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大學畢業後考上公務員,發現同批進入的男生都是三本人員,很委屈,怎麼調整?

鏡水塵風-



我想關於怎麼調整的問題,首先應該想明白以下兩點。


一方面,作為女生,考公務員最大的目的是想工作圖個安穩,同時也看重了公務員所享的福利待遇。手捧著這個“鐵飯碗”,雖從短期來看,個人的薪酬和發展不會一下提升,但從長遠考慮,體制內的安穩還是關鍵。光這一點就足以讓一般人踏踏實實地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我想或許你也是這麼考慮的。


另一方面,正如你所說,性別差異的確依然存在於當下社會。直白一點,男生在很多方面還是優勢明顯,即使這一點只是社會所認為的,但既然社會認可這一點,那就是一個主流思想,個人是萬萬沒有能力去撼動的。再往下說,

個人改變不了的,那唯有接受,除非你犯軸,願意自己和自己較勁,但結果依然改變不了,那這又何必呢?


以上兩方面如果想明白了其實也就不用委屈了,心態平和,接受現實,做好自己能做的也就行了。


最後再說一點,假如真是覺得委屈無法忍受,那跳出來也何嘗不是一種選擇。名牌大學畢業的招牌在手,實力明顯,好工作自然也不會那麼難找。個人認為,體制外所體現的公平應該是多於體制內的。


總之,無論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關鍵還是自己想通了,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蘇珊職場進化論

在步入社會之前,我們都是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你要相信你現在所做的每一步努力在將來某一天都會派上用場。題主的委屈情緒主要來自於兩點,一點是學歷,另一點是性別。

學歷只能代表過去,真正能決定你的未來的是你的能力。

首先,現在的公務員考試已經和以往大有不同,走後門的現象大大減少。既然三本學生能和你在同一職位,說明人家儘管學歷不高,但是有其他過人之處。新時代,拿學歷這種有色眼鏡來判斷一個人的現象已經越來越少。當然,你在大學裡積累的知識與能力也不會拋棄你,最終都會成為你的一把利劍。

其次,因為性別不同,男女的思維方式和擅長的方向不同,分別能擅長不同的崗位這很正常。公務員相當於入了官場,這樣一個水深火熱的地方,很多男生容易爬到更高。同時,在官場打拼, 少不了極強的抗壓能力和為人處世的能力。女生相對於男生,日後少不了還需要照顧家庭,自然少點競爭力。當然,也不是絕對的,如果你夠努力,性別根本不是問題,所有人起跑線都一樣。

我們永遠改變不了周圍的人和事,我們能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與其有時間怨天尤人,不如提升自己,你的實力時間看得見。


決勝網

我是公務員,路過看見就進來答一下。我回答問題都很直,可能會引起不適。

第一想怎麼調整?如果你真覺得自己僅僅是因為性別原因所以委屈了。那麼辭職唄。名牌大學幹什麼不好。

第二,與其說怎麼調整委屈倒不如說先調整自己,更準確的是認識自己。如果你真的有能力,有想法,有遠見,遇到這種情況怎麼會委屈?應該高興才是。學歷上他們比你差兩檔,能力也比你差。這樣才能體現你的價值,才能發揮你的作用,工作才有意義,升遷才有機會。否則一堆名牌大學的男生,一堆能力強的男生和你一起工作,一起競爭,不出意外,不靠爹媽,這輩子你都幹不過他們。這麼簡單的道理都想不明白的,一則就是已經學傻了,情商低的可以。一種就是競爭慣了,啥都想爭個第一,爭個說法。不管那種以後發展都不會太好。因為你會樹立很多敵人,別覺得他們是廢物,再不濟合起來踩住你沒有問題。如果你說我喜歡和能力強的人共事,即使敗了也很服氣。那麼你可以考中央呀,你可以進500強呀,也可以出國呀!為什麼沒呢?性別原因?絕對是藉口,還是你不夠厲害。

