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盲童學校應屆高三畢業生王蘊今年高考獲得了623分,距滿分僅37分。他曾說,“如果你認為‘盲’只是你的一個特點,而不是缺陷,勇敢挑戰自己,也許有一天你可以為你的‘盲’而自豪!”
說這番話的,是上海市盲童學校應屆高三畢業生王蘊。
昨晚,王蘊查詢到了自己今年的高考分數——623分。其中語文127分,數學145分,英語144分。小三門選擇的化學、歷史和生物學科中,也有兩門考取A+和一門A的好成績。據瞭解,盲童考生的試卷形式和內容,是根據特殊教育教學標準制定的。據悉,清華大學等國內名校已紛紛向他遞來橄欖枝。
“人們認為這是結束,他們錯了,其實這才是剛剛開始。"面對成績,王蘊顯得格外低調和平和。走近王蘊才發現,成績之外,他身上蘊含的精神和品格更為珍貴——積極參與徒步、馬拉松等體育運動,喜歡鋼琴、笛子等樂器,更是在課餘時間參與公益社會實踐比賽、英語演講比賽等校外活動。
王蘊說——
很多時候,盲童畏懼困難不是由於視力上的障礙,而是由於很多人為的暗示讓盲童失去了自信,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一種思想:一旦自己辦不到的,便歸因於視力上的障礙;長此以往,這種自怨自艾的思想也許就變成了人生最大的障礙。所以,無論是誰,永遠都不要人為地給自己或者別人的人生設限。
他成了學生中的“小先生”
王蘊因為早產,吸氧過度造成了視網膜脫落。他的父親王春瑞回憶說,起初孩子還有部分視力,直到有一天,王春瑞發現王蘊在家裡會走路撞到牆上,這才發現,孩子的視力已經徹底喪失了。這個事實對父母而言都是殘酷的,沒想到只有幾歲的王蘊卻反過來勸慰爸媽:“沒關係,雖然我看不到了,我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樣能幹。"
懂事的王蘊不僅說到做到,甚至做得更好。
為了給王蘊更好的教育,王春瑞夫婦考察了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廣州等地的盲校,最後選擇帶王蘊入讀上海盲童學校。“據說就是因為上海盲校的學生可以考大學,沒想到當初的選擇現在看來太明智了。"
王蘊六年級開始,盲童學校教師方雪娟就成為了他的英語老師,高二開始又成為了王蘊的班主任。 “王蘊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從不覺得學習是很吃力的事情。"方雪娟說,王蘊善於發問,遇到不懂得問題就隨時問老師和家長。在課堂上,王蘊的注意力集中,學習效率很高,是非常有學習計劃的好學生。
2016年,王蘊參加全國盲人英語演講競賽,斬獲二等獎。“在學校集訓時,王蘊一口標準的美式英語脫口而出,不少學校的英語教師都成為了他的‘粉絲’。"平日裡,聽英語新聞廣播、閱讀英文書籍都是王蘊所愛。
今年的高考中,王蘊考取了623分的好成績。“沒想過自己會考得這麼好,高考只是比較客觀地評價一個階段得學習成果,並不代表未來。"電話那頭的王蘊,超出了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成熟。
父母給予他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
在與王蘊相處的八年時間裡,讓方雪娟感觸最深的是,父母給予他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
王蘊母親侯峻梅說,“我覺得兒子很優秀是因為首先他在不斷地努力做一個善良的人,其次,他在不斷地努力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這是我看重的。德是做人的根基,有了它,就好比樹有了養分,繁茂是必然的。"
“我們並沒有把王蘊當作一個特別的孩子,他跟其他的孩子一樣,培養他獨立自主的能力,同樣要為他提供更多的體驗。"王春瑞帶著王蘊學習彈鋼琴、吹笛子、游泳、騎車,甚至嘗試戶外越野挑戰等常人認為對於盲人幾乎是不可能的技能。至今,王蘊已經參加過兩次半程馬拉松比賽,還先後徒步五臺山、武功山、杭州群山等地。
王蘊家住松江大學城附近,距離盲童學校很遠。從初中開始,王蘊就在父母的鼓勵下乘坐公交車、地鐵等公共交通獨自上學放學。
王蘊瞭解父母的用心良苦:“體驗這些不是為了向別人證明我有多能幹,而是因為我膽子比較小,這樣一方面可以鍛鍊我的膽量,另一方面培養我做事情的堅持性和對於未知的應對、挑戰能力。此外還有,他們認為我應該享有明眼孩子一樣嘗試各種可能的權利。"
方雪娟也記得,在學校運動會上,王蘊報名參加1500米長跑。“在學校訓練時,王蘊還曾經跑步撞到樹上。我們都擔心他心裡會有恐懼,沒想到他不但繼續參加比賽,還取得了好成績。"
