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的背後:民族企業在成長,科技大國在崛起

“港珠澳大橋無論從長度、施工建設難度、使用壽命,還是設計標準、照明質量都堪稱是中國之最、世界之最!”2018中國港珠澳大橋信息化暨節能技術應用研討會近日在廣東珠海召開,一位照明方面的專家在研討會上作出如上評價。事實上,在這場集齊了全國交通工程和信息化單位負責人、各省市高速公路管理部門領導、機電工程領域專家、交通照明行業專家等一百餘人的研討會上,對港珠澳大橋作出相似高度評價的可不止這一位。

會議由中國公路學會主辦、中國鐵建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三思電子工程有限公司承辦。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李愛民、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交通工程系統集成部張建、中國鐵建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的項目經理蔡俊福、中國鐵建港珠澳大橋項目工程部部長袁世傑、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施強和上海三思電子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鷹華分別作了彙報。

港珠澳大橋的背後:民族企業在成長,科技大國在崛起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李愛民

  • 李愛民——我國交通工程從昔日“落後面貌”轉變成今日的“超級工程”

“我國交通工程的起步可以算是非常晚的。原第四機械工業部王諍部長(中將)在國外考察時看到發達國家早已採用電子計算機實現了城市交通信號的自動控制,而我國還處於交警手動控制交通信號的狀態。深感我國的落後面貌,在1973年8月6日啟動了著名的7386工程。”會上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李愛民是這樣介紹我國的交通工程起源。

在如此落後的情況下,短短45年間,發展出瞭如今數字化、信息化交通工程技術,甚至未來將實現的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等技術。這一切都建立在無數前人刻苦鑽研、探索奮進的成果上。我們從落後的面貌成為今日的超級工程,付出的努力難以言表。

今天的中國交通工程已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甚至有著較為成熟的產業鏈。不僅得到國人的認可,還受到海外多方面的青睞,我們將技術產權通過“一帶一路”走向世界。這座建設史上里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樑,隨著不斷刷新各項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橋已然成為中國交通工程最高技術代表之一。

港珠澳大橋的背後:民族企業在成長,科技大國在崛起

中國鐵建港珠澳大橋項目工程部部長袁世傑

  • 袁世傑——信息化綜合管理系統解決複雜的大橋建設與管理

港珠澳大橋是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包括海中橋隧主體工程,以及香港、珠海、澳門三地口岸和連接線。在前期建設和後期管理中面臨三大難題:兩岸三地之間信息交互複雜,全壽命週期管理產生海量信息數據,以及如何為人們提供優質服務。

中國鐵建港珠澳大橋項目工程部部長袁世傑介紹港珠澳大橋利用綜合管理系統、系統集成監控和BIM建築信息化管理,對大橋進行建設和管理。尤其是BIM新技術的應用,在高速公路行業中用BIM展示系統機電設備數據流、供電流路由關係屬世界首次。

BIM系統不僅滿足建設需要,在大橋運維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大橋如果發生火災,視頻監控將隨時捕捉,信息傳遞到監控終端,警報在幾秒鐘內就會響起,LED可變情報板顯示火災預警。用BIM處理突發事件,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港珠澳大橋的背後:民族企業在成長,科技大國在崛起

上海三思電子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鷹華

港珠澳大橋的背後:民族企業在成長,科技大國在崛起

中國鐵建港珠澳大橋項目經理蔡俊福

  • 王鷹華——國家“863”半導體照明課題成果在大國工程中的實際應用

考慮到港珠澳大橋嚴苛的海洋鹽霧侵襲、振動、大溫差、紫外線、颱風雷暴等惡劣環境,以及大橋運行對光的舒適性要求。上海三思這家全線提供港珠澳大橋LED照明產品及LED可變情報板的科技企業,將國家“863”課題成果的陶瓷散熱技術、模塊化設計和反射式發光技術應用到港珠澳大橋的建設中,獲得了會上中國鐵建港珠澳大橋項目經理蔡俊福“性能穩定、表現良好、質量上乘”的高評價。

國家“863”計劃是一項對國家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著重解決事關國家中長期發展和國家安全戰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高技術問題,讓企業發展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民族企業在成長,科技大國在崛起。還有很多像三思這樣被國家冠以使命的企業為國家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才使得中國更多的超級工程能夠驚豔全世界。

最近有一部很熱門的電影《厲害了,我的國》,港珠澳大橋作為標誌性重大工程,在這部影片開篇震撼呈現。一項項刷新世界之最的大國工程,不僅代表著經濟實力,更傳遞著民生溫度。大國工程的成功離不開所有大橋建設者和各家一流企業單位的努力。從建設、設計、施工到安裝,一處處細節的把握,一項項技術的突破,才能錘鍊出“百年大計”的品質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