊的诀窍是:高效管理。“一个人同时要完成很多事情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培养和管理团队,通过团队体现自身社会价值。

”在沈俊看来,一个人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要承担如此之多的职务就必然要掌握足够强大的时间管理能力。“一个人干是做不完的,要培养高效的团队,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

专人专事是沈俊所贯彻的理念之一,大到课题目标,小到家务琐事,她都认为应当让最专业的人来完成。

从打杂小妹到青年女科学家

沈俊说,工作再忙,也要热爱生活。生活中的她有些“粗线条”,有时还在家人面前撒个娇,给他们制造些小惊喜。沈俊爱运动,喜欢滑雪、打羽毛球,尤其喜欢跑步,有时间还参加马拉松比赛。

她坦言,的确经常会遇到工作和家庭难以兼顾的时候。“所以家人的支持特别重要,我很感谢家人对我的理解。”沈俊说,能够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这与家人的支持必然是分不开的,丈夫的默默支持与理解,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照,都为她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即使再忙,在家人生日或是特殊的日子,那天我也一定会回家。”沈俊爱烘焙,会亲自烤蛋糕,只要不出差,人在北京,她都会接孩子们放学,“我觉得仪式感还是很重要的。”

在外人看来,沈俊忙碌的科研生活十分枯燥,没有浪漫气息,但是沈俊却并不这样认为,“真正的生活就是很平淡,所有的平淡都是浪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