第三,名牌大學和三本大學有區別麼?有,一定有,但卻不是名牌大學就一定厲害,我接觸過很多高材生,國內的不提,國外的都很多。能力千差萬別,有的確實優秀,有的就是木頭,更有的毫無道理的自信和強勢,智商很高,情商沒有。三本的雖然絕大部分底子差,但不代表智商低,學習不好的絕大部分不是學不會,而是不想學。因為不想學所以增加了很多交際,反而情商高的可以。所以不能絕對性的用學歷來評價。各有優點,各有缺點。有人會說了,三本的就是差,同樣一個工作三本不會幹,名牌幹得好。凡事看到這點的人,現實中基本沒多大地位。因為不是你能幹活你就厲害。你以為你幹好,乾的快,大家就都喜歡你麼?你乾的好,幹得快,就會有更多的活派給你,活多了你就會累,累了你就會犯錯,錯誤犯多了,反而不如干的慢的人。人家不是不會幹,是不想幹。沒你在的時候,也一定能幹好。

第四,不要老是評價對錯,對錯是對歷史的評判。對未來發生的事要考慮合理還是不合理。覺得合理就去做,就要承擔其帶來的風險,就要面對出現的困難。要是隻知道抱怨,這人不會有多大成就,愧對一身智慧,一身容貌,還有那所謂的學歷。


話匣子紅追

作為一名HR,來解答你的“不平衡”心理吧。對,你說的太對了。性別差異,在整個職場中都隱性存在。口上不說,但做起來一點不含糊,就是寧要三本男,不要一本女。對,現場就這麼真實而殘酷。當然,對於女生來說,你選擇公務員這個人生,就應該要有這個平衡心態,以後的差異化繼續伴隨你一生,你看見有幾個女同志能提到國家級的,全世界都一樣,大大概率的現象。

第一:重男輕女現象在大多數職場普遍存在,除女性職場外。

講自己的例子吧。前不久的秋招,用人部門全部找人力資源部,就提一個需求,不要女生,寧願三個女生換一個男生也幹,用985的女生換三本男生也幹。你一定淚眼朦朧,為什麼呀?!好吧,一個985的女研究生畢業,25歲,馬上結婚生子,現在還有二胎。在30年之前的黃金期,你能當三分之一的男生用嗎?你作為女生,自己心裡沒有點數嗎?

第二:千萬不要有名校自豪感,十年後,三本男在職務上大多數都會超越你的。

好吧,再談你的現狀。好不容易考進去了,發現周圍都是三本男生。你再次淚眼朦朧,怎麼我屈尊到了這裡?學校與職場不同的。你的考試能力強,就一定代表你的業務能力強嗎,就一定代表你的社交能力強,你的協調能力強,你的文字能力強嗎?

錯了,在現實中,尤其在基層職場中,恰恰相反的。由於一些名校生有名校光環,處處心理不平衡,一點委屈也受不了,反而制約了職場發展。相反,那些三本生,由於比較認命,工作紮實,成長後勁大。可以肯定地講,如果你的心態不改變,十年後,這些三本生可能就成為你的上司領導。

第三:你應該怎麼調整呢,就是要把你的優勢變得更強。

你選擇了公務員,不管是你的本意,還是你父母的主意,目的就是圖一個安穩。那麼,和你一樣名校畢業的男生,會進入這麼安逸的體系嗎?不會,名校男生都去大都市的名企去闖蕩去了。

也許過三五年,你會發現你的月薪4000元,然後去名企的名校男生月薪已經4萬了。你的年薪只是人家的月薪。好吧,再傷心地提醒一句,華為今年最高年終獎258萬。

你選擇的道路,跪著也要走完。如果你只是抱怨,不展示自己的優勢,不努力工作,你還會被這些三本男生拋在後面。

綜上,你選擇了這條道路,就要好好走完,而不是抱怨。恰恰相反,你是名校生,和你一樣競爭都是三本生,只要你發揮自己優勢,也許你在職場發展中,會超越他們。如果你不努力工作,再過幾年,這些三本生成為你的上司的時候,你更難受。


職場火鍋

這點我深有體會,我是二本畢業,大學畢業後去遊樂園售票,同事都是初中高中畢業的,心裡也不平衡,成夜睡不著。後來辭職,考事業單位,終於考上了,到單位發現好多年輕同事都是子弟,都沒啥文化,在單位啥也不幹,我一人幹科室百分之八十的活,沒辦法,誰讓社會就是這樣呢


媚165844991

職場生存與發展的“三條鐵律”

