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这些年滋养我野蛮生长

你还记得诗人美食家的第一篇文章吗?

2015年11月24日,袁枚这个最会吃的怪叔叔,开启了诗人美食家的故事。

谢谢你,这些年滋养我野蛮生长

一路走来,从路边摊到高档餐厅,从文人吃货到生活美学达人……诗人美食家带着大家在山城的大街小巷,穿梭了1000个日夜。

山城的味道,深深藏匿进诗人美食家的字里行间。

山城的性格,悄悄融进陪伴我们60年的重庆啤酒里,不苦不淡,也从不拖泥带水。

谢谢你,这些年滋养我野蛮生长

山城的故事,则默默留在了那酒桌上。

今天,我们就打开记忆的阀门,看看那些抹不去的岁月。

谢谢你,这些年滋养我野蛮生长

50后,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代人,他们彼此间是扛铁锨和锄头的过命之交,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知青”。即使70年代后,他们陆续返回城市,交情也都在重庆啤酒里延续着。

1977年,知青返乡,我回到了重庆,住在渝中区棉花街。

和很多同学朋友久未见面,返城后经常要聚一起,两角钱一大碗的山城啤酒,一碗差不多一斤,非常过瘾!那时过了凌晨12点还有宵夜吃的地方不多,我们几个人经常去陆稿荐,豆干、花生,每个人买一轮酒,一定要划乱劈柴。

这样一晚上,差不多要喝至少20多斤! 前两天,成都的老同学过来,我们还整了一轮我!朋友是老的好,酒还是要喝重庆的!

重啤君: 为啥不喝瓶装?

李老头: 贵噻,瓶装要贵四五倍,那个时代工资好少嘛!

谢谢你,这些年滋养我野蛮生长

70后是从农村到城市过渡的一代,他们大多在工厂家属区长大,有着露天电影喂蚊子、黄桷树下追逐、集体看9英寸黑白电视、邻里不分你我串门吃饭的模糊记忆。

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我家在江北蚂蝗梁,我们那片是一个家属区,互相都认得倒,经常每家每户出一个菜,然后聚到一个屋头,大家一起吃饭。

我老汉手艺好,常成为那个做庄的,我就要帮我老汉去家属区门口的国营餐馆打啤酒。大概5块钱一大锑锅,端回家。一屋子都是家属区的叔叔孃孃,很像过节的时候,热闹惨了。

那时如果家里宴客,准备啤酒不仅是对客人的重视,还有点洋气,有点类似于现在去别人家作客,主人专门给你备了一瓶好红酒!

重啤君: 你喜欢喝啤酒吗?

周二娃: 小的时候不准喝,长大了和跟我老汉一起喝,散装的没喝上,大概80年代末期,瓶装啤酒开始普及了,就一直喝的瓶装。一开始,重啤出的瓶装叫A瓶,黑大一支,你们现在看到的都是B瓶,小一点儿。

谢谢你,这些年滋养我野蛮生长

80后是计划生育的第一代人,社会大变革大发展在他们身上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生活富足,也耳濡目染着国内国外的新事物新思想。他们独具个性,大学生居多,在各个岗位上都冲在最前线,也是互联网的先行者。

我在进入大学后才开始喝啤酒的,但喝的不多。直到毕业后回到重庆工作,那时上夜班,下班后都是凌晨了。

几个老同事都会带上我去吃宵夜,一般就是吃火锅或烧烤,老同事喝啤酒都黑凶,少则每个五六瓶,多的十多瓶,我就被带出来了。

刚踏入社会工作,几个老大哥都很照顾我,一起吃饭喝酒,老板凳带新板凳,很温暖,是我记忆里喝酒最舒服的一段日子!

重啤君: 你喜欢喝哪款重庆啤酒?

思渝: 纯生喝得多!

谢谢你,这些年滋养我野蛮生长

跨越60年,重庆啤酒见证了你生命中每一个特别的瞬间:

朋友聚会、球赛助威、毕业成长、深夜食堂——

结婚时,喜极而泣,

重啤为你的幸福干杯!

老友相见,紧紧相拥,

重啤为你们的情谊干杯!

球迷,呐喊雄起,

重啤为你们的热血干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