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月3座城市 滴滴外卖能干掉美团吗?

如果要评选中国互联网领域最具话题度的竞争,滴滴做外卖和美团做打车一定有一席之地。如果要用一个词总结这个竞争,那就是“没完了”。

2个月3座城市 滴滴外卖能干掉美团吗?

先动手的是美团。

2017年2月,美团打车在南京试水上线。为了吸引司机,美团对司机抽成8%,低于滴滴20% 的比例;2017年12月,美团点评正式成立出行事业部;同期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温州和厦门等城市开启报名;2018年1月,美团在上海和南京获得《网约车经营许可证》;两个月后,美团打车正式登陆上海,宣称“在3天里拿下当地网约车市场1/3的份额”。

滴滴也进入了对方的商业腹地。今年4月后,滴滴外卖在两个月里进入三座城市:4月9日,滴滴外卖在餐饮业成熟、消费力强劲、互联网渗透率较高的无锡开城,宣布“当日订单达33.4万单,9天内就成为无锡市场份额第一的外卖平台”;6月1日,滴滴外卖进入南京;一周之内又下一城,宣布进入江苏泰州,与无锡、南京构建江苏铁三角布局。下一城是天府之国成都。

滴滴和美团都曾经历了各自所在的行业的血战,拥有强大的线下基因和地推能力。但要开展新业务还要面临新挑战。

对滴滴而言,做外卖是在出行的基础上融入服务的概念。它的优势在于:“大出行”战略版图上已兵齐将全,坐拥行业第一的位置、出行大数据和庞大的用户群,在算法技术上有丰富的积累;此外,滴滴资金充足,它曾创造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融资记录,并在2017年底完成了新一轮40亿美元融资;再者,滴滴外卖此次先切入二三线城市,积累运营经验,体现出稳扎稳打的态势。

但外卖业务的食品环节、物流环节提出了新要求,其室内定位系统更是复杂。滴滴需要重新搭建外卖平台和配送调度平台。而从行业来看,外卖领域市场高度成熟,滴滴的竞争对手不仅有美团,还有自己曾经的投资对象饿了么。

据了解,滴滴的外卖业务年底前将铺至9个城市。目前滴滴在逐步建立架构,计划将外卖业务独立出来,以单独的App来承载更多品类和服务。

相比滴滴做外卖,美团做打车的进度稍缓。

于美团而言,用打车出行将餐饮、娱乐、酒店等各个场景串联起来,能够在内部偌大的业务版图上产生更多化学反应,从而完善自己的生态圈。

但网约车看似简单,实则技术、资金、运营、安全、服务、政策壁垒极高。因其占据道路等公共资源、涉及用户安全的特殊性,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也更加复杂。

目前网约车市场已较为成熟,美团打车、滴滴等打车软件的平台垫付、推荐上车地点、号码保护等功能都基本相似,几乎没有创新的空间。

美团打车初上线能拿到亮眼的成绩,最直接的原因是强劲的补贴力度:在上海站前2万名注册的司机可享受开站三个月内零抽成,2万名之后的注册司机美团收取8% 的抽成,新用户首单补贴14元。这让用户和司机仿佛回到网约车大战初期——毕竟,美团自千团大战时期就谙熟“没有用户就用钱买”的学问。

美团还需要面临政策监管的挑战。滴滴打车曾经面临的监管问题,它同样需要解决——在政策监管趋严的态势下,后者面临的甚至是更严格的的监管。网约车新政禁止网约车平台补贴大战,成都市监管部门则明确表态网约车平台“不得擅自对平台公司所属的网约车车辆及人员违规进行补贴,不得擅自举行促销优惠活动和开展不公平竞争,不得有不正当价格行为。”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底滴滴用户数达4.5亿,市场占有率超过90%。在南京,美团打车的对手除了滴滴,还有首汽约车、易到、神州,以及曹操专车。

从开城节奏来看,美团打车进入南京和上海之间隔了一年多,目前迟迟没有透露下一城计划。美团打车要切走网约车更大市场,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再回头看,我们已经很难说清楚美团点评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在上海一单烧掉14元的补贴抢滴滴生意;10亿美元现金、17亿股份、接手10亿债务买下摩拜;上线小象生鲜等布局新零售;近期还传出将在港股上市的消息……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是美团的到店、到家、旅行和出行四大业务分别面临口碑、饿了么、携程、滴滴的竞争。

有分析师质疑,美团在没有建立稳固根据地、没有现金牛的情况下,深度涉足十几个行业,如同“在摊一张随时会崩裂的大饼”。美团这一系列布局背后,到底是有一条逻辑自洽的链条勾连,还是有通过构建生态谋求更高估值的嫌疑?

话说回来,不管双方战局如何,消费者的美好生活需要至少两个打车平台,我们欢迎搅局者。这场竞争也说明,在当下的互联网江湖,谁都无法建立持续的垄断,不管阿里、腾讯,还是滴滴、美团,无一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