剛入職場時間不長的朋友記住“三條鐵律”:1.學歷是入場券,能力是硬靠山;2.性別不成問題,經歷決定出路;3.能力經歷皆優,人品一票否決。職場人士智商都不低,量叔下面僅作簡要分析解讀,望能有所啟示:

第一條鐵律:學歷是入場券,能力是硬靠山。入場前看學歷,入場後重能力。進入職場後,學歷自然成了“舊船票”,趕緊珍藏好,別常掛嘴上,別盲目攀比,職場比拼才剛剛開始,能力才是最硬的靠山。因此,首要是調整好心態,不拿學歷說事,不靠“關係”說情,全靠本事說話。優先培養好四種能力:一是業務能力,對本職崗位的業務工作要做到“一門精”“一口清”,力爭成為獨擋一面的行家裡手。

二是溝通能力,剛入職場一切陌生,要多看多問多學,多向前輩取經,這樣才能避免走彎路。三是執行力,對領導交辦的、自己主管的工作要注意任務時限,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任何理由都不能作為延遲完成任務的藉口。四是謀劃力,位卑也要想全局、顧大局、謀大事,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深,思想領導所思、憂領導所憂,力爭成為領導的幕後“智囊庫”,“二八定律”永不過時,這才是展現能力的重中之中。

第二條鐵律:性別不成問題,經歷決定出路。雖然職場上有性別歧視一說,但據量叔觀察發現,那僅僅是在個別領域、個別行業,在公務員(或參公)隊伍裡,根本就不存在性別歧視,女性有時往往當作“寶貝”來關愛、來照顧。因此,儘可放下思想包袱,輕裝上陣,但絕不能以“弱”自居,不能對工作推三阻四、挑肥揀瘦,防止成為領導和同事心目中的“難纏戶”。女性在公務員隊伍要想發展,有時性別與經歷恰恰佔有很大優勢,能力強、潛力大的女性,黨組織和領導往往都會考慮給予多崗位鍛鍊的機會,比如:在徵得本人同意的基礎上,下派到基層掛職、任職,或在機關內部調整不同崗位任職,有時雖未提職,但多崗位鍛鍊、豐富經歷、提高綜合素質,相當於為今後謀出路、求發展拿到了“優先通行證”。所以,如果想發展,遇到類似機會,儘量不可錯過。

第三條鐵律:能力經歷皆優,人品一票否決。無論什麼職場,堅持德才兼備的選人用人原則永遠是主旋律。人品官德,始終是公務員隊伍的一根標尺。能力再強、經歷再豐富,如果人品不行,一切歸“0”,嚴重者甚至降為負數淪為階下囚。所以,剛入職場的朋友們,一定要加強人品官德修養,從嚴修身齊家,遵守職場規矩,謹言慎行慎獨,自警自省自律,與上下級、各方面保持良好的工作關係,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絕不能存私心、耍花招、搞小聰明,身邊都是明白人,沒有一人是傻瓜,千萬不可自作聰明、自欺欺人。否則,一旦失足,必成千古恨,對個人、家庭和單位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可挽回。

職場生存與發展是門大學問,三言兩語難盡,以上三條鐵律是最為重要的法則。望新入職場的朋友能夠走穩走好!若有不妥,敬請批評!歡迎評論交流!


量叔聊寫作

你可以一直停留在這樣的觀念中:你讀的大學比別人好,你感覺別人都不如你,你讀高中時很優秀,各種和他們“道不同不相為謀”。

但是,等幾年過後,你會發現,當初你各種看不上的“三本學校的渣渣”們,居然開始變成你的領導,變成對你各種“指手畫腳”的人。

人生啊,重在識時務為俊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調整自己的心態,從適應環境到改變環境,這才是真的成長。

你能考入重點大學,是你學習上的本事,別人的資源、關係、“混社會”的各種本事,你不一定具備。

如果一直沉浸在過去的“自我感覺良好”中,渾渾噩噩、忙忙碌碌就是幾年,人生有多少個幾年可以用來耽誤呢?


九鬥學生心理

對於做過公務員面試考官的人來說,你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這就是公務員面試題!