讓視障孩子也能“逆光翱翔”
在父母的引導下,王蘊越來越多地走出家門、校門,參與社會活動,自信心慢慢樹立起來,成為一個陽光燦爛的小夥子。這讓王蘊開始更多地思考——盲童獲得了社會更多的關懷和支持,也應該回饋社會。
2016年5月15日,“逆光翱翔"公益團隊參加了在顧村公園舉行的通過跑步為西藏盲童捐款的活動,團隊為西藏日喀則盲童學校的朋友們送去了親手製作的禮物以及寫給他們的信。
曾有一位華東師範大學的教授評價王蘊說,“你讓我看到了新一代盲童最陽光的一面。"
王蘊說:“每個人的身上都有著自己的能量,只要有心總可以幫助他人,這與殘疾與否並沒有直接聯繫。不容置疑,逆光翱翔精神讓曾經悲觀、消沉的人重新獲得了自信和力量,這是一種無形的幫助和受益。"
盲童學校校長徐洪妹說,王蘊是自強不息精神的代表,這些盲童孩子讀書很用功,盲童學校的教師門也用心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來培養。“梅花香自苦寒來”,祝福每一個盲童都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鏈接:2017年王蘊在高三開學典禮上的演講
“盲”只是你的一個特點,而不是缺陷
王蘊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上午好!金秋九月,正值收穫的季節。相信同學們經歷一個假期一定都是收穫滿滿!
非常感謝學校給我這個寶貴的主題發言機會,讓我有機會跟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一些我的想法!
十年以前,爸爸媽媽為了我能有更好的受教育的機會,考察了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廣州等地的盲校,最後選擇了上海盲校,據說就是因為上海盲校的學生可以考大學。高考,對於普通孩子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而於我們卻成了難得的機會。
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珍惜這樣的機會,樹立高遠的理想,努力學習,回饋母校,回報社會。
如果你認為“盲”只是你的一個特點,而不是缺陷,勇敢挑戰自己,也許有一天你可以為你的“盲”而自豪!
曾經,父母讓我學習游泳、騎車,嘗試戶外越野挑戰等常人認為對於盲人幾乎是不可能的技能,不是為了向別人證明我有多能幹,而是因為我膽子比較小,這樣一方面可以鍛鍊我的膽量,另一方面培養我做事情的堅持性和對於未知的應對、挑戰能力。此外還有,他們認為我應該享有明眼孩子一樣嘗試各種可能的權利。
在我的記憶中,父母從來沒有認為我和別的孩子有什麼不同。所以,許多看起來對盲童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在我看來卻是理所當然的。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畏懼困難不是由於視力上的障礙,而是由於很多人為的暗示讓我們失去了自信,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一種思想:一旦自己辦不到的,便歸因於視力上的障礙;
長此以往,這種自怨自艾的思想也許就變成了人生最大的障礙。所以,無論是誰,永遠都不要人為地給自己或者別人的人生設限。
有人疑惑:你們自己是殘疾人,本身就需要幫助,又怎麼能幫助他人呢?其實,殘疾只是某一方面的功能障礙,並不代表我們什麼都不行。每個人的身上都有著自己的能量,只要有心總可以幫助他人,這與殘疾與否並沒有直接聯繫。不容置疑,逆光翱翔精神讓曾經悲觀、消沉的人重新獲得了自信和力量,這是一種無形的幫助和受益。
5月15日,我們參加了在顧村公園舉行的通過跑步為西藏盲童捐款的活動,在宋慶齡基金會嘉公益的協助下為西藏日喀則盲童學校的朋友們送去了我們親手製作的禮物以及寫給他們的信。我一直在思索,如何讓援助的意義不僅僅停留在援助本身,當我收到日喀則盲童滿含深情和期待的回信時,我終於找到了答案。
從今天起,我已成為了一名高三的學生。離我的第一個小目標“考大學”越來越近,我知道,要想達到目標,我還需要付出很多,也一定會遇到許多困難,但我想只要堅定信念不放棄,積極進取,便足以攻堅克難。
從長遠講,無論我們選擇怎樣的人生之路,終究必將踏入社會與社會同行。
為堅強、陽光、向上的小夥子加油!
祝福你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閱讀更多 東北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