首先公務員考試面向的是全國招考,只要大學本科,國家承認的學歷都可以報考,至於名牌不名牌,那是自己給自己加的光環而已。當然如果你是名牌大學畢業生你領導會多看兩眼,但是僅僅是兩眼而已,更多的是提現在你的工作能力自己你自己的為人處世的本事上。

其次學歷不等於能力,誰說人家三本的人能力就一定不如你,你想一下人家三本都能夠考到和你一樣的單位,說明人家很厲害,究竟是你覺得委屈,還是要自省不如人家。

最後既然選擇考了公務員,那也在這之前你肯定已經瞭解過公務員,也瞭解過你的工作以及公務員所面對的事。等到考上再來抱怨,而且是毫無理由因為人家三本的和你一個名牌大學的幹同樣的活而覺得委屈。

要所有人都像你這麼想這個世界委屈的事多了去了,在機關單位待久了你會發現,你領導學歷都是花錢買的,為什麼升官那麼快,一些人明明沒什麼能力年齡和你相仿卻能夠做你的領導。一些三本的同學現在做大老闆開著大奔吃香喝辣,而你名牌大學畢業作為公務員為了生活資金捉襟見肘。所以心態很重要,起碼要對得起你名牌大學生的身份。記住機關生存要素,尊重!好學!謙卑!


公務員考試遴選

我說一下,自己算名牌大學,也進了事業編制,不是公務員。

1.男女差異永遠存在,無論體力,出差還是人情交際,單位要男不要女的確有實在原因,加上女生要生育,更影響職場發展,不明說,真實存在。

2.名牌大學生與三本學生真沒有大差距,某些地方人家比你更放得開,更吃苦,更踏實。以我自己為例,真正比較能丟下放低身段,已經接近四十歲了,當然我有特例。但很多領確實導會戴眼鏡看名牌大學生,低調踏實,就已經是很優秀了,因為領導對你有考驗,對你有期望。就名校生來說,心理關有時要重於能力關,很多人自我感覺太優越了,世情遠不是一份試卷一個標準答案,所以常常有落差,反而做得不好。可一旦有名校生不在乎面子,沉得下心,認真做人做事,往往前途無量,國家級領導人,還是有很大比例的北清等名校生。

3.人生是場馬拉松,不僅你,你的家族也可能是助力,所以名牌大學這個光環,未必就給你高人一等的助力或本錢。


半不山

這就是社會選擇的結果。本人見過的新招入的公務員或政府僱員,甚至有一個名牌大學的學生都沒有的。全是三本畢業連二本都見不到。尤其是區級以下的政府機關。不是說非985,211不要嗎?不是說非名牌大學不要嗎?不是有HR說非985的簡歷見到就扔嗎?現實跟吹牛其實是兩碼事。如果一個自己覺得很不得了的企業,都是985、211等有名大學畢業的員工(可能性不大),而前來監管他們的都是三本畢業生的政府部門人員,發出的整改要不要做?上級是三本,下級是985、211,這就是現實。這是吹牛皮的人想回避都回避不了的現實,但活生生地存在。

再回來說題目所遇到的問題。辛辛苦苦考取公務員的名牌大學學生,遇到一起進入公務員隊伍的男生都是三本,覺得很委屈。其實這狀況很普遍。如果的確適應不了,委屈到影響工作,影響自信,可以考慮轉崗或辭職。公務員所涉及的具體工作崗位,大部分願意要男生,是因為真正要做好公務員,很多時候要不辭辛勞,加班加點工作,甚至有的公務員半夜有事都要去處理,這些工作女生不很適合做,男生容易做好。

如果感覺不能接受,也可以考慮從學術或知識水平上去提升自己,考研究生也是選擇。

還有一點就是認識問題,不管是一流還是雙一流大學,主要是以研究水平和項目經費來確定的,不是用本科教育水平衡量的。跟其他層次大學相比,其實所有大學在本科層次差別並不大,甚至低層次大學還做得更好。為什麼?一種是幾乎全部優秀人才都在做科技研究,一種是沒有什麼科研,所有優秀人才都做教學。孰優孰劣不是很清楚嗎?所以,不應該有委屈的感覺。應該用平常心對待這件事情。如果覺得自己是高能低配了,就在今後的實際工作中比一比看。這樣不是更能體現